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抗战爆发后,他组织了一个“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派司机等技术人员回国参战。他穿梭于国内和国外间,为祖国抗战辛苦奔波。然而,对于延安,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毛泽东,他却知之甚少。
1940年春,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到祖国。在此行的目的地清单上,他加上了延安。
在重庆,陈嘉庚一行人得到了蒋介石政府的热情款待。据说,蒋介石命令20多个部门组成欢迎委员会,还拨付了8万2大洋作为招待经费。
陈嘉庚在重庆逗留了两个多月,每天奔走于各种宴会之间,既不能“慰问”,也无法“考察”,让他真正见识了所谓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传言。
他对此深感不满,曾连续三天在《中央日报》刊登“罢宴启事”。重庆,他实在是待不下去了。5月31日,陈嘉庚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和不满,率考察团到达延安。
延安军民自然也安排了欢迎仪式,但与重庆相比,显然要寒碜不少。当然,延安不是大都市,怎能跟重庆相比呢?陈嘉庚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就从延安机场的黄土小道上分明感觉到了这一点。
然而,延安与重庆的分别还不止于此。
陈嘉庚刚刚抵达延安,毛泽东自然要尽地主之谊。像在重庆一样,毛泽东也摆了一桌席宴请陈嘉庚。可是,毛泽东的宴席与蒋介石的没法比较。走进餐桌,只见桌上都是一些家常菜。
吃完饭,陈嘉庚在毛泽东陪同下,到这位共产党领袖的办公室参观。一张陈旧的办公桌,几条长短高低不一的木凳子,以及墙壁上悬挂着的几幅地图,构成了一幅极简的图画,让陈嘉庚感叹不已。
陈嘉庚在延安期间,毛泽东几次挤出时间到延安交际处看望他,与他交谈。交往中,陈嘉庚对延安和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人物有了切实的了解。这是一群有着浓烈爱国热情的人,理想崇高,意志坚强,无坚不摧。
1940年6月4日下午,毛泽东又来到交际处,他与陈嘉庚一谈就谈到了晚上10点钟。毛泽东怕影响陈嘉庚休息,尽管话犹未尽,还是告辞而出。然而,出了陈嘉庚的门,他又走进隔壁寿家骏的房间,他是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派来陪同陈嘉庚访问的一位科长。 陈嘉庚以为他只是打个转就会离开,于是就等在门外,想再次辞行。没想到,毛泽东进了这位科长的门后,许久不见出来。
于是,陈嘉庚就在门外等。等了一会儿,不见毛泽东出来,就回屋内小坐,过一会儿又走出门外再等。 一而再,再而三,毛泽东还是没有出来。毛泽东的警卫员笔直地站立在寿家骏的门口,每次见陈嘉庚出门,警卫员都报以礼貌的一笑。夜色已深,陈嘉庚没法再等候下去,于是就回屋睡觉去了。
第二天,陈嘉庚才知道:毛泽东在寿家骏房里谈到后半夜才离去。一个是共产党的领袖,一个是国民党的小科长,地位如此悬殊,关系却如此融洽,这实在让陈嘉庚震惊。
其实,延安的每一件事都让陈嘉庚感到新鲜,感到惊奇。延安的一切,与国统区形成鲜明对照。后来,陈嘉庚在所著《南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我未到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教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经做了很多大事,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