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暴君,他从一个乞丐最终成为一代君主,在非常险恶的环境下生存,这就让他养成一种坚韧和有些偏激的性格,在他登基之后,这种性格也体现出来。皇帝与一般人是不一样的,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还管着这么大的国家,朱元璋他上位之后,也希望国家能快速回到正轨,可天下刚刚安定,明朝内部就出现问题,朱元璋当政时期连续掀起四次大案,无数的人都被牵扯进来。

所谓四大案,是指洪武年间两次经济类的大案“郭桓案”“空印案”以及后来两次涉及朝政的“胡惟庸案”“蓝玉案”。这四起大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朱元璋每次都会诛连很多的人,比如“蓝玉案”就有数万人被杀,其中明朝的不少开国功勋也死在这次大案中。连续几次大案,就使得国内大量的官员被杀,功勋凋零,像蓝玉这些有非常出色才能的人都死在朱元璋的手上。确实,要论杀人数量之多,朱元璋在历代的皇帝里面第一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朱元璋他为何要连续掀起这么多的大案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朱元璋他治理天下的手段,主要是依靠严刑峻法,在红巾军的时候,朱元璋就利用严法来治军。任何人要是违法,他都会毫不留情来处理,像胡大海的儿子,还有他的侄子这些人一旦是违法,都会受到他的制裁。他在建国之后,也是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的,其实乱世治国,用重典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蜀汉时期的诸葛亮,他在蜀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朱元璋的策略没有问题。

之前的元朝政府对于国家的管控是非常松的,朝中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国内大乱,民众流离失所,各地盗贼频繁出现,朱元璋要想稳定自己的政权,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底下的民众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朱元璋他用法过于严格,本来他就是一个有些偏执的人,在他的治下,官员们也受到严格的约束。像郭桓案,空印案这些有制度的因素在里面,其实算不上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可朱元璋的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这与他早年间的经历有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他到处乞讨的时候,自己也见到各地的元朝官吏是怎么欺压百姓的,他的父母也是由于这些官吏的横行,才使得他家破人亡。因此他对这些贪官污吏是非常痛恨的,朱元璋他对贪官的痛恨,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这些大案会诛连这么多的人,还是他当初所制定的这些法律非常严格,在古代有一种叫做连坐的刑法,就是一旦你个人犯罪,那么和你相关的很多人都会受到处罚。明朝不仅有过诛九族的事情,还有诛十族的事,因此明朝刑法确实是非常严苛,大案里面被牵连的这些人,主要都是由于连坐被杀。

不过朱元璋杀了这么多人,确实是让国家稳定下来,洪武时期各地进行大规模的移民,用严格的法律来束缚他们,让国家可以恢复人口,社会渐渐回归到正轨上。尤其是他对贪官的处理,更是让洪武时期的政治非常清明,国内没有出现什么贪官,这也算是朱元璋时期的一个特点。除了对于社会安定的处理外,朱元璋他在对朝中权力的分配也进行一番调整,其中他在处理与丞相关系的时候,就表现得非常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江山,可自古皇权与相权之间必然是要产生矛盾的,朱元璋他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君主,指望他容忍手下的丞相代他来行使权力是不太可能的。胡惟庸这些人都是这样死去的,李善长也由于在朝中朋党太多,并且与胡惟庸勾结到一起,才导致他全家都被杀掉。朱元璋他对自己的统治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信心,毕竟他的起点太低,为了能防止手下的大臣出来造反,他还专门设立了派人监视手下的这些臣子。

这样一个敏感多疑的人,他到了晚年就更加不自信,蓝玉案说到底还是他的继承人死得太早。朱元璋把天下都看作是他们家的私产,因此他非常重视皇位的传承,一开始他精心培养的朱标,却死在了他的前面,这对朱元璋打击非常大。他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他选择要让自己的儿子和功臣们联姻,这么做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但朱标去世,他的这些亲家反而成为威胁中央的关键,为了帮自己的孙子处理后面的事情,他开始对这些功臣进行一番清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善长这些人不仅是由于相权和他产生矛盾,还有一点就是由于这些人是与其他的藩王有姻亲的关系,因此朱标死后,李善长他们已经开始成为国家的威胁。不管怎么说,朱元璋他连续牵连这么多的人,确实是很糟糕的做法,他的手腕过于强硬,处事非常狠辣,其实不能说他的出发点是错误的,只是他在按照法律办事的时候,太狠了些,无论是郭桓,还是胡惟庸这些人,他们确实是违背法律,都应该被处死才对,可先后牵连的这些人中,有一些确实是冤枉的。

大规模杀人,肯定会出现冤案的情况,在这些案子中,胡惟庸案以及蓝玉案影响是最大的,当时朱元璋他年龄也越来越大,老年丧子对他的精神打击非常大。晚年的朱元璋有些过于偏激,自己的精神状态也不是非常好。但这两次大案,主要的因素还是相权以及党争。胡惟庸的案子被杀的人大部分都是按朋党罪来论处,而朱元璋他把一些自己想杀的人也按朋党罪来处决,大部分人死得还是非常冤枉,他也趁着这次的事情,直接就把丞相给废除,这也再度集中了皇权,此后内阁出现,外廷再难直接威胁到皇帝。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