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备受学生尊崇的文学泰斗,也是令很多权贵敬而远之的“大炮”。年轻时敢打敢拼,带领学生游行示威,当校长后百般呵护学生。他令蒋介石恨得牙痒痒,却又迟迟未能下杀手,他就是傅斯年,一个敢作敢当的山东糙老爷们儿。
01 五四运动当先锋
“卖报卖报!最新消息!巴黎和会失败!”
卖报童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使得全国上下一时人心惶惶。
北京学子对此消息倍感震惊之余也感到分外愤怒。
1919年5月1日,傅斯年、罗家伦和其他学子聚在一起商量,想要商讨出一个既能对国事有所主张又对北大无所波及的方法来。
在众人沉吟之际,一个响亮清脆的声音响起,“诸君,梁任公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国家之重担恰好由我辈承担,我们须创造一个少年之中国!如今外国列强对我们大肆侵略,我们又怎么可以任他们欺辱!我们得发出我们的喊声!诸君,让我们率领同学于5月7日在天安门集合,游街示威,给政府施压,这是唤醒国人的契机,也是让那群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列强看看中国青年的血性的时候!”
话音一落,众人纷纷赞成。
但是5月2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得到一个噩耗,中国政府欲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傅斯年等人得知此消息后也焦急万分,就决定把原定于5月7日的游行提前。这次游行提议也于5月3日获得蔡元培批准。
5月3日夜,北京大学彻夜灯火通明。同学们也为这次游行铆足了劲儿,书写标语,制作旗帜等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5月4日上午十点,为游行示威而召开的筹备会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傅斯年在众人推举下成为会议两主席之一。
等到下午一点左右时,北京天安门汇集着浩浩荡荡的学子,学子举着的白旗上用血写着“还我青岛”,“拒绝签字巴黎和约”等字样,显得格外鲜明,
一个身形偏胖扛着大旗的男子站在队伍最前端,他就是五四运动总指挥——傅斯年。
半小时后,队伍便开始行进。傅斯年腰杆笔直,带着队伍阔步流星往前走。他的身后是震耳欲聋,响彻北平上空的口号声。
他圆润的脸上有着坚毅的神色,眼睛里也闪烁着捍卫祖国的光。
他的嘴一张一合,用来自丹田的力气将口号呼出。
他的拳攥得很紧,仿佛握住了他所坚守的信念。
此时的他是北京大学学生会的会长,带领着北大学子们从天安门出发走到东交民巷大使馆宣示着国人的主权,表达着国人对反帝反封建绝不妥协的信念。
在这次五四游行示威之后,全国许多学校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只为声援这场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迫于民意和舆论的压力,它的代表团最终于6月28日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这是五四运动巨大的胜利果实!
而傅斯年指导这次五四运动后,他的内心观念也发生极大转变。
他以前总认为中国未来渺茫,看不到希望。但在五四运动后,他看到了中国新的生命活力。
中国青年的活力足以没落北洋的气焰,动荡社会上沉着许久的寂静!
中国青年,沉睡的醒了,醒了的崛起了!
五四运动后,傅斯年没有继续参加政治运动,他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先后赴英国、德国留学,在学术领域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02 手撕汉奸周作人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傅斯年回到北大担任代理校长,当时的北大还残存着许多日伪统治下的教职员。现在抗战结束了,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
虽然按照常理说,理应是一个不留,全部开除,但是这些人中间不乏知名学者,若是全部得罪,后果很难担待。可是傅斯年不怕啊,他心中始终坚持着民族气节,认为应对汪精卫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的教职员全部开除。
这其中便有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周作人早知可能会因汉奸之名而被驱逐出北大。便提前写了封求情信交予傅斯年。
傅斯年坐在书房里,冷冷地凝视着躺在桌上的那封信。
“如能赐予救济,万众感戴。”
白纸黑字,刺眼至极。
傅斯年眼神里满是厌恶,他拿起信点燃,丢在烟灰缸里,大骂道:“卖国贼!”“狗汉奸!”
周作人是他的老师,可却做了汉奸,这令他不齿!
很多人上门求见傅斯年,请求能留下,也吃了闭门羹。
傅斯年只给他们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这些人受不到谴责,那么就太对不起那些跋山涉水到了重庆和昆明的教授和学生了,他们为了民族大义而抛家别子去了大后方,吃不上喝不上的,容易吗?所有文化汉奸一个不留。”
而周作人碰了一鼻子灰,对此也大为火光,大斥傅斯年“伪君子!”
周作人在对傅斯年的评价中这样写道:“又怕人家看出他懦怯卑劣的心事,表面上故意相反地显示得大胆,动不动就叫嚣,人家叫他傅大炮,这正中了他的诡计。”
其实,傅斯年清除北大校园残留的伪教职员一是为了北大,二也是为了自己的恩师兼好友胡适。他率先一步开除校园内的伪教职员,选择一人面对将他们开除后会带来的风暴,目的就是不给北大留劣根,也为胡适回校铺好道路。
因为他深知,胡适不适合处理这样的局面,他只能在这几个月为他清除障碍,让胡适回来的路顺顺利利,继续将北大发扬光大。
可看出,傅斯年此人硬气是真硬气,仗义也是真仗义。
03 “炮轰”权贵“傅大炮”
傅斯年,人赠外号“傅大炮”。
为什么给他起这名儿呢?一来是因为他心直口快,直来直往,二来是他专挑大人物炮轰。
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曾是傅斯年炮下的“受害者”,尽管他们跟蒋介石沾亲带故。
当时的民国政府上层基本是由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人把控,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大权在握,一心为自家谋利益,置民生于不顾。
而作风不端的孔祥熙自然被心思细腻的傅斯年盯上了,为了炮轰孔祥熙,他还特地花了数月时间明察暗访,悄悄收集孔祥熙的罪状,并写成条理清晰,证据分明的弹劾书。
在一次参政会议时,傅斯年拿出这份文件,向来和气的圆脸一板,声如洪钟,抑扬顿挫地读完这份文件。一起开会的议员个个吓得如坐针毡,大气不敢出。不敢明着得罪四大家族的人,只能以上厕所为由飞奔出会议室,真是一刻也不想在里面多待。
会议开不出结果,傅斯年眉毛一扬,又不止开这一次会,这次没能把孔祥熙搞下台,那就下次再接再厉!在数次会议上的“激情诵读”后,终于连蒋介石都被惊动了。
蒋介石当时正提倡所谓民主,他也无正当理由打压傅斯年。于是,蒋介石想来软的,打算将人请来家里说是“吃顿便饭”,在饭席上,蒋介石有心敲打傅斯年,便沉声说道:“孔祥熙是我任用之人,不会出错。良禽择木而栖,这道理想必你也懂。”
傅斯年斜斜睨他一眼,丝毫不买账:“信任你不代表信任你任用的人。”
这简直都是把蒋介石的脸皮摁在地上摩擦了啊。最后,拗不过只得依言罢免孔祥熙的职务。
之后,他又公布出宋子文的劣事,成功撸了宋子文的职位。宋子文何人也?他是宋美龄亲弟弟。傅斯年可是前后两回打了蒋介石脸的人啊。
傅斯年心中只有公平正义,也可以说是他为了心中的公平正义而活。在他心中的正义面前,无论是谁都得靠边站。
还有一回,蒋介石接见傅斯年时,傅斯年歪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烟斗,对着对面一脸严肃的蒋介石甚是随意地说话。其他官员皆是围站在二人身旁,不敢坐下同蒋介石说话。能这般从容放松地对待蒋介石,傅斯年算是第一人。
而蒋介石手段狠厉,位高权重,为何偏对傅斯年都礼让三分?
其实这与蒋介石对傅斯年的欣赏和忌惮都脱离不了关系。
傅斯年是难得奇才,众多学界知名人士都对他的学问赞不绝口。而他为人刚正有君子之风,也有一腔爱国热忱,丝毫不猥琐懦弱,有着十足的男儿血性。
而且傅斯年代表的是一个学术群体,他背后站立着许多学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这些人的影响力不可估量。所以很多时候,蒋介石也往往会无奈妥协。宋子文,孔祥熙就是妥协下的“牺牲品”。
04 暖心校长护学生
虽然傅斯年对待强权态度坚硬不屈,做事雷厉风行,但他对学生却格外细致。
他经常去课堂里同学生一起听课,若是发现哪位任教老师授课不行,就会立即予以开除。他私下也常去食堂,了解学生们在校伙食如何。他会从方方面面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尽职尽责。因此,他很受学生的爱戴。
1949年4月6日,因“四六事件”,台湾大学很多师生被警局强行逮捕,傅斯年痛心且愤怒,于是对台湾警备总司令彭孟缉强势地说道:“我只有一个请求,你今晚驱离学生时,不能让一个学生流血,若是让我的学生流血,我就跟你拼命!”
傅斯年是真的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宠。
然而就是具有着这样传奇经历的人,他的生命却在中年戛然而止。
因为长期肥胖,傅斯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
55岁的傅斯年于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因过度激动,走下讲坛后突然脸色不好,步伐不稳,倒下后便进入昏迷状态,经诊断是因突患脑溢血逝世。
他的尸体被葬于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校内不仅有着用于纪念傅斯年的希腊式纪念亭,还有着每节上下课会响21声的“傅钟”。
台湾大学校园内的“傅钟”
只因傅先生曾说过:“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在他过世之后,蒋介石为他亲笔书写下“国失师表”挽章。
于右任的挽联是: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傅斯年学术造诣深厚,有着一腔爱国热情;不畏权贵,心怀大义;守护莘莘学子,为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教育家,一位中国教育界的先驱,值得纪念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