张学良与赵一荻育有一子名叫
张闾琳
,是一名著名的航天专家,曾经在美国太空署任职,
后张闾琳与妻子陈淑贞在大学相识相爱,婚后育有二子分别是张居信和张居仰。
张居信和张居仰二人分别毕业于名牌大学,虽为美籍华人,然多次回国学习,寻“根”。
张闾琳三回大陆
“家国情怀”在张学良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晚年的他而言,放不下的也就是祖国和故乡。
张闾琳是张学良与赵一荻唯一的儿子,战争年代为保护张闾琳的安全,夫妻二人将其送至国外。
张闾琳长大之后也曾先后三次从大洋彼岸飞回祖国大陆,参加重要活动,寄予浓浓的爱国之情。
1991年,张闾琳跟妻子一起前往旧金山看望同父异母的姐姐
张闾瑛
时意外结识了大陆航天部技术代表团的专家。
二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在相同感兴趣的领域里相谈甚欢,郑重邀请张闾琳回北京参观和访问。
张闾瑛
张闾琳浓浓的思乡之情再一次被这位祖国的航天专家给燃起,考虑到台湾对父亲的威胁已然不复存在,张闾琳开始筹划归国之旅。
1994年,北京有关部门再次给张闾琳发去了邀请函,请他参加在北京有关航天技术方面的重要会议。
远在洛杉矶的张闾琳收到祖国的邀请函时,激动不已并在第一时间将这则好消息告知了父母,张学良夫妻二人“归国”心愿终于可以由儿子代为实现。
张学良拍拍张闾琳的手背,“我同意你去,并且最好马上就回去,到了北京以后,再绕道东北,替我去看看咱们在沈阳的旧居和抚顺城外你祖父的那座空陵。”
张闾琳听着父亲的话,点点头,坐在一边的陈淑贞更是表示自己将随张闾琳共同返国,跟丈夫共同承诺回东北看看。
与祖国分别五十五个春秋的张闾琳,最后以旅美华裔航天专家的身份回国,北京的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夫妻二人赶往东北以实现父母心愿。
看着沈阳的建筑,吹着车站的晚风,张闾琳紧紧地抓着妻子的手,热泪盈眶,“沈阳,我终于回来了。”
这一次回国,张闾琳和妻子一起参观了张家旧宅,“九一八事变”纪念塔,东北大学旧址,东三省讲武堂旧址,抚顺战犯管理所。
而张学良曾经在沈阳的旧部亲友们听闻张闾琳夫妻的到来,特地前来探望,省政协副主席
刘鸣九
请张闾琳夫妇将家乡的酒捎给远在美国的张学良。
思念故乡却无法归国的张学良也算是借张闾琳一缓思乡之情,与那些可能此生都无法再联系的故友再次取得了联系。
1995年,张闾琳夫妇在阔别沈阳一年以后,再一次带着父亲张学良的心愿回到了这片心心念念的土地上。
时值东北著名爱国志士
阎宝航
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辽宁省、沈阳市的各界人士纷纷千年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者。
阎宝航曾经是张学良的部下,且二人之间情谊深厚,因此其儿女致电美国邀请张学良前来参加这一次的庆典活动。
阎宝航
张学良虽然满心欢喜,但是迫于时局等各界的压力,他只能让张闾琳代替自己到沈阳赴会,一全相思之意。
在阎宝航的纪念大会上,张闾琳在深知自己中文不好的情况下,委托张学森的女儿代为翻译,自己则声情并茂地替父演讲。
纪念会落下帷幕之后,张闾琳将父亲委托自己带给海城人民的礼物:张学良与赵一荻在檀香山拍摄的一张照片,亲自交给了海城来的代表手中。
南京梅园新村
听闻张闾琳的来访消息之后,特地派遣代表来沈阳将一盒精致的雨花石赠给远在异乡的张学良,那盒上还题有周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千古英雄张学良”一行字。
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胜利60周年,祖国邀请海外人士回国参加这场活动,张闾琳夫妇也在邀请列表之中。
这一次,也是张闾琳夫妇第三次跨越大西洋,寻着记忆的“根”来到了故土,作为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参加了各种纪念活动。
夫妇二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且在活动结束之后,应邀去往西安,去到饱含着张学良记忆的城市,感受父亲的“戎马生涯”。
在西安,过华清池,上骊山,参观父亲与母亲曾经住过的旧宅纪念馆,感悟父母的青春,感受国家的大爱。
名校毕业,回国学习
张闾琳自小在美国长大,中文并不是很好,后来与妻子陈淑贞相识之后,二人的生活大多都是围绕着美国。
婚后二人育有二子,长子张居信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曾获得“西屋科学天才奖”,此奖项只奖励全美排名前40名的高中生,弟弟张居仰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主要学习新闻学。
两个孩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履历优秀,又或许是从小受到爷爷张学良的影响,二人从小对于“祖国”一直有着非常执着的向往。
张学良的长孙张居信曾经登上过
《世界听我说》
的舞台,在这里,他第一次腼腆的对世人说出自己中文不好,并以全英文演讲的方式缓慢道出了与祖父张学良的难忘回忆。
张居信出生于洛杉矶,成长于硅谷,彼时的硅谷是完全没有中国人存在的,而那时的张居信一家的沟通方式也是以英文为主。
在张居信的记忆里,张学良是他难忘的朋友和老师,
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张居信第一次与祖父张学良见面的时候才刚刚一岁,也是从那时起,张居信的脑海里才慢慢的浮现出“根”的形象。
之后的每一年,张居信都有机会可以与爷爷张学良相聚,祖孙二人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逐渐紧密了起来,也渐渐了解了张学良的性格。
每年的相处时光无论是对于张学良,还是张居信,张闾琳一家人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阔别多年之后的相处更显得尤为珍贵。
在张居信的口述中,与其说张学良是一个幽默的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总是用笑话去逗笑,温暖身边的人。
张学良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当属那份精神,尽管历经风雨,饱经风霜,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待人处事,甚至于在张居信的记忆中从未见过爷爷沮丧和落寞的模样。
上高中之后的张居信渐渐地对电脑软件萌生出兴趣,虽然张学良对于这一块新兴领域并不了解,但是还是十分热情地参与到张居信的喜好之中。
1996年,张居信在爷爷张学良的鼓励之下,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补习汉语,也是在这个时候,张居信才渐渐明白了爷爷对于祖国浓厚的情感。
他说:“曾徜徉在北京城内,与大学生和研究生们接触,终于明白了爷爷的那些故事和感受,此后,我多次回国,每次都加深了我的理解,为何爷爷要真心实意的为他的同胞们谋福利。”
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让这个原本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国教育的中华游子渐渐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美好,也逐渐爱上这个让爷爷张学良念了一辈子的国家。
在这之后,张居信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到祖国,去到各地,领略祖国的大好风光,遍览爷爷张学良的革命印迹。
2017年,
张学良纪念馆
“千古功臣——张学良百年人生展”的揭幕仪式在辽宁举行,张居信与弟弟张居仰均参与了此次仪式。
2016年,张居信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国拜访张作霖的别墅,追忆祖父祖母的生活踪迹,并在离别前为祖屋亲笔题写“祖业长存”四个大字。
张居信还曾经回到祖父张学良曾经任职的东北大学进行访问和参观,并作了题为《今日环球经济中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报告。
张居信与张居仰兄弟二人同为美籍华人,许是爷爷张学良的影响太过浓重,二人多次回国学习,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种纪念活动。
其实,无论是张闾琳,抑或是张居信、张居仰,作为张学良的后代子孙,学业上令人瞩目,成就更是斐然。
张学良的晚年被“困”于海外,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儿孙的回归恰如自己的归程,将对祖国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儿孙,让他们代替自己“回家”。
其实正如张居信所说的那样,海外华人了解自己的“根”,了解自己的起源,了解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在爷爷张学良的影响之下,张闾琳一家对“中国”始终抱有浓厚的感情,两个孙子,更是对祖国有着无限的向往,他们铭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
“信仰”二字,是张学良对两个孙子的美好期盼,远在异国异乡,纵使时间飞驰,血脉无法割舍,真情无法断绝,所有的海外游子都应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张学良之子张闾琳三次回大陆》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