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当代都市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如何"冲出日常"又不失鲜活接地气表达?日前,张怡微小说《四合如意》《哀眠》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
《哀眠》与《四合如意》同为关于世情的探索之作,侧重于不同的构思空间——《四合如意》聚焦于"机器与世情"的话题思考,以手机、朋友圈、VR、人造娃娃等机器为媒介,照亮人性的冲突与世情的复杂。《哀眠》围绕城市、离散和家庭内外女性生存境遇展开,描摹当代青年的生计变迁与情感抉择,构建出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小说世界。
长达20年创作生涯中,张怡微从"工人新村"家庭空间,到现代城市人群心灵景观,再到移民离散、机器世情、老年照护、叙事医学主题创作,涵盖城市多个维度面向。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屏瑾评价,张怡微小说中聚焦的鳏寡孤独者,有着无穷的心思和思量,几代人之间的、同代人之间的、性别之间的互动博弈视角复杂。"她笔下的日常更加成为一种对照,照出了所谓的知识生活里那种鲁迅说的‘纸糊的假冠’。"
评论家战玉冰认为,张怡微小说中的"冲出日常",不是在传奇或者革命的意义上"冲出日常",而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要捕捉的日常。比如,小说《度桥》中讨论到的表情包或者弹幕文化如何形塑我们对表情表达的理解都是年轻人的日常,这是好的文学能够提供的共鸣。
"每个作家会形成自己的一个人设,这个人设是由她写作构成的,同时也是在与读者的合谋和博弈当中形成的。作者可能是顺从这种想象,也可能去反抗反对这样一种想象,在这样关系的角力中,会构成自己的作家形象。"评论家岳雯认为,如果我们要给这个作家形象进行去归纳的话,张怡微是把女性的一种处境,用暗暗的女性眼光甚至有时是年老女性的眼光把它反映出来。"如何避免理性的过分强大以及理性对于感性的掠夺?她的小说如何能够开一个新局?可能这是张怡微需要不断思考的,也是我们要共同去寻找的。"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