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危言耸听。就在近日,又一家欧洲知名车企传出关厂消息,这已是本月第三家了。细数原因,竟与一场悄然酝酿的经贸风暴息息相关。
大国过招,向来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日,中法双方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展开谈判,这场看似平常的会面背后,却暗藏汹涌暗流。
谁能想到,昔日的中欧"蜜月期",竟会走到今天这般境地?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十月初。当欧盟投票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案时,法国毫不犹豫投下赞成票。这一举动,犹如一记重锤,打破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平静。如今,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在谈判桌上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既说"拒绝事态升级",又强调"不会在关键问题上屈服"。这般模棱两可的表态,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口蜜腹剑,岂是外交辞令能够掩盖的?
面对欧方的态度,中国展现出了泱泱大国的胸襟。商务部部长在进博会筹备期间专门会见法方代表,释放善意的同时,也摆出了三记重拳:对欧盟白兰地、猪肉和乳制品启动调查。这三大品类,可都是欧盟引以为傲的支柱产业啊!
欧盟或许没想到,这场贸易摩擦会演变成一场"回旋镖"。在意大利,中企建厂计划被叫停;在德法等国,多家整车厂面临关停危机。这些不过是开胃菜,真正的苦果还在后头。
细究其中玄机,欧盟此举实在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要知道,中国市场早已成为欧洲豪车的"生命线"。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就为欧洲车企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全球销量。这么大的蛋糕,真要打碎了,散落的面包渣能喂饱谁?
更值得玩味的是,整个事件中美国的角色。大洋彼岸的"老大哥"看似置身事外,实则暗中观察。试问:当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节节失利时,谁会是最大赢家?
放眼全球,经贸博弈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欧盟此时跟风对华设限,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边是来自美国的"盟友压力",一边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市场,欧盟这步棋,走得真有些尴尬。
这盘大棋,怕是没那么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