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木刻青年——一个世纪中的赵延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席宋光智,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曹晓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曹晓阳,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曹丹,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展览处处长杜松儒,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沙永汇,中国版画博物馆馆长、观澜中国版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李康,西南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彭伟出席开幕式。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浙江美术馆、湖州市博物馆的学者,赵延年先生家属代表和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谈到,赵延年的横刀、方刀是一把横亘在二十世纪颤抖的历史长空上的造像之刀。赵延年刻画的《鲁迅像》,刀法简括有力,黑白凝炼大度,仿佛刀刀有金石之声、铿锵之响。鲁迅先生的面庞,刀劈斧凿,冷峻而又严厉。五官直若石上凿成,带着一种刀锋的犀锐。冷眼睖睁,横眉锐对,浓鬚中藏着民族最为尖厉的双唇,短发上的飞刀如劲草疾风,黑围巾和白衫组成绝然的纵横的黑白,背景上的横刀最是让人遐想无尽。赵先生的艺术受鲁迅先生文学的滋养,六十年相伴而相行。其创作的《阿Q正传》那幅倾脸回眸的像,愤怒中带着期翼,狡诈中伴着辛酸,嘴唇上咬着种种不甘,鼻孔里喷着虚张的声势。额上的横刀飞白,仿佛阿Q的癞疮疤和他的胆大妄为,斜着的双目流动着卑贱者的种种体察。这个肖像是鲁迅笔下人物的卓然写照,也是中国流民的精神写照,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不朽的鲁迅之学的经典代表。
许江认为,赵延年先生刻画的《阿Q正传》等鲁迅名著,如此放胆用力,如此打动人心,这不仅在于他对鲁迅名著的理解,更在于将其中的批判精神活化为可感可见的视觉形象的现实主义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和力量使得这些作品成为鲁迅名著之魂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的人格反省的深刻写照。赵延年先生早年的风格带着中国新兴木刻的社会批判之风,现实主义史诗般的画面体现了赵先生的犀锐目光。他用刀凝结、浓缩,配以饱满丰沛的黑白排布,形成了独特的方刀之风。这方刀一若鲁迅先生的杂文,照见人,照见万象,照见人性。其间更有一种中国传统古玺印石的镌刻之味。就是中国的刀、中国的形、中国的灵与肉。本次展览不仅献给赵延年先生的诞辰百年,也献给中国美院代代传承的雄强博大的方刀塑形、木刻人心的不尽风华。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金一斌指出,展览以“木刻青年”的名义向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杰出代表、著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赵延年先生百年诞辰致敬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在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赵延年先生首创《黑白木刻写生课程》,培养了一代代版画新人,他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理念,特别是“放刀直干”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版画的发展。“放刀直干”,是先生教学创作的始终坚持。赵延年先生曾说:“面对写生用刀直接在板上刻作,这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以刀代笔,以木为纸,每刻一刀都是在用刀在塑造”,‘放刀直干’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赵延年先生以其逾70年的艺术生涯,成为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发展的缩影,是当之无愧的“百年巨匠”, 对于国美的学术家族谱系来说,是学校真真切切的“大先生”。
金一斌表示,“青年”精神,是先生一以贯之的艺术主张。在此次展出的作品和文献中,赵延年先生对创作和教学始终保持着鲁迅提倡的“青年”精神、展现了昂扬向上的“青年”状态,关注现实、追求创新,体现了他毕生实践的主线主题。赵延年先生的黑白木刻作品,刚健有力、造型挺拔,将中国写意精神与现代版画语言紧密结合,承载着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深刻表达了时代巨变中中国各阶层的精神与情绪。赵先生是秉持着人民之心创作的典范,以真挚的情怀关注着现实,留下了丰富立体的时代人物群像和“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品。当代国美版画人要进一步提升创作的人民意识和思想认识高度,创作出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佳作,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的版画作品,开创中国美术学院版画教学和创作的新局面。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宋光智讲话
宋光智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向赵延年先生家属、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致以热烈的祝。赵延年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杰出代表和著名版画家,其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赵延年先生以其对鲁迅形象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其黑白木刻刀法和大平刀、透印法的运用,被公认为国内创作鲁迅形象最为勤奋和成就最为突出的版画家。
宋光智表示,本次展览通过“木刻青年”和“一个世纪”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赵延年先生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脉络和20世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展览结合文献从宏观视角回顾赵延年的版画艺术创作,全方位展示了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对现当代版画创作提供了多样的认知和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
向赵延年先生家属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赵延年家属代表 赵真致辞
赵真作为家属代表,向为展览付出的师生们表达了感谢。他从与父亲的日常小事谈起,回忆了赵延年先生与他珍爱的小木刻刀的故事。赵真展示了一把赵延年先生钟爱的小圆刀,数十年来在梨木板上刻下了许多的作品,这把坚韧的车刀刚刀头磨损消耗了一半的长度,也记录了父亲艺术创作的艰辛不易和坚韧不拔,是其艺术生涯的一个缩影。虽然这把刀曾不慎丢失,但母亲在垃圾堆中奇迹般地找回了它,失而复得的小圆刀也成为一把刻着岁月痕迹和记忆的思念。
滑动查看展览现场照片
展览前言
2024年时值版画家赵延年先生(1924-2014)一百周年诞辰,亦逢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建系七十周年,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华诞,时间刻度的叠合为人们再读“赵延年”展开了多重视野,以“木刻青年”为名,艺术家的生命历程与中国现代版画史书写、国族叙事水乳交融并历久弥新。
世人往往将“木刻青年”趋光、革命的整体历史形象定格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忽略其中关于建构“一种围绕自己的历史”的前瞻性、媒介意识与谱系文化。西方舶来的新兴版画对于出生于五四时期、以鲁迅为精神领袖的木刻青年而言,既是观照现实的有效手段,也势必显现出现代性与乡土中国之间的内在张力。在他们新型知识分子的激进气质中融汇着中国传统文化品性,在具体时代情境中不断对文化身份作出调适、转型与反思。他们那富于自我再造的主体精神,上手建构视觉生产系统的努力,不断叩问自身与周遭现实关系的态度,以及丰富的人格形态构成了画作背后一道极具活力的人文景观。20世纪的入局者赵延年,其从艺生涯便直观反映出从旧家子弟到左翼时代视觉先锋、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直至重返“木刻青年”身份的轨迹发展。
这一个世纪,是新兴木刻运动语境下的“赵延年”从现实发生至转化为文化记忆的时长,也呼应于“用一把刻刀刻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纪”“与人民共命运”等文艺评论和社会影响。某种意义上,赵延年的艺术生涯正是一场关于“追寻身份的努力”的逆向旅行,是不断“被自己发明”的行进过程。
通过一面在赵氏家族传用几代人的镜子和十数支口径不一的刻刀,或许人们可以感知到新兴木刻如何作为风格、运动、观念、记忆、文化符号通过一个具体的人而得以显现,并聆听到涵泳于时代洪声中的心灵道白。而他那富有追寻意欲的人性审思意识,则贯穿于其精神品格、艺术表现、处世经验之中,且最为深切和动人。
镜与刀,赵延年以自身为媒介锤炼出一套工作方法,创造出一个图像世界,启示着“版画与人”不竭的发展活力。
赵延年作品
《负木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阿Q正传》插图
《狂人日记》插图
《野草》插图
赵延年简介
赵延年(1924-2014),浙江湖州人,中国现代版画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的黑白木刻将中国写意精神与现代版画语言紧密结合,承载着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深刻表达了中国各阶层的内在精神与情绪。
赵延年早年追随李桦等第一代新兴版画运动领军者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期活跃于上海美术界,1957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浙江版画家协会名誉会长等职。2006年、2010年及2012年,赵延年先后向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州博物馆整体捐赠历年作品及相关文献,积极推动了“百年版画”“刀木人生:赵延年艺术陈列”等藏品专题及专馆的建设。
1939 赵延年(左三)与同学 摄于上海美专
1962年 赵延年 摄于杭州
1978年 赵延年在创作《阿Q正传》
1986年 赵延年与李桦 摄于安徽黄山
2011年 赵延年 摄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应金飞摄
2011年7月13日,赵延年受邀给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新木刻讲习班”授课,指导创作《鲁迅的面容》。
2024年时值版画家赵延年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亦逢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建系七十周年,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华诞,时间刻度的叠合为人们再读“赵延年”展开了多重视野,展览以“木刻青年”为名,分为直面、询唤、心流、书问、薪传五大版块,反映了艺术家的生命历程与中国现代版画史书写、国族叙事水乳交融并历久弥新。
展览将展至11月17日。
“木刻青年:一个世纪中的赵延年”纪念特展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浙江美术馆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
赵延年艺术馆
总 顾 问:赵宗藻
学术顾问:许 江、金一斌
总 策 划:曹晓阳、宋光智
学术主持:应金飞、王 超
策 展 人:刘 颖、蔡承志
项目统筹:杜 群、周 艳、张素琪、胡 超、白力民、周 颖
项目执行:金 磊、杨 鉴、倪华夏
学术支持:董 捷
来 源|绘画艺术学院
编 辑|郑佳怡 贾毓秀
责 编|邱莉丽
审 核|徐 元 王 超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