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唐朝是一个诗歌璀璨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等众多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作历经千年,依然被人们传颂,透过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遥远的世界。
诗人们的境遇却各不相同,有的放浪形骸,诗作豪放肆意;有的忧国忧民,诗句充满苦难;还有的怀才不遇,诗风悲怆。李贺便是这怀才不遇者中的一员,他的身世和经历,以及他所留下的诗句,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李贺出生于唐朝,他姓李,身世颇为特殊。其祖上是李渊的叔父,也就是唐世祖李昺的兄弟,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按常理他应是富贵之家出身。但唐朝皇族的历史复杂,武则天的出现改变了许多家族的命运。武则天在位时,大肆诛杀李氏权贵,李贺家因不显眼才得以幸存。其家族祖先逃离长安,在河南昌谷定居,李贺也在此出生。他的父亲李晋肃只是个小官,俸禄微薄仅能维持生计。
李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七岁时韩愈来访,他下笔成诗,令韩愈大为震惊。韩愈返回长安后,将李贺的故事传开,这个孩子不知不觉间便已名满天下。李贺不仅才思敏捷还十分刻苦,据他的好友李商隐在《小传》中记载,十岁的李贺在家中若没灵感,就会骑上家中的 “巨驴”,背着旧竹篓出门。看到风景优美之处灵感涌现,他便将诗句写下,随手丢进竹篓。晚上回家母亲让侍女接过竹篓,里面已满是诗句。母亲虽看似 “生气”,实则是心疼他太过劳累。
李贺既有才华又刻苦,还有韩愈的赏识,他的仕途似乎应一帆风顺。元和二年十八岁的李贺写诗给韩愈,希望求得功名。但不久后父亲去世,按照古代礼制,他需守孝三年,科举计划只能搁置。三年后韩愈回信让他参加科举,因为这一年河南府科举由韩愈看卷。李贺在考场上作诗,韩愈十分喜爱,选中他并让他去长安考进士。
李贺的仕途之路充满坎坷,就在他准备前往长安时,一些嫉妒他才华的人以他父亲李晋肃的名字做文章。李晋肃名字中的 “晋” 与进士的 “进” 同音,他们以此为由,称李贺与进士有 “忌讳”,不能参加考试。韩愈虽为其辩解,但无济于事。李贺留在洛阳期间,韩愈宽慰他并帮他另谋出路却屡屡碰壁,他也因此对朝廷彻底失望。
后来韩愈邀请李贺到京城担任礼部侍郎,但他没多久就辞官离开。此时他已患病,在京城的遭遇让病情加重。李贺当官时,唐朝正处于唐宪宗在位的 “中兴” 时期,但实际上唐朝已在走下坡路,“安史之乱” 后繁盛不再,唐宪宗也只是粉饰太平。李贺在京城见识到官场的黑暗,迫切想要逃离。在从长安返回家乡的途中,他借古讽今,写下了《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以金铜仙人的视角描绘魏明帝时期汉朝皇宫的景象,运用借古讽今、借神鬼喻现实的手法,这也是他被称为 “诗鬼” 的原因之一。与李白类似,李白也常写神仙鬼怪之事,被称为诗仙。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极为精彩,被后世诗人多次引用,还被单独作为上联。但在整个唐朝,无人能对出令人满意的下联。
无数文人绞尽脑汁,都未能找到合适的答案。直到北宋年间,同样怀才不遇的石延年设身处地,为这句上联对出了 “月无长恨月长圆”,虽不能说完美,但也算差强人意。或许只有像他们这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句诗的真正含义,才能对出合适的下联。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也曾引用过李贺的这句诗,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诗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这也许就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李贺的一生是怀才不遇的一生,他的才华在那个时代未能得到充分施展。但他的诗句却永远留在了文学史上,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唐朝社会的一个侧面,以及一个诗人在困境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叹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