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11月5日,美国迎来了第60届总统选举日,截至目前已有7802万人投票。这次选举被称为是“最具争议”的选举。甚至有人推测美国又一场“内战”即将爆发。
这样的说法倒也不是危言耸听,毕竟选举到了今天居然曝出了投票箱被纵火的丑闻,而且不止一个地方发生此类事件。
事件发生在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这两个地区的选民倾向于支持民主党的候选人。然而,这次选票箱被烧毁的事件,几乎可以断定损失的绝大部分都是民主党的选票。
然而,不止蓝州的选票被烧,共和党的传统地盘也未能幸免。在另一边的亚利桑那州,这个以支持共和党而著称的红州,也经历了类似的暴力事件。
这里的投票箱同样遭到了攻击,据估算,主要受害者无疑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种种迹象不禁让人猜测,这是否是党派之间的“你来我往”?
美国大选长期以来是党派较量的前沿阵地,然而这一次,斗争似乎突破了底线,开始向破坏与报复的恶性循环滑去。这种相互攻击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不信任和撕裂,而这种裂缝正是在美国社会中逐渐扩大。
其实早在九月份,美国国土安全局就曾警告过,有极端分子可能会对选举场所进行破坏活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有如此明确的预警,美国政府似乎并未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这不得不让人质疑他们的态度:究竟是无能为力,还是乐见其成?
说来也讽刺,马斯克这样的商业巨头在选举期间公然用金钱影响摇摆州选民的投票选择,却在这场更加血腥的选票战争中显得“相对可爱”。
此外,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枪击案,造成多人伤亡。这场悲剧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同时也撬动了美国政坛对控枪问题的激烈争论。
共和党一向坚持拥枪权,而民主党则以更严格的控枪政策回应。如此敏感时刻爆发的枪击案,无疑为支持控枪的民主党增加了几分助力。
不仅如此,选举期间的安保工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美媒的报道,多州政府对选举地点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防护。
从屋顶安置狙击手,到重要计票中心部署无人机监控,一切都显示出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和准备。
内华达、华盛顿等州的国民警卫队已严阵以待,其他若干州也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骚乱。
值得注意的是,亚利桑那州的安保措施尤为显著。负责此区域安全的马里科帕县治安官宣布暂停一级响应人员的休假,调集大约200名警力全天候待命。
这种如临大敌般的戒备状态,使得选票点算中心仿佛成了一个军事堡垒。
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答案或可从2020年的那场风波中窥见一斑。
当时,特朗普拒绝承认在总统大选中失利,直接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地震,也就是国会山动乱。很难说在结果马上出来的这段时间不会再次出现类似动乱。
回顾历史,选举结果引发骚乱屡见不鲜。而现在,类似的风险正日益加大。正如美媒所言,此次总统选举已然带有“明显的现实危险”。尽管安保措施似乎无懈可击,但这种过度防范的常态化并不正常。
再说另一件事,在更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一次演讲中对参议院的工作效率发出了严厉的批评,他直言不讳地称参议院的决策系统已经“崩溃”,并指出这种低效会严重影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竞争对手的较量。
布林肯举例提到,现任总统拜登所提名的每位大使,从提交任命到获得参议院确认的平均等待时间达到了240天,而在2001年,这一过程仅需50天。
这一数据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美国的外交运作因政治斗争而陷入了瘫痪。
毋庸置疑,布林肯对此事的不满是有充分理由的。据估计,在拜登的任期结束前,美国政府仍将面临约15个大使缺位的尴尬局面,这显然是无法被正常接受的。他在此时拿出这个问题,意在敦促参议院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潜在的动机在于借此机会抨击共和党,暗示他们的不配合导致了现行政府的运转受阻。这一立场不仅让人感受到政治斗争下的紧张,也无形中暴露了当前民主党内部的困境。
布林肯的这个“崩溃论”虽然试图引起公众对参议院工作的关注,但也等于间接承认了拜登政府在某些方面的失误,这无疑会进一步损害民主党的公共形象。
面对党内外压力,布林肯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即转变了话题,强调在他领导下的国务院已经开始了重组,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影响力设立了专门的“中国组”,以加强对华政策的协调与实施。
然而,这样的修正剂显然难以掩盖早前提到的“崩溃”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不同的是,哈里斯似乎早就认识到了与拜登保持距离的重要性。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中,她主动选择避免拜登的直接参与,有意淡化与其关系。
她的这一决策如今看来似乎十分明智,因为这使得她能够从拜登执政期间的一些负面因素中抽身,保护自己的形象与政治前途。
要知道,作为目前白宫的二把手,哈里斯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受到拜登政府整体表现的影响,而她聪明的举措或许可以为她在未来的选战中加分。
不过,哈里斯的精心布局能否最终带来想要的回报,还需要依赖即将到来的选举结果。眼下,2024年大选的政局扑朔迷离,各方势力正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出击。
无论是布林肯的“叛逆者”形象还是哈里斯的“小心翼翼”,都将在这场博弈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