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登基,无疑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这位原本并不被看好的皇子,在康熙帝驾崩后,凭借一系列的政治手腕和策略,成功登上了皇位。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两位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位是雍正的亲舅舅隆科多,另一位则是边疆大吏年羹尧。本文将详细讲述雍正帝登基的历史背景,以及年羹尧对雍正登基的巨大帮助,进而探讨雍正对年羹尧态度的转变,以及最终决定对其采取逐步降级而非直接赐死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其子众多,皇位之争尤为激烈。当时,最被看好的是八皇子胤禩,他在朝堂上拥有极高的声望。而十四皇子胤禵则在西北边疆手握二十万大军,对皇位虎视眈眈。相比之下,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显得并不那么出众。然而,胤禛却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两位关键人物的支持,最终成功登上了皇位。
隆科多作为胤禛的亲舅舅,在皇位之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全力支持胤禛,还在康熙帝驾崩后,协助胤禛顺利继承了皇位。然而,除了隆科多之外,还有一位人物对胤禛的登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年羹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位边疆大吏,曾深得康熙帝的赏识。他年少得志,才华横溢,被誉为有大将之才。在胤禛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年羹尧的支持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十四皇子胤禵手握重兵,对皇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年羹尧则成功地切断了胤禵的后方补给,使其失去了最大的依仗。这一举动不仅为胤禛的登基扫清了障碍,也奠定了年羹尧在雍正朝的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帝登基后,对年羹尧极为看重。他不仅封赏有加,还赋予年羹尧极大的权力。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成为了新政权的核心人物,被视作社稷重臣。雍正帝在政务活动中常常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并对其宠信优渥。年羹尧在雍正帝的支持下,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为雍正王朝的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羹尧的权力逐渐膨胀,他开始变得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在朝堂上,他对同僚趾高气扬,甚至对雍正帝也失去了应有的敬畏。回到地方后,年羹尧更是大肆任用私人、排斥异己,形成了以自己为首的小集团。此外,他还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
年羹尧的这些行为逐渐引起了雍正帝的警觉和不满。然而,雍正帝并没有立即对年羹尧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逐步降级的方式。他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任所作乱。然后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最后,在内外官员纷纷揭发年羹尧罪状的情况下,雍正帝才下令将其捕拿押送北京会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帝之所以选择逐步降级而非直接赐死年羹尧,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年羹尧在军方和他管辖的地方都有很大的势力。如果直接拿下年羹尧,可能会引发不小的震动,甚至可能导致局势的动荡。这是雍正帝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选择了逐步削弱年羹尧的势力,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雍正帝对年羹尧这几年的目无王法十分气愤。他希望通过逐步降级的方式,来摧毁年羹尧的自尊心和威望。这一点也体现了雍正帝的性格问题。他作为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君主,对于任何挑战自己权威的行为都极为敏感和愤怒。因此,在对待年羹尧的问题上,他选择了逐步降级的方式,既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又满足了自己的私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羹尧在被捕后,被朝廷议政大臣判处92款大罪,其中包括大逆罪、欺罔罪、僭越罪、狂悖罪、专擅罪、贪婪罪、侵蚀罪、残忍罪和忌刻罪等。然而,雍正帝念其青海战功,并未立即赐死他,而是赐其在狱中自裁。年羹尧的父兄族中任官者也被革职,嫡亲子孙被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一代名将最终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年羹尧的崛起和陨落都与雍正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年羹尧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功绩,在雍正帝的支持下成为了朝廷重臣。然而,又因为恃宠而骄,对皇权缺乏敬畏而遭雍正帝厌恶,最终落得身败名裂身死的下场。可谓是成也风云败也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