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17%-35.3%不等的反补贴税。、针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中方表示不认同、不接受,并且已经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另外,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靴子最终落地,但是这一举动并不会重振欧盟的汽车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德国是欧盟内部反对加征关税的主要力量之一。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德国对我国市场的依赖性极高。而我国则是德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正因为如此,德国在欧盟内部投票时坚决反对对我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多次公开场合表态,强调中德两国长期以来的经贸合作关系,并呼吁保持两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德国的反对立场不仅仅是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更是为了避免在未来遭遇我国的报复性贸易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中欧电动车之争,与其说是一场贸易战,不如说是一场利益博弈。欧盟想保护自家市场,中国想扩大出口,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次中欧电动车之争充分暴露了国际贸易中的复杂性。表面上看是贸易争端,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产业竞争力的较量。欧盟想用关税来制约中国电动车,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做法能否真正奏效还很难说。而中国车企在这场较量中展现出的灵活应对能力,也足以证明中国制造的实力已今非昔比。

中欧之间的争端,也让企业感到困惑。中国车企在全球布局中,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灵活性。欧洲是一个重要市场,但并非唯一市场。面对欧盟的关税政策,中国车企将目光转向其他地区,比如东南亚和南美,它们有着更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奇瑞汽车在西班牙生产计划的推迟,正是这种观望态度的体现。试图通过加税来迫使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这种策略最终失败,反而引火烧身。中国车企的撤离,让意大利汽车行业更加举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国家虽然都对中国电动车虎视眈眈,但美国和欧洲的处境和态度却完全不一样。在全球能源转型时,欧洲一直希望自己能在全球的电动车供应链当中扮演关键的角色,然而,欧洲这些传统的汽车公司习惯了躺着赚钱,转型的速度太慢,等于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一路狂奔,把自己甩在身后。这几年,欧洲为了在技术上赶上来,多次要求中国车企去欧洲投资建厂,这样一来,不仅我们的资金能过去,连最新的电动车技术也能为欧洲所用,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表面上是为了“公平竞争”,其实就是因为中国的电动车卖得比他们便宜,哪怕只便宜几欧元,都足以冲击当地市场。而贸易战的目标并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抢占市场份额。只要我们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未来涨价也不是问题。大众一旦习惯了我们的产品,就算价格比本土品牌贵一点,他们也能接受。而且我们的生产成本比欧美低太多,即使加了税,中国电车在欧洲依然比他们本地的车便宜,结果多出来的成本只能叠加到他们自己老百姓头上,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