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万里黄河育万物。一株株扎根于此的草木,摇曳着母亲河的喜怒哀乐。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发起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黄河看“绿”,行走万里黄河,我们的记者把目光投向这一株株特有的绿色植物,邀您一起来看黄河的“绿色”故事。
“天下黄河富宁夏”,千百年来,黄河滋养了宁夏平原,造就了良田沃野、鱼米之乡的“塞上江南”。
记者手里拿的这株水稻,沉甸甸的稻穗,粒粒饱满,它来自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核心地带的贺兰县。当“行走黄河”宁夏报道组来到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采访时,成片的水稻已收割完毕。
从村民口中我们得知,宁夏干旱少雨,以前农田由于地下水位浅、土地盐渍化严重,种出来的水稻产量低、品质欠佳,当时村民大多采用大水漫灌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每家守着几亩地过活,没人愿意种地,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
为了改变,当地对流转来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在稻田四周开挖深水环沟,把田抬高解决地下水位浅、土地盐渍化严重的难题,村民开始学习如何科学种植水稻,放弃使用除草剂,改用螃蟹、鸭子帮忙除草,以渔治碱,“一田多用、一水多产”,让流进稻田的每一滴黄河水都得到高效利用,这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鸭、蟹立体种养的转变,提升了稻米品质,实现了稻渔双收。现在他们还在布局食品加工产业,让农产品加工的链条更长,从而卖出更高的价钱。
在种好田的同时,当地还把农田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在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游客不仅可以登高欣赏稻田画,还可以乘坐小火车穿梭于稻田观光,或者采摘、摸鱼、体验农耕活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美丽的稻渔空间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村民在园区打工,再加上土地分红和流转费用等,一年下来也能挣下不少,确保绿色发展的成果由大家同创共享。环境好了,钱袋子鼓了,村民都说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采访中,当地干部群众不只一人对记者说,黄河对宁夏百利而无一害,他们正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李家澍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威海日报记者 葛鼎
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