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努莎登加拉群岛东部,想现如今亚洲区域唯一说葡语的国家。从殖民国家发现这座岛的那天起,它就被卷入了殖民时代的浪潮中去,由于地方小资源多,被前后几股力量争夺。但是随着欧洲格局的动荡更替和老牌殖民国家的衰落,山高水远的东帝汶组织各派势力先后成立三大党,开启了从独立政府到独立国家的时代。东帝汶曾两次宣布独立,初期由于受到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压制,遭到入侵并以失败告终;直到1999年,印尼把东帝汶移交给联合国暂时管理,才有了真正独立的机会。

东帝汶是典型处在东南亚各种势力的夹缝生存的地区,但是它却取得了独立的权力,结果这些杂糅的国家权力交锋,给它创造了建立国家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殖民时期的“三国争斗”

16世纪初到17世纪,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入侵帝汶岛,其占据范围也是犬牙交错,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拉锯战后,直到1859年才达成协议,两国计划重新划分殖民范围,由此确定:东部以及欧库西地区归葡萄牙统治,西部地区并入印尼归荷兰统治,从此帝汶岛就有了东帝汶及西帝汶之分。

没想到后来东印度(今天的印尼)东帝汶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跟随世界各大洲独立的浪潮,在1895年至1912年间也拉开了反殖民的长期斗争,最典型的就是在东帝汶中南部地区曾发生规模较大的反葡起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占领该 岛,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帝汶人民刚刚对抗完老牌殖民大国,又步入了长期抗击日斗争。

日本的占领是短暂的,因为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任宗主国葡萄牙就对东帝汶恢复殖民统治,并把东帝汶改为“海外省”。

被抛弃的殖民地

到了1974年,东帝汶宗主国葡萄牙国内发生军事政变,幻灭的军官在里斯本发动政变,推翻了萨拉查独裁政府,新上台的政权决心收缩殖民范围,决定不再隔着山南海北的去维系东帝汶的管理,所以宣布将于 1975年3月在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

当萨拉查独裁政权垮台的时候,在帝国这个偏远的前哨站里,尚未发展出什么反殖民主义的游击队抵抗。尽管自十六世纪中叶以来葡萄牙就盘踞于此,近代的道路和交通体系却几乎一片空白;原始的土著人口有六十余万,但是大多是泛灵论者,压倒多数是文盲,说着更大甚或更多的地方语言。极少数有文化修养的精英实际上是混血儿,不仅有葡萄牙人和当地人的后裔,还有偶尔部署在该岛的非洲士兵的后裔;他们位居寥寥无几的葡萄牙教士和官僚阶层之下。没有立法机关,没有政党,只有一家出版社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毋庸多说说,这片殖民地跟美洲大陆和非洲乃至“邻居”印尼的不一样,东帝汶岛上连去殖民化的意思都没有的。

宗主国内,里斯本掌权的左倾军官们全神贯注于葡萄牙自身的动荡政局,以及非洲领地上的种种问题,那里生活着相当数量的葡萄牙殖民者,所以东帝汶差不多被抛弃了,听其自生自灭。

也就是说,由于殖民国势力本身的衰微,他们决定放弃这片贫困的土地,这无异于给当地的各派政治势力创造了契机,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创建“独立政府”。

20世纪的环太平洋各国势力角逐

宣布创立“独立政府”的东帝汶引来了老邻居印度尼西亚的不安,当时印尼的总统正是苏哈托执政时期,苏哈托害怕东帝汶独立,会成为下一个印度洋上的“古巴”,大肆压制东帝汶的独立运动。

1974年4月之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雅加达政府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控制东帝汶,就此入侵了。加上羽翼未丰的东帝汶各派势力领导人受到诱骗、贿赂和威胁,他们之间的敌对加深了,被人操纵了。这些阴谋在1975年的一场政变中臻于顶点,那次政变在印尼最后台,是两大政党中较保守的一个——帝汶民主联盟发动的。但这次政变很快遭到它的左翼对手革阵的反击,由此爆发了一场短期的内战,数千人失去了生命。

但是帝汶民主联盟越过边境逃往印度尼西亚的西帝汶,所以另外一大势力“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掌握了这片土地,开始走向正式的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尼入侵背后和美国猫腻

这样一来,所给印尼扩张主义者们的唯一选择就是入侵了,它在1975年珍珠港纪念日准时发起,这次袭击是一场乱了套的屠杀,印尼军队自相开火,在东帝汶首都帝力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暴行。东帝汶军队装备的是高质量的、北约发放的武器——那是从葡萄牙驻军手里获得的,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革阵政府守住了它的阵地,守护了绝大部分民众——让雅加达节节受挫的源泉。

而印尼不管是武器还是情报,都如此恰到好处呢?是因为这次侵略中,美国在背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1958年的一份有关印尼协定明确禁止将东帝汶划归于印尼领土以外,美国对这次违反协定之事却是睁只眼闭只眼,尽管中情局明明白白告诉它雅加达准备入侵了。

而美国还是选择支持印尼,一方面来自于越战时期的美国当权派对苏哈托的感激;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利益,因为苏哈托推行的经济政策,让资源丰富的印尼向海外投资和贸易门户大开,尤其符合当时美国在环太平洋上的霸主战略。

1977年底,雅加达预备好了一次决定性的防线突破,特别要用它的“野马”攻击机扔炸弹、燃烧弹和化学脱叶剂,摧毁内地的田野和村庄,东帝汶进入到最黑暗的噩梦阶段:来自印尼对它的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尼与澳大利亚的外交态度

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对东帝汶的政策更叫偏向于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当时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争议就已经开始了,其争论的内容主要是澳大利亚英国继续和美保持关系还是应该自主地判断自己的国家利益。争论的结果就是后一种观念的胜利:

澳大利亚继续沿着制定相对独立的亚洲政策前进,这里面自然涵盖了对整个东南亚的政策,因此决定将发展和印尼的关系作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对于东帝汶的问题,澳大利亚采取的是支持印尼的态度。

即便是当时印尼在东帝汶岛上犯了滔天大罪,并且引来国际社会的舆论指责,澳大利亚选择顶住国际和国内的压力,对印尼的罪恶采取不批评、不干涉的做法。出于初期的外交建立利益考虑,澳大利亚的确更加偏向印尼。但是到了90年代末期,它对东帝汶独立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一方面是澳大利亚霍华德新政府上台执政,把外交对象从亚洲收回,新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尤其保证澳大利亚的安全和经济繁荣,因此决定强调和美国的关系,不再突出融入亚洲,至于印尼和东帝汶的矛盾,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在这种绥靖政策维持没多久以后,1998年,澳大利亚对东帝汶问题大态度才产生大转变,并且反思过往对东帝汶的政策,同时霍华德总理以私人的名义给印尼时任新总统哈比比写信,劝说印尼从东帝汶脱身,让其独立。

哈比比不同于苏哈托,他认为自己既要掌控好新政权,也要符合当时印尼对苏哈托一些列政策的讨伐,出于自身和国家利益,哈比比在1999年初,宣布可以考虑由东帝汶人自己决定其国家前途,澳大利亚对此也直接倾向于支持东帝汶的独立,所以在同年5月,印尼和葡萄牙达成协议,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就东帝汶独立问题进行公投。

显然澳大利亚的态度对该协议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这里面自然有澳大利亚本身的利益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哈托的政策失误,才是东帝汶真正独立内部驱动力

从1980年代伊始,随着印尼炮火和屠杀的减缓,许多人都相信东帝汶斗争差不多结束了,其命运也差不多就是印尼附属了。

结果苏哈托对这个纳入印尼统治范围中的“省份”所执行的政策,居然重蹈覆辙了当年荷兰的错误:就是来自印尼的巨额资金被投向东帝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但绝非完全是为了军事目的。

他们建起了一个精心安排的学校等级体系,最后建了一所大学,入学学生人数比葡萄牙时代高出50倍,文盲率从1972年的90%降到1990年的42%。他们指望这将帮助灌输印尼语言、“新秩序”国家意识形态及对雅加达的忠心。但是这些统统暴露他们所取代的老迈帝国主义的缺陷。

加上在阴险的天主教徒特务王——穆达尼将军庇护下,一个镇压机构创立了,它很快就凌驾于法律之上,因为它被屏蔽在外部世界以及大多数印尼人的视线以外。到1990年,葡萄牙时代沉闷的、小小的帝力,人口增长了不下五倍。识字的、受过教育的东帝汶人群体发展起来并极大膨胀,雅加达的殖民主义类型的经济却只为他们提供了有限的、低下的工作。

这些年轻人熟练掌握了印尼语,就像七十年前年轻的印尼民族主义者精通荷兰语一样,这样他们谙熟他们的统治者,凭借印尼语,又有多种渠道接近印尼知识阶层和印尼新闻界,并通过这两者接近外部世界。

此外,他们认识到他们正在被殖民化,尽管苏哈托政权吹嘘说在推进同化上大获成功。这一现实的最显著表现莫过于此:雅加达频频提到,他们对印尼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忘恩负义”。

遇到麻烦的殖民主义者总是提到土著的忘恩负义,民族主义者从来不会,就这样,雅加达大大加深和扩展了东帝汶民族主义,也刺激了他们向自主独立和取代民族独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