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小镇村拓宽乡村振兴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日益彰显的体育特色和人文优势,以实地调研、线上联系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打造“运动小镇”产业品牌,连续2年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涨幅达到48%、60%,形成高标准落实、高站位推进的鲜活样本,相关做法被新华网、农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思想对标”锚定航向。余村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支部带头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针对建制调整后,各自然村发展盲目、项目同质化、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把稳“竞进之舵”,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牵头抓总作用,带领4个自然村合作社党支部反复学习论证余村践行“两山”理论的发展经验,组织党员逐户走访征求意见,收集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风情民宿及周边资源等信息,形成百余页小镇村走访调查实录材料,谋定走绿色生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路子,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的高水平转化。大力开展“两清三化”行动、“三资”清理行动,将350亩低效农用地、7处闲置集体房屋、89栋闲置民房“建档入账”。同时依托120余家共富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定期开展“联党员、联群众、联单位、联项目”活动,创建“家联盟”微信平台,实时推送单位资源信息,全力推动对接合作,邀请20余名专家人才担任“共富合伙人”,引进带动晟仙花海、轻体网球基地、窖藏餐厅等13个项目落地,吸引社会资本4100余万元。
“产业对标”笃定前行。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学习余村“软硬件”双向发力,让共同富裕写下生动注脚。一是做好规划,稳固“底盘”。聘请中央美院和山东大学专业团队等开展为期半年的沉浸式调研,针对拥有玉皇山、五渚河等山水自然优势和近郊区位特点,就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坚持运动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有机结合,确定了“一轴两环六区”的规划布局,即以轻户外运动体验为轴,以环湖自行车和环山自行车赛道为两环,以赛事活动区、户外营地区、亲子体验区、水上运动区、田园康养区、乡村体验区为六区,根据片区内的自然特色优势,沿途布局打造星河乐园、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赛道等30余个产业节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运健学”于一体化产业综合体,打造新型运动产业园区,推动特色运动小镇不断转型升级。二是提升硬件,“强壮筋骨”。统一实施河道治理、旱厕改造、清洁饮水、网络覆盖、天然气入户等为民服务工程,栽种树木2000余颗,清理垃圾3.2吨,建设生态休闲公园、环湖步道6处,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开放式“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设乡村书房、信用超市等13个功能服务区,为游客、村民集中提供服务。优美的环境、便利的生活、周到的服务吸引了《村头村委》《小城故事多》等一众文艺作品驻村取景。
“品牌对标”行稳致远。学习余村“宜学宜居宜旅”乡愁产业和品牌农业,借助获评山东省体育服务综合体、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乡村的有利契机,小镇村和4个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了旅游文化发展公司,聘请专人策划活动、宣传推介、开发游线,打响“品牌”,深化“运动小镇”发展内涵。目前已经举办户外婚礼、篝火节、风筝节、企业团建等各类活动75场次,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等各类赛事30余场,吸引窖藏餐厅、遇圆星居民宿、善若社工等一批项目及社会组织纷纷入驻,村内闲置房屋租金由每月300元涨到600元,年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为了让人气流量转变为村民致富“能量”,党总支将村民优质小园菜、手工品等进行记录,在活动、赛事举办期间,联合特色商家、爱心企业、品质农户同步开办“共富市集”,创新“信用购”购物模式,游客、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村务工作等获得的信用积分,可享受限时打折、小额免单等优惠服务,公司采取摊位费减免、服务置换等方式补贴商户,实现信用治理和助农惠农互利共赢。
经验启示:村庄发展是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注力的长期过程,要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打好“组合拳”。对内举旗定向、凝聚共识,带领党员群众深挖潜力、找准突破口;对外联结各方、集聚力量,通过共同合作和资源共享赋能村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走好强村富民之路。
(记者:于宁 史雅斐 编审:刘观达 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