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新中国主席毛主席同志因病逝世,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悲痛,无数人自发地走出家门,希望可以送主席最后一程。

而等到主席离世的消息传到海外时,

加拿大的一家媒体立刻出动,他们企图找到一个人对他进行采访。

那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这家媒体会在听到主席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去寻找?这个人和主席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识李大钊

1918年,杨昌济被调到北京大学,毛主席作为他最得意的门生,他把毛主席也带到了北京大学。

来到北大后,杨昌济想给毛主席找一个好工作,但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只给他找到了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在图书馆,他一个月虽然只能挣8块大洋的薪水,却已经不用为生活而感到忧愁了,还能徜徉在浩瀚的书海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感觉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见识越来越宽广,他非常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同时他开始佩服起了一个人,他叫李大钊,他认为李大钊不仅思想先进,知识也渊博。

于是毛主席打算多和李大钊有所交流,此后不管是在对生活上,还是在对知识的学习上,只要遇到了让人迷惑不解的事情,毛主席就会优先向李大钊请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请教的过程中,毛主席还认识了李大钊的一位得意门生,

张国焘。张国焘与毛主席一样,都是农民出身,还是家中的长子。

李大钊以为,这样的两个人应该是有很多共同话题,但他却没想到,这两个人被他介绍相互认识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寒暄,尤其是张国焘似乎不愿意与毛主席有深入的交流。

1920年,李大钊与张国焘一起在北京组建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毛主席在湖南,也组织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两个共产小组都对工人运动起到了有效的支持,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对小组的创建人李大钊,张国焘,毛主席亦是赞赏有加。

看到自己曾经不屑为伍的人,居然有一天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张国焘最开始是不满的,但是陈独秀对毛主席的评价是有理有据,让他找不到理由来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心里的不服气被现实给渐渐消磨了,

他改变了对毛主席的偏见,他开始相信,说一口土里土气的湖南话的人,也会是有能力有思想的人。

在中共一大召开期间,张国焘见到毛主席时,一改常态,竟主动上前去与他打招呼并寒暄许久,讲很多他们曾经在北大发生的故事,让外人看起来他两个像是相识已久的老熟人。

然而一个学校那么大,即使是同在一个学校,也并不一定会产生交集,像张国焘与毛主席这样因为各种巧合而结识的,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只能成为点头之交。

两个并不相熟的人,就算在某个时间做了像朋友一样的交流,

也并不能使两人的情谊得到质的飞升,毛主席与张国焘之间相处的融洽,就像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在了中共一大之后。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张国焘与毛主席再次相见,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毛主席已经今非昔比,原地踏步的张国焘已经没有能力,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假意与毛主席寒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次会议上,两人就像是从未见过面,一句私话都没有说,就算有所交流,说的内容也都是关于组织的,并且两人的观点背道而驰,极具针对性。

张国焘认为,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国民党合作。

一方面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思想以及努力方向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根本没办法统一指挥;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旦与国民党合作,很有可能会就此丧失独立权。

毛主席则认为,建立联合阵线非常重要。

如今中国正面临强敌入侵,内部问题微不足道,不管以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还是国民党领导中国,那都是中国的党派,中国还是中国。

而且两个分散的力量永远没有一个团结的力量大,虽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于治国意见不统一,但是在对抗外敌的目标上还是一致的,如果因为中国的内部领导权问题,让外敌钻了空子,无疑自我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焘的观点又小又细;毛主席的观点据实且细,从表面上来看,张国焘的观点更具说服性,但是从全国革命形势上来说,毛主席的思想才叫大格局,张国涛的思想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中国共产党的高层人员,都是一些具有思想高度的人,他们在听了两人的观点之后,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毛主席。

最终毛主席因为自己这个有价值的发言,被参会人员推举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成员。

而一直以中国共产党核心人物自居的张国焘,却相聚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越来越远。

张国焘开始重新审视旧相识毛主席

张国焘与毛主席的地位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张国焘不再对毛主席心存偏见,他的清高本质,也应该会促使他记恨“平凡”的毛主席。

然而此次的甘拜下风,却让他对毛主席生出了一丝敬意。张国焘选择励精图治,不断地完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1925年的中共四大上,再次加入了中央局,

而且更是在两年后的中共五大上,被推举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实质性的领导核心。

1927年7月,张国焘作为毛主席的领导找他谈话,他提出让毛主席去四川担任省委书记,毛主席严词拒绝,并提出要前往湖南。

对此张国焘非常震惊,他安排毛主席去四川,就是考虑到了四川易守难攻,暂时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而毛主席又是他眼里的人才。

没想到,毛主席非要反行道而行之,去对于他来说最危险的湖南,要知道当年,毛主席在湖南组建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了工人运动。

已经极大损害了当地豪绅以及军阀的利益,他早就已经成为了这些地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毛主席给出解释,正是因为他在湖南领导过工人运动,他对湖南的情况最为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上次的工人运动,只是对地方势力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并没有对他们的地位起到丝毫的改变,如果他不去继续推进,将前功尽弃。

毛主席的顾虑有所道理,但是在张国焘眼中,这也成为不了把偌大的人才置于危险当中的理由,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安排。

见他自己说不动,他还请了自己的同志,瞿秋白来对毛主席进行劝导,然而毛主席这次表现得非常的固执,不管谁来说,说的有没有道理,都没有用,他下定决心的选择似乎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

中国共产党不是国民党,他们尊重每个同志的意见,毛主席最终还是回到了湖南,至此毛主席与张国焘两人又开始了天各一方的生活。

直到8年后,红军长征,两人分别作为红四方面军领导,红一方面军领导,再次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欢迎仪式上,毛主席与张国焘两人手挽着手,像一对亲密无间的恋人一样,脸上始终充满着满意的微笑。

接着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顺利会师,张国焘见到了自己想象过无数次的红一方面军。

然而,想象与现实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他脑海里那些英勇强壮的党国同胞,却是一些“林中猎户”,不仅枪支弹药匮乏,还穿着窘迫。

一直对红一方面军赞赏有加的张国焘,

脑海里不自觉地生出了许多的疑惑,这些看起来瘦不拉叽,土里土气,还没有好武器的人,真的有与高素质的国民党军一较高下的能耐吗?

传说是不是出现了偏差,那支让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红军,难道是另有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经过他的仔细调查之后发现,红一方面军正是那只传说中的红军,张国焘不得不感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对于精锐的红一方面军,张国焘不敢轻视,

但是自己手底有远超红一方面军人数8倍之余的红四方面军,为了他们的尊严,自己不管在何时何地,也不能降低姿态。

在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为了让大部队跟随自己的红四方面军行事,处处与毛主席作对,毛主席提出北进,他则痛斥北进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要求南下。

而与会人员则大部分支持毛主席北上的建议,反对张国焘南下的建议,让张国焘这个孤家寡人,不得不暂时答应与大部队一起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滋生的欲望将难以熄灭

一向说一不二的张国焘,丧失了话语权,要根据别人的安排行事,这让他实在无法接受,在会议结束之后,他想尽办法,准备扳回一局。

首先他给出一些非常丰厚的待遇,试图将毛主席手下的一些大将策反,来支持他的主张。

当没有任何进展后,他又将突破口放到了党中央,以自己强大的兵权向党中央施压,最开始,党中央认真审视了张国焘的意见,支持了他的部分合理主张。

然而,张国焘却觉得党中央都怕了自己,他内心的嚣张气焰,一下子就被助燃了,他竟然开始肆无忌惮地向党中央要权。

党中央非常的气愤,但是考虑到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物,如果将他进行了处置,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将会产生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时腹背受敌,得不偿失,所以党中央打算从长计议,暂时无视张国焘的请求。

可是张国焘的计划都已经开始了,他不会允许它在没有得到任何进展的情况下半道而亡。接下来根据他的安排,川陕省委和陈昌浩也加入其中,对党中央进行施压。

在这特殊时期,牵一发而动全身,党中央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一方面选择继续无视这些逼宫之人的请求,一方面又要求与张国焘发生争执的毛主席尽快解决此事。

张国焘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是毛主席清楚地知道,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做中共军委的军委主席。

但是此时军委主席已经有人担任,那就是朱德,张国焘根本就没有资格取而代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经过再三权衡,毛主席决定把周恩来如今担任的职位总政委,让给张国焘来担任,对于这个决定,周恩来不计较,中央勉强同意,张国焘也十分的满意。

然而新官上任的张国焘,并没有在自己的目的达到后,就实现别人对他忍让的交换条件。

他居然在军委里面进行了大力改革,将军队的指挥权集中在了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和他自己4个人手里。

通过这个手段,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军权的实际掌控者,有了绝对的底气,来质疑中央的领导,中央对此十分生气,但是为了最终的北上目标,他们再一次的选择了忍气吞声。

最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混编,

然后再分成了左右路两军,左路军由张国焘带领,右路军由毛主席带领,两军共同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上途中,毛主席目标坚定,一路披荆斩棘,带领右路军顺利到达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十五军团会合了。

而张国焘北上一半不到,就调转了前进的方向,向他痴心的南方前行,不过,他向南行驶得不太顺利。

眼看着张国焘的一意孤行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给大幅度降低,才从国外回来的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当即严令,要求他立刻北上。

处于困境的张国焘借坡下驴,终于率领左路军北上,最终与毛主席他们顺利会师。

1937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了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严重批评了那些不听从上级指挥,任意妄为的人员,对犯错误最深的张国焘,还进行了点名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大局已定,张国焘已经失去了与中央谈判的条件,他不得不忍气吞声,选择了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错误。

但是心高气傲的张国焘,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多的决定当中有一个是错的,他暂时的忍让也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下一个出路争取时间。

1938年,张国焘借着清明祭拜黄帝陵的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共产党,来到了国民党的怀抱,他以为以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但他并不知道,蒋介石手里差的从来就不是能人,而是可以信任之人,在张国焘没有利用价值,未能给国民党争取更多利益时,

蒋介石对其弃之如敝屣,只给他安排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1949年,张国焘跟随国民党逃到了台湾,但是在台湾生活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就因为受到了排挤被迫转到了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寸土寸金,外来户张国焘在这个地方生存得尤其艰难,

不仅吃穿用度都是最差的,就连儿子的学费也始终凑不齐。

1968年,他终于盼到了儿子长大,选择去加拿大投靠自己的儿子,可是他的儿子,小的时候没有经济条件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来赡养父母。

儿子在这个地方,张国焘又不愿意与他相隔千里,没办法他只能与妻子住进了加拿大的免费养老院了此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心难满,欲壑难填,回首张国焘的一生,不难发现,

他不是困顿在自己的无能为力里,也不是深陷在老天的重重打击下,而是在滋生的欲望里迷失了自己。

欲望是击毁一个人所潜藏的武器,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与欲望并肩前行,我们可以为了欲望而去奋斗,我们可以为了欲望而去努力,但是,要始终明白,我们才是欲望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