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熠冉 2024-11-06 17:34:12
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村民在展示晾晒的红薯粉条。(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信网11月6日讯 金秋时节,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红薯粉条迎来了生产的旺季,从传承制作工艺到打造品牌产业链,池戈庄村粉条生产如火如荼,受到了客户的青睐。
11月5日,在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几名村民们正在晾晒加工好的红薯粉条。阳光下,一根根粉条泛着晶莹剔透的光芒,挂在竹竿上晶莹剔透的粉条“帘子”煞是好看,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一排排晾晒待干的粉条晶莹剔透,让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池戈庄村通过运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红薯深加工成粉条、粉皮、淀粉等农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将“产品”变“商品”,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专业村”,粉条加工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连日来,池戈庄村家家户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加工晾晒粉条,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晚秋暖阳下,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专有的粉条晾晒场,一杆杆、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粉条如丝绸般随风飘动,在晚秋暖阳的照射下,格外晃眼;农民们穿梭其间,在不停地抖摆、捋顺着粉条。
每年10月份,自从当地红薯收获以来,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就进入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生产的旺季。当地农民用红薯淀粉经调浆、旋粉皮、晾晒、切条等10多道工序制作成的手工粉条深受市场欢迎。粉条制作完成后,村民们会在晒场中接受天然太阳晾晒和自然风干, 一杆杆粉条错落有致的悬挂着,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1月5日上午,天气格外晴朗,围着即墨区金口镇的池戈庄村转上一圈,满眼全是晾晒粉条的场地。村民延续古人的做法,用木棍撑起一根绳子,将一根根银色的粉条挂在短棍上展开晾晒。早上5点多,加工好的粉条运到村外的专门的晾晒场上,为了尽快让粉条晾干,村庄的妇女们不停地将粘在一起的粉条拨弄开来,让粉条在阳光下快速晾干,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变白。到下午3点就晾晒干了,然后就可以包装销售了。
池戈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粉条村”,制作纯手工红薯粉条历史悠久。据悉,从明末清初起,池戈庄村就有手工制作粉条的老手艺,如今已经传承了400多年。细细粉条成为助农增收的俏产业。
为了让粉条加工成为当地农民秋冬季增收的支柱产业,池戈庄村里成立了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将过去家家户户分散加工转变成规模化生产、规范化运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据池戈庄村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红介绍,为确保粉条劲道口感,他们还专门建了冷库,确保粉条经过科学温度进行冷冻,这样也拉长了粉条制作季节,让参与合作社的村民收入增加。
“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红薯粉条有好吃爽口、粉味纯正的特点。我们加工粉条用的地瓜大部分是村民自己种的,而且靠近王圈水库,水资源丰富,所以地瓜口感特别好。”王春红告诉记者。“村庄加工出来的粉条也是正宗的地瓜粉条,这种粉条不仅口感好,弹性足,而且煮长时间也不化”。在王春红看来,要做出上乘品质的红薯粉条,除了要选用优质的红薯作为淀粉的原材料,关键还要做好每一道工序,打芡、和面、漏粉、捞粉、冷却、晾晒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村民徐红粉趁着晴好天气在村庄的晾晒场上晾晒自家制作的粉条。她是村庄合作社的成员,一年可加工生产30万斤的粉条,收入400万元。“现在政策那么好,只要愿意干、勤奋肯吃苦,日子就越来越好!今后,我还要和其姐妹联合起来,把池戈庄村的红薯粉条品牌越叫越响。”徐红粉说。“她可是俺村的富婆哈。”在晾晒粉条的姐妹们笑呵呵地调侃道。
“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确保绿色无添加。我们用的红薯一部分是合作社种植的,一部分是周边村民种植的,天然无污染,加工出来的粉条筋道、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粉条每天生产量在2000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王春红说。每年秋天开始,村民们就纷纷忙碌起来,从粉条的加工到晾晒,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池戈庄村通过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将生产的粉条销往烟台、东营、济南、青岛等地,成为了省内名副其实的“粉条村”。(谷正原 张涛)
村民将晾晒好的红薯粉条装箱,供应市场。(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