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也许父儒皆知,他是清代书画家与文学家,其诗、书、画都非常出名,世称“三绝”,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郑板桥的一生,率性而活,独醒于浊世,自己吃了太多亏却从未放在心里,他的名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如今成了世人的醒世名言。今天与大家分享郑板桥巧用诗词与谜语,劫富济贫的故事。

一.元宵节灯谜气财主

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的故事,有一年元宵节,当地的大盐商林财主的父亲过80大寿,特地邀请郑板桥去做客。这个林财主人品很差,平日里没少欺压百姓,郑板桥很看不惯这种人,本不想去,但架不住很多人来劝,他只好答应了,想着顺便也去教训教训那个林财主吧。

酒过三巡,林财主为了助兴,就请郑板桥出个灯谜。郑板桥想了想,在灯笼上写下了谜面:林字拆开为两木,左边木升官,右边木发财。大家一看,都拍手叫好,又是升官又是发财的,太吉利了!林财主也是眉开眼笑,忙让人拿出五百两银子作为酬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板桥接过银子,不客气地说衙门还有事,我先回去了。再说那林财主,对郑板桥出的这个谜面非常喜欢,还让大家一起来猜猜谜底。就在这个时候,他家的账房先生进来了,一看这灯谜,立刻对林财主说:“老爷你还笑呢?这郑县令是在骂你呢!”

林财主说:“怎么可能?左边木升官,右边木发财,多么吉利的话啊!”账房先生苦笑道:“您再好好看看,木字边加一个官,就是个‘棺’字;再加一个财,就是个‘材’字,合到一起,不就是‘棺材’二字吗?郑县令这是在咒老爷早死啊!”林财主一听,也回过味儿来了,当场眼一翻,口吐白沫,手脚抽搐,差点咽了气。

二.吟蟹诗骂知府

还是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的事,有一天差役来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可郑板桥听说后不动声色,并没有出城迎接。原来这位知府是靠捐钱当上的官,他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但是其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根本瞧不起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他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郑板桥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闷气!

于是,知府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财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听后脸色十分尴尬。

三.巧作灯谜,戏弄富家子、帮助穷学生、

郑板桥在潍县除了尽力做个好官外,还对兴办教育非常重视,当时县里有一家私塾,大多是有钱人家子弟,只有一个穷学生,他们就经常合起伙来欺负这个穷学生。郑板桥得知后,决定去教训教训这些富家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好,这年过元宵节时,私塾先生来请郑板桥给出个灯谜,回去让学生们学习学习。郑板桥想了想,就在灯笼上写了一首:“嘴尖肚大把儿高,烟熏火燎闹噪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

郑板桥还定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人都可以猜,但猜错的要罚一两银子,谁猜对了,就把银子都给谁。那些富家子弟仗着家里有钱,个个踊跃来猜谜,但没一个猜对的,最后那个穷学生来了,说:“谜底应该是水壶。”

可不是吗?“嘴尖肚大把儿高,烟熏火燎闹噪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说的就是烧水的水壶。富家子弟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有郑板桥的规定在先,也不得不把几十两银子都送给了那个穷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这个穷学生,后来就靠着这几十两银子,完成了学业,最后考中了进士,当了大官。

四.妙在各类艺术高度统一

郑板桥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不向各种恶势力低头,这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他的诗题得整整斜斜,大大小小,或在峰峦之上,代之以皴法(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或在竹竿之间,使画连成一片;或在兰花丛中,衬托出花更繁,叶更茂。在画上题诗,自我国宋元朝时就有了,并非是郑板桥始创的,但如郑板桥之妙,实不多见,妙就妙在他将各类艺术高度统一了。

郑板桥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作品风格,值得人们敬佩与欣赏。他劫富济贫、爱憎分明的良好品德更加值得后人学习与尊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认真学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实用的技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