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王晗玉

编辑 |黄绎达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出海大潮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似乎正出现最新解。

今年8月,蚂蚁数科与朗新集团合作发行一单跨境RWA(实物资产通证化),证明了实物资产以数字形式在区块链上发行、融资的可行性。

不久前举办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与会各方对Web3、RWA等话题的热议,又凸显了这一融资新途径未来将大规模为出海企业所用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认为,RWA是Web3与实体产业融合的基石。而透过香港监管层近年对RWA所持的开放态度和创新实践,可以预见一众奋力出海的内地企业有望率先在香港打开融资新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企业出海第一站

现下,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均是国内企业出海的热门选择。 而作为国内企业走出本土市场的过渡地和中间站,香港有其得天独厚的现实条件。

首先,香港与内地共享同样的语言文化,同时又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助于内地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商业规则,从而促进海外业务的发展。

其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定位令其在商业法规、国际贸易等方面优势成熟,一向是国内外企业设立管理离岸贸易和区域总部的优先选择地。

尽管向外看去,新加坡与香港定位类似,马来西亚也与中国内地也有相似的语言文化背景,但从地理位置和金融体量上看,更适合内地企业“打前站”的仍是香港。

在区位上,香港离内地更近,有多项互联互通政策。如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ETF合格范围、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等。

并且,香港面向内地的人才政策更为灵活。如通过香港优才计划、高才通计划等方式取得香港居民身份的内地居民,不影响其内地社保缴纳,有条件者可申请回内地定居等。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共收到约20万宗定居申请,超过12万宗获批,已有约7万人抵港。

而在金融体量上,香港的区位优势相比新加坡、马来西亚更加直观。

以股市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新加坡交易所总市值约6659.5亿美元;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易所总市值约2.04万亿林吉特,约合4638.4亿美元;相比之下,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期总市值约36.88万亿港元,约合47420.1亿美元。

香港股市这一规模得益于背靠中国大陆。Wind数据显示当前港股市场共有1224只中资股,在港股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46%。

此前一段时间内地企业赴港IPO数量虽有回落,但自多项互联互通政策发布后,趋势有所好转。投中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共有13家内地企业在港IPO,募资金额共计327亿元,同比上涨4.45倍,环比上涨3.36倍。

这显示,香港仍是中国内地企业首选的国际投融资平台。

与此同时,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曾提到,截至今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已与超过100家有潜力和具代表性的重点创科企业洽谈好在港落户或扩展业务,为香港带来共计超过520亿港元的投资额,创造超过15200个就业机会。

内地企业纷纷赴港,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企业作为底座上的一环,也正扮演“加速器”的角色。

如本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蚂蚁数科已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10亿元,推进粤港澳数字技术联合创新,助力本地客户、生态伙伴加速数字化转型。而在该活动展区,也常见蚂蚁数科、度小满、腾讯等企业方的演讲或金融科技业务展台。

这或表明,在出海大潮中,金融科技企业正形成一股推动力,利用自身在内地市场磨练的技术能力,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出海效率。

另外,在此次金融科技周上,有超半数主题活动涉及Web3、RWA。这一现象也预示着RWA有望成为企业跨境融资的新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eb 3:跨境融资新拐点

金融科技周期间,蚂蚁数科旗下蚂蚁链首次公开“两链一桥”平台是其中一大公司动态。 这一动态背后,则是多数企业在出海进程中面对大数据爆发等新形势露出了新痛点。

回看to B企业的出海征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0年初,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技术公司凭借在ICT领域的影响力,将通信设备出口到海外市场,参与多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后,传统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致力于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IT效率。自2015年起,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厂商开始随着这些企业全球化的步伐,顺势打开自己的海外市场。

来到当下,大数据爆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愈发紧密,提升数字化协作效率成为关键需求;当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建立高效、透明、安全的交易流程又成为新的命题。

而也是在这个阶段,区块链等Web 3新技术恰好迎来发展红利。

以出海企业境外融资为例,传统的融资方式多依赖企业主体信用,能获得当地银行等机构资金支持的企业少之又少。而借助区块链,RWA可把实物资产拆分为多份“链上”数字资产,方便投资者评估资产信用、企业实现异地融资,再借助全球区块链网络的互通性,为实物资产带来更多流动性。

如蚂蚁数科与朗新集团合作发行的跨境RWA,即是以朗新在内地运营的实物资产“充电桩”作为RWA锚定资产,通过“两链一桥”平台在香港完成了约1亿元的融资。

“两链一桥”具体指“资产链”、“交易链”及“蚂蚁链可信跨链桥”。

36氪从蚂蚁数科Web3业务产品负责人张晨光处了解到,“资产链”在内地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实体资产能够被数字化和标准化,从而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交易链”则侧重于将资金通证化,特别是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的高效流转和交易。

实物资产“上链”,区块链技术为资产的安全性、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以及提升流动性提供了保障。同时作为一项金融创新,这或也为企业,尤其是企业在境外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打开了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地化:金融创新的挑战

在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帮助出海企业解决融资等层面的难题时,提出此类创新的金融科技企业亦有自己的挑战。

如当下较为火热的RWA,据蚂蚁数科介绍,其与朗新集团合作完成的该单1亿元融资是国内首单基于新能源实体资产的RWA。这意味着,相关探索还处于早期,伴随进一步发展,或将有新问题显露出来。

业内首要担忧的是合规问题。

尽管香港一地对虚拟资产交易持积极态度,并出台相关规则加以引导,如去年6月香港证监会正式实施新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规定,今年8月香港金管局又推出名为“Ensemble”的沙盒计划,旨在利用实验型代币化货币促进银行同业结算。

但放眼全球市场,多数地区对RWA的监管规则尚不明晰,是否合规也并不明确,这仍为国内企业未来能否在海外市场复制这一融资方式增添了不确定性。不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这一方向的前期探索或也可成为其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的优势。

此外,跳出RWA的视角,国内企业在走向香港,乃至由香港走向更分散的国际市场时,诸多本地化适应所需的基础设施,仍在建设当中。尤其对于开发金融级应用的科技企业而言,其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

在被问及前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有何难点时,蚂蚁数科副总裁、中国区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孙磊特别提到三点。一是如何就基础性事项做好本地化适应,如官网展示、技术阐述等更符合当地社会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二是如何做好产品形态的本地化展示,如根据当地市场的特征调整产品的呈现、跟进当地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算力等。

而与前两者相比更难的是,如何在当地重新建立起合作伙伴的体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诸如软件开发商、分销商、咨询机构等合作方都需从头梳理,为此国内企业还需探索制定多方共赢的公司政策才能推动合作伙伴长期携手。

“这些(合作伙伴体系)真正建设起来,我们这个市场才算完全打开。这三项挑战做好了,才能一个一个区域地去复制。”孙磊说。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