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刘伯承元帅走完了他人生旅程。

之后邓小平将按照刘伯承的遗愿为他主持告别仪式。追悼会这天,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率子孙最先到达灵堂。

邓小平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并深深地鞠了三躬,泪水无声流了下来。

这是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酝酿,更是跨越了时空的宣泄,并以圣洁而高尚的祭礼,献给战友和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国家功臣的离世,无数人会陷入悲痛中,然而当邓小平看到治丧委员会提供的名单时 ,竟然大发脾气:

“这是谁定的名单,怎么少了一个人, 为什么没有肖永银的名字?”

那么肖永银是谁?邓小平为何坚持要由他来参加追悼会呢?这位肖永银究竟与刘邓大军有何渊源呢?

2

革命胜利后,刘伯承在1950年11月,向上级建议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得到授命后,他任职院长兼政治委员。

在这期间,他仍然坚持将时不我与、责无旁贷的行事作风,亲自培训师资、翻译教材和撰写审定,常常起五更睡半夜,手不释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在这所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里,陆续创立了空军、海军、装甲兵、情报、炮兵等等齐全的指挥院校体系,培养了大批中高级军官,对我国军队建设和国防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和日夜劳累,他的很多旧伤发作。

刘伯承是身体负伤最多的元帅,伤口就有十余个, 最为危险的一次是在1916年护国运动中让他失去了右眼,而且也险些丢失生命。

而这次是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摘除了破碎的眼球。

这次负伤,他大脑和仅存的左眼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正因为战争中的多次负伤, 刘伯承的身体状况,就在70年代越来越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到了晚年,这些病症旧疾复发。

先是仅剩的那只左眼眼睛视力下降,接着身体其他部位的机能出现问题,最终自理能力都逐步丧失。

在1968年前后刘伯承就已经基本失明,鞠躬尽瘁的刘伯承曾经病卧在床。在生病期间,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说:

“我很希望在我死后,要邓小平帮我主持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邓小平还在江西流放,之后刘伯承的希望没有落空,后来人民选择了邓小平作为中央第二代核心领袖。

而这时邓小平也时常惦记着病中刘伯承,邓小平经常探视到刘伯承 ,并在他的倡议下,中共十一届七中全会,在1982年8月6日通过了《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

邓小平为何在看到刘伯承的治丧委员会提交的名单时大发脾气呢?

这和肖永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3

提起肖永银,用邓小平的话说:“他可是刘伯承的爱将啊!”

但实际上,肖永银是被刘伯承和邓小平邓两人同样欣赏和信任的战友兼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永银1917年出生于今河南新县 ,13岁参加了红军。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由于错误的指挥, 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川陕根据地,向西北地区转移。

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川军盯上,为主力部队争取转移时间,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将士们面对大批的敌人,英勇奋战,坚守阵地一个多星期,但33团已经弹尽粮绝,营连干部也损失殆尽。

这天,敌人又再次向我军阵地发起冲锋,年仅18岁的肖永银自报奋勇当先锋,他斩钉截铁地说:

“团长,让我上前,我要是打不赢敌人你拿我试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事十分紧张,这时团长张昌厚来不及多想,就决定让肖永银试试。

肖永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实施了反冲锋,他率领两个连的兵力对敌人迎头撞击,敌人被 这突然攻击打懵了,慌忙逃跑,肖永银乘胜追击,打得将敌人七零八落

这是肖永银虽然首次冲锋崭露头角,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战斗中肖永银被敌人的子弹穿胸而过,当即倒地不起。

肖永银昏迷躺了三天,所有人都觉得他活不下来了,但到第四天他醒了过来。

随后, 拖着重伤爬雪山、过草地,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洗礼,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37年,组织命令肖永银带人护送徐向前和陈昌浩,到陕北汇报情况。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从祁连山到延安一路上危险重重。出发三天后,徐向前下令分散前进,可以减小目标。

徐向前交给肖永银亲笔信,交代道:“如果他先行到达 ,就一定要把信交给上级。”

他和陈明义昼伏夜行、穿越沙漠,躲开了敌人多次大搜捕, 经过四个月到达了延安附近。

肖永银经过打听,得知去延安路上还有很多土匪,于是他们就改道向援西军驻地赶去,而当时刘伯承正是援西军的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二位出现在刘伯承眼前时,衣衫褴褛样子让刘伯承止不住流下泪来,肖永银和陈明义也泣不成声。

肖永银便拿出徐向前的亲笔信,请刘伯承转交上级,刘伯承看着已经发黄的书信,紧紧地抱住肖永银的肩膀。

打这以后,刘伯承就把肖永银留在了自己的军营。

4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任八路军129师师长,邓小平任政委,而肖永银就担任129师385旅十四团一营营长。

在抗战期间,肖永银率部参加了奇袭河北宁晋县、激战大杨庄、百团大战等战斗,与日寇顽强战斗 、屡立战功,刘伯承非常器重他,随着他的战功增多,后来被升级为团长。

到了1945年肖永银又升任太岳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带领部下先后收复了温县、武陟、原武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待肖永银的还有更大的挑战。

1947年6月底,中央军委命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经过近两个来月的长途奔袭,突破了咆哮的黄河天险,到达了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天险——淮河

一天下午,刘伯承和邓小平冒着瓢泼大雨,找到了旅长肖永银。

刘伯承二话没说,直接问他:”肖永银,今天晚上你率军去打息县县城,如何?“

肖永银干脆利落地说:“没问题。坚决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肖永银率兵冒着风雨向息县县城进发,到了息县的淮河渡口,可谁知,敌人早就闻风而逃,肖永银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淮河渡口。

经过仔细勘察,刘伯承和邓小平发现这个时节淮河水,有些地方是可以徒步涉水而过。后来戏剧性的事出现了,就当我军准备渡河时,只见淮河水位猛然下降。

当我军趟水到了对岸,谁曾想,淮河上游地带突降大雨, 从上游流下来的水,使息县淮河地段水位上涨,当敌军到达这条河的岸边时,只能看着我军远去的背影。

刘邓大军就这样顺利地挺进大别山,只历时20多天,不仅打乱了国名党军队计划在中原地区的作战的妄想,也适时缓解了我军在解放区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当时我军与国民党分为南北的势力范围, 蒋介石的原本计划是他们将以400多万军队的优势,企图消耗解放区的人财等资源。

因此他们向中原以北地区,包括陕北地区和山东重点部署兵力。

此时,我军既要以退为进保存实力,还要阻止国军进一步向解放区深入。

为此,我军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12万中原野战军,这次任务是将战线往南拉扯,最好一直拉到国军控制的区域之内,以牵制一部分国军, 陕北的局势则可以由防御转为进攻。

当刘邓大军进入到汝河地带,肖永银带兵趴在汝河北岸,正琢磨着如何趁着夜幕渡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不知国民党的十几个师团已经将我军围堵在洪河和汝河之间,正准备从野战军的后方出击。

在这危机时刻,邓小平、刘伯承等将领,想到了英勇的肖永银,刘伯承用坚毅的眼神向他严肃下达命令,要求他带兵,无论如何要直接杀出一条血路,而且几位首长跟他同路,肖永银立刻被震撼了,他没想到首长们居然决定不在乎飞机炮弹,直接冲破封锁,这也是生死相托。

既然首长已经决定了,肖永银也顾不了太多,只能叮嘱部队各就各位,要求他们按照指挥站位。

当天晚上,肖永银命令战士们带上短距离的格斗武器和手榴弹等,展开了冲刺,他们硬是用自己的身体做肉盾,居然开辟出一条10里长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18旅的54团紧紧跟随,带领大部队沿路前进,他们冒着纷飞的战火,踏着前排战士的鲜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过去。

有许多活下来的老兵回忆说:“那时血从房顶向下流, 又被雨水冲到河里,整个一条河都是红色的。”

这一战,作为旅长的肖永银,在战术上和部署上,做得相当漂亮,很好地完成了首长的任务,但他整个人也为此丢了半条命.。

所幸他侥幸活了下来,之后,肖永银又授命带领他的部队南下解放了很多地区。

因此说,肖永银在刘邓大军中,不但一直是邓小平和刘伯承地得力的部下,还曾经在这次挺进大别山的汝河战斗中,带兵英勇作战,保护了刘邓指挥部的安全。

这正是邓小平坚持让肖永银参加刘伯承追悼会的重要原因。那解放后他们的关系如何呢?

5

解放后,爆发了抗美援朝,我国军队出战朝鲜,肖永银亲自找李伯成递交请战书, 刘伯承对自己的爱将相当了解,他抓住肖永银得受说:“放心,我会同意的。”

后来肖永银从朝鲜战场上凯旋了。

此后刘伯承在南京期间也经常和肖永银来往,他们深厚感情一直绵延了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晚年生病期间,肖永银多次看望老领导,刘伯承总是张张嘴,说不出话来,而肖永银泪流满面,一直握住刘伯承的手舍不得放开。

在最后一次出病房时,一个护士拦住了肖永银 说:“你是肖永银吗?刘元帅在睡梦中,经常喊着肖永银,我们听了很好奇,原来您是肖永银啊。” 听到这话,肖永银沉默不语。

刘伯承、邓小平和肖永银等在多年的战斗中,产生了深厚地战友情。正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邓小平发现肖永银没有出现在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上时,才会强硬表态,要让肖永银来参加刘元帅的追悼会,送首长最后一程。

肖永银在收到老首长离世的消息,立刻飞往北京直奔刘伯承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肖永银望着老首长遗体时,禁不住泪如泉涌,他对着眼前离去的老首长轻声说道:“我来看您了,我是肖永银啊。”说完就在灵前痛哭起来。

随后,邓小平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主持了刘伯承元帅的追悼大会,邓小平撰写的《悼伯承》。

邓小平沉痛哀悼:“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

无论首长还是将士 ,他们对祖国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后辈们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