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华夏民族流传很广的经典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在他的治理下,华夏实现了九九归一,条条大道通京都,道道河流通大海。那么,大禹是如何走上治水之路,又如何治理水患,一共治理了哪九个州、九条河、九条路呢?
《史记.夏本纪》关于大禹治水说得非常清楚,大禹从舜帝手中接到治水命令时,前面已经有了他父亲鲧在做这件事。鲧是尧帝安排的,当尧帝在位时,华夏水患无穷,洪水淹没了山川,阻碍了道路,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尧帝就安排鲧去治理。
可是鲧在治理水患过程中,经过九年的治理,由于不得法仍然没有解决问题。等到舜帝继位以后,看到鲧治水成效不大,就把他流放到了羽山并终老在那里。但舜帝也是知人善任的人,他仍然重用鲧的儿子大禹,让他子承父业,继续从事鲧没有完成的治水大业。
大禹接任以后,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又替父亲感到惭愧。为此,他还专门提议后稷和皋陶为他的左右手,把诸侯们犯了错误的犯人都放出来治理九州。由于大禹他们胸怀远大,心系百姓疾苦,经过上下齐心十三年的努力,一共治理了九个州的水患、疏通了九条河的水道、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通道。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大禹也因此接替尧帝,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大禹不仅仅为水患而治水,还综合分析了各个水系的不同,把华夏水域分为了九个地区,分别划分了九个州、九条河和九条路,这三个九的综合工程又分别是什么呢?
亲自测量九个州的地貌特征,竖立不同标志,划分不同的等级,并按此交纳赋税。
为了对华夏整个地形地貌全面掌握,大禹每天拎着准绳和规矩,节衣缩食测量土地,了解水文地理环境,掌握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制订了治理水患的基本思路,最后使九州的道路都是通向王都。
经过测量,大禹把九州分别划为冀州、沇(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按土地等级分别划分为五等、六等、三等、二等、九等、八等、四等、七等、一等。
根据这些土地等级和当地经济情况又分别制订了缴纳税赋的等级,依次划分为:
冀州缴纳一等税赋,进贡皮毛。
沇(兖)州缴纳九等税赋,进贡漆、丝,和有花纹的锦绣。
青州缴纳四等税赋,进贡盐和细葛布以及海产品,还有柞蚕丝等。
徐州缴纳五等税赋,进贡供天子筑坛祭天用的五色土,野鸡,制琴瑟的孤生桐,浮石制的石磬,珍珠和鱼类以及黑白丝绸。
扬州缴纳七等税赋,进贡三色铜,瑶、琨等美玉和宝石,以及竹箭,象牙、皮革、羽毛等。
荆州缴纳三等税赋,进贡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名贵木材和特产。
豫州缴纳二等或者一等税赋,进贡漆、丝、细葛布、麻等。
梁州缴纳八等赋税,进贡美玉、铁、银、以及熊、罴、狐狸。
雍州缴纳六等赋税,进贡美玉和美石。
开辟九条河流分别为:
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水、渭水、洛水。
打通九条道路分别为:
第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
第二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
第三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
第四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大海;
第五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
第六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
第七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
第八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
第九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把所有的山川都治理好了,九州统一,四境通达,百姓安居乐业,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从不同道路到京都会盟朝贡,条条河流都东流大海。水患得到根治,道路得到疏浚,大禹治水为后世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敬请点赞、收藏和分享。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和感想,也请到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作者推荐:舜帝设置22个大臣职位,10位是尧帝时的老臣,其它12位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