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革命果实后,妄图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反对。

1916年,以蔡锷第一军为主力的云南护国军北上“护国讨袁”,护国军集全军之精锐,进攻泸州,没想到入川时护国军团长麻痹大意,被北洋军偷袭成功,护国军连续受挫退守纳溪。

而北洋军张敬尧、熊祥生等部也全力向纳溪进攻,并偷渡永宁河,直插龙头铺,把护国军包围在纳溪之蓝田坝棉花坡、陶家大瓦房、双沙场一带八九平方公里的地区。

面对兵力几倍于己的北洋军,护国军危在旦夕。在形势十分严峻的危急关头,蔡锷令任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紧急救援棉花坡。

棉花坡是纳溪通往泸州和云南、贵州的交通咽喉,地势险要,是纳溪的一道屏障和制高点,为两军必争之地。当时,部队驻防在棉花坡正面的高地上,与据守在红庙高地上的北洋军形成对峙局面。

朱德于2月17日受命率队星夜兼程赶往纳溪之要塞阵地——棉花坡,投入艰苦奋战,结果朱德不负重托,出奇制胜,大败北洋军。

棉花坡战役的胜利,使护国战争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从军事上击溃了北洋军,还从政治上影响到了全国各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护国讨袁运动。

棉花坡一战,朱德威震敌胆,从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护国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纪念馆展示的棉花坡战役模拟场景

窥一斑而知全豹。棉花坡一战成名,展现了朱德具有怎样的非凡军事素质?

机智沉着,善于谋略。

朱德率队赶到棉花坡阵地时,集中在这里的北洋军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精良的武器,打的护国军一筹莫展。而北洋军还在不断增加兵力,如不能及时攻占这一要塞,护国军就有可能全军败溃。

朱德心里明白肩负的重任,他决不能辜负蔡锷将军对他信任。

然而朱德并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就鲁莽地投入战斗,而是先认真听取侦察兵关于战情的汇报,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才实施作战方略:

他调动一个营在正面用猛烈炮火牵制敌人,然后主攻部队集中兵力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各个击破,打得北洋军乱成一团,无力反击。

这样大大鼓舞了护国军的作战士气,有利战情迅速转向护国军。

为将之道,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蔡锷没有看错人,面对火烧眉毛的战况,朱德能够沉着应战,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了他善于谋略的军事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为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朱德元帅》电视剧剧照))

英勇无畏,出奇制胜

朱德机智沉着、善于谋略的表现深得蔡锷的赏识,电令他到总司令部参加军事会议。

会上,蔡锷让朱德指挥第三支队,在陶家瓦房背后,担任正面主攻,但不能马上进攻,而是要吸引住敌人的火力。

蔡锷从徐府调来两支部队,命令他们从左右两侧进攻,当两侧的部队打开缺口时,让朱德再全力进攻,一举攻下对面的红庙高地,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并定下2月28日对北洋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时间。

朱德回到第三支队时,对面的红庙高地上,敌军又增援了一个团的兵力。而朱德的这个支队正承受着4倍于己的敌人进攻。枪炮弹雨点般落在阵地上,陶家瓦房全部被炸塌,变成了一片瓦砾,而这瓦砾又被炸飞,盖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新土,每时每刻几乎都有人流血。

在几天的激烈争夺中,这里已血流成河。朱德清点人数时,发现部队伤亡已近一半,又没增援,最可怕的是弹药也将用完。

面对强敌,不能再继续这样死打硬拼了。朱德经过深思熟虑计上心来,当即召开各营的军官会议,部署最后一战计划。

会议结束后,数百名官兵聚集在阵地上,等待朱德下达命令。看着衣衫单薄但精神抖擞的士兵们,朱德慷慨激昂地讲了话,深受感染的官兵们士气高涨起来。

朱德说道:“我现在挑选敢死队员,不怕死的,愿意跟着我去冲锋陷阵的,站出来!”

话音刚落,士兵们几乎都站了出来,朱德当场挑选了80名敢死队员。

27日夜深人静之时,朱德带着这些敢死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敌人阵地前的开阔地,悄悄地潜伏下来,等待总攻的命令。

到了拂晓时分,护国军发起总攻信号,朱德带着敢死队队员突然跃起,插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北洋军面对这突然出现的护国军,措手不及,吓得魂飞魄散,只顾四处逃窜。

朱德率领的敢死队队员个个如猛虎下山,在一片喊杀声中,越战越勇,他们越过战壕,冲向敌阵,一直冲到了敌军的司令部,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率领的敢死队队员个个如猛虎下山,在一片喊杀声中,越战越勇,终于占领了敌方阵地。

临危不惧,组织敢死队,自任队长,冲锋陷阵,表现出既英勇无畏而又出奇制胜的另一面非凡军事素质。

身先士卒,将士用命。

“朱德退,全军杀!”在朱德面前,全体敢死队员喊出的整齐划一的吼声。

这是一个极其悲壮感人的战前动员场面。

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有与战士同等用命的战场纪律:

士兵退,班长杀!

班长退,排长杀!

排长退,连长杀!

连长退,营长杀!

营长退,团长杀!

团长(朱德)退,士兵杀!!

没有特权,只有平等。你团长朱德是爹娘生来的一条命,人家战士的一条命并不是鸡蛋孵出来。战场执行纪律一律平等,身为这场战斗的最高指挥官如果临场怯战退却,全军将士可以杀无赦。

战场之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狭路相逢勇者胜。身为战场主心骨的指挥者朱德,要带领80名护国军战士组成的敢死队进行“只许胜,不许败”的最后拼死一战,必须要让随行勇士们,面对死亡要有一往无前、此战必胜的冲天斗志。

结果,朱德带领这80位视死如归的敢死队如猛虎下山,打得北洋军落花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先士卒而将士用命,与战士共呼吸,同命运,这就是朱德的第三方面的非凡军事素质,这次棉花坡战斗是这样,后来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也是这样,《朱德的扁担》、《一辆纺车的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小结:朱德棉花坡一战成名,并非浪得虚名。吴玉章曾于1946年11月在《庆祝人民军队的创造者朱总司令玉阶同志60大寿》的祝文中热情地称赞道:"你是护国战役的先锋队,泸州蓝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琨手足无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颠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不同时期的照片

资料参考:《朱德元帅》、云南陆军讲武堂纪念馆相关题材;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