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晒根,口不吞阳”既是知识,又是哲言。这是讲了一个很久以前农村盖房子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启迪了人们,办任何事要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去做的道理。
以前在农村盖房子所使用的材料与现在是不一样的。最早是泥土、木料和麦秸等材料。用土夯实房屋的墙,用水搅泥垒墙,满墙缝,门窗缝;用木料做门窗、用木檩做屋梁,屋梁上面铺上用麦秸编成链子,就成屋顶了。一座立锥之地的“草屋”就这样建成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盖屋的材料也有了变化。有了用土烧制的砖和瓦,还有工厂生产出的水泥。这样砖和水泥代替了土,用水泥垒砖墙盖房,比以前结实多了!屋顶用瓦,不过,还是用木檩做屋梁。自从有了水泥梁,才不用了木檩。不过,门窗仍然使用的是木料。
现在盖房又有了新的材料。木料不用了,门窗全是用钢铝制品制作,建筑全都是用水泥浇筑,个别地方用砖砌垒。这些都是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而变化的。
那么,以前盖屋为什么要讲究“目不晒根,口不吞阳”呢?这是经验之谈。以前盖屋对门窗是有讲究的,这里的“目”是房屋的窗户,“口”是房屋的门口。
“目不晒根”是指房屋的窗户尺寸。窗户的尺寸多大合适?老一辈根据生活经验,以太阳晒不到窗户的底部为标准。
以前,农村居住的房屋(不包括院子里的房屋)都是建在进了院落大门的对面——北边。居住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这是为了房屋能充分地接纳阳光,要求一直射到屋内的墙根,因此南边窗户相对北边窗户尺寸要大些,而北窗小些。这样可以冬暖夏凉,温度均衡,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北窗只是为了透风,同时,以防止冬天北风大,冲进屋里,导致屋里变冷。
“口不吞阳”是指房屋的大门口,不是屋内的门。大门要求宽敞明亮,采光强烈,有益于阳光射进堂屋。大门口上端设置门檐,下端配置门槛或台阶,这是为避免太阳直射门框,晒坏或被雨水腐蚀门框,日晒雨淋,影响房屋大门的使用寿命。
实践证明:这种居住房屋大门口宽阔,南窗比北窗大的设计,很实用人们的生活。因为,这种设置符合自然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所以,是不能违背的。
我们村有位富豪,盖新房,违背了自然与事物发展规律,把南窗和大门设置的很大,把北窗也规划的不小。结果出现了温度失衡,甚至引贼入室不该发生的案件。
现在,我们很少盖平房了,大多数是建高楼大厦。我们仔细观察,目前,我们所有的建筑设计的门窗大小,仍然按照“目不晒根,口不吞阳”这个长期形成施工设计。只要我们看看这些门窗的大小设计的比例,就会恍然大悟的。
从“目不晒根,口不吞阳”中,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盖屋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这八个字的处事道理。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自然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就会遭受必然的苦难,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现实的例子:现在有些年轻人刻意地去减肥瘦身,这就是最典型的违背人的生理自然生长规律。有不少减肥瘦身的年轻人身心出现了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麻烦。
综上所述,“目不晒根,口不吞阳”讲的是以前农村盖房设计窗户和大门口的事。老一辈农村人,根据日月星辰运转规律,太阳光运行照射的原理,结合人居住生活的需要而设置的房屋窗户和大门口,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遵循自然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就能办成任何事情。反之,必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