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刘备有两个堪称生死之交的铁杆哥们,即关羽、张飞。

虽然说《三国演义》描述的“桃园结义”为虚构情节,但《三国志》中记载的正史中,三人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

关羽被东吴人杀害,刘备不顾众人劝阻,飞蛾赴火一般攻打东吴,为关羽复仇。

而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被后主刘禅册立为皇后,可以说刘关张之间的关系是刎颈之交。

历史上,刘备唯一的“刎颈之交”是牵招,阴差阳错,两人最终失之交臂,一个率豪杰起兵,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另一个辗转成了驻守曹魏边疆的将领。

刘备和牵招无意之间走向了对立面,好在牵招负责镇守辽东,没有直接和老朋友发生冲突。

不知是刘备怨恨好友投奔了曹操,还是其他的原因,总之,刘备直到建立蜀国,也没有征召牵招的想法。

而牵招有雄才大略,智勇非同常人,却遭到曹操的猜忌,一生也没有得到重用。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今属河北武邑)人。

《初学记》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

牵招和刘备从小在河朔一起撒尿和泥,光屁股长大,英雄惜英雄,成为“刎颈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牵招

牵招最初追随袁绍,袁绍死后追随袁绍之子袁尚。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大军将邺城团团包围,袁尚派遣牵招去上党督运军粮,牵招没回来的时候,袁尚已经突围逃至中山。

牵招劝说高干把袁尚迎接到并州,因为并州有恒山、大河等天险,拥有五万人马,北面还有胡人,可以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高干嫉妒牵招的才华,不仅没有听信其计策,反而要杀害他。

牵招得知消息,悄悄逃走,因道路被阻隔,无法回到袁尚的军中,被逼无奈归顺了曹操。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举兵征讨袁绍之子袁谭,乌丸部落首领苏仆延打算出五千骑兵救援袁谭,牵招曾和乌丸人打过交道,曹操就派牵招去说服苏仆延退兵。

牵招不仅足智多谋,还能言善辩。

苏仆延自称峭王,袁绍活着的时候,答应封他为单于,而此时,自称平州牧的辽东太守公孙康也派使者韩忠出使乌丸,带着单于印绶来拉拢苏仆延。

牵招到了乌丸大营,当时韩忠也在场。

苏仆延“一女三家求”有点不知所措,问牵招:“从前袁公说他受命于天,封我为单于,如今曹操又来册封我为单于,辽东太守也派使者来了,究竟谁才是正统呢?”

牵招掷地有声说:“昔日袁公接受天子诏令,他是有资格册封阁下的,可是后来发生了变故,天子于是诏命曹公代替袁公册封阁下,辽东太守只能代表地方,阁下说说谁有资格册封呢?”

辽东使者韩忠威胁道:“辽东位于大海之东,拥兵百万,可与扶余、濊貊[huì mò]部落联合,所谓强者才是尊者,曹操算个什么东西?”

牵招据理力争,怒斥韩忠:“曹公拥戴天子,征讨天下叛军,安抚民众,使得四海安宁,尔等君臣以边远天险之地,违抗天子,犯上作乱,还要擅权封赏,给朝廷丢尽了颜面,还在这里信口雌黄诋毁曹公?”

韩忠气急败坏,冲上前扑倒牵招,拔刀就要刺杀。

牵招毫无惧色,峭王苏仆延大为惊恐,光着脚跑过去阻拦,劝说牵招回到座位上。

牵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说利弊。

苏仆延最终被说服,辞退韩忠,撤回兵马。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灭掉袁谭,以牵招为军谋掾,征讨乌丸不久,转任乌丸校尉。

建安十二年(207年),辽东太守公孙康向朝廷邀功请赏,献上袁尚首级,悬挂在马市之上。

牵招发现后极为悲伤,设祭坛祭奠旧主之子袁尚。

曹操认为牵招很讲义气,大为感动,举荐他为茂才,历任中护军、平虏校尉等官职,多次随军征讨各地的叛乱。

曹丕称帝之后,牵招被任命为招持节护鲜卑校尉,奉诏在北方安抚鲜卑部落十余万部众。

牵招恩威并重,在边陲之地威震一方。牵招还率领军民开凿河渠,兴修水利,造福当地百姓。魏明帝即位后,牵招因功受封关内侯。

太和二年(228年),乌丸校尉田豫被鲜卑首领轲比能围困,牵招率兵驰援,秘密行军,突袭鲜卑兵马,鲜卑军大败,将士四散而逃。

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屡屡进犯中原,牵招认为轲比能狡诈险恶,担心他和诸葛亮联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轲比能

很多人认为,二者相距太远,不可能有来往。

不久,诸葛亮再出祁山,果然暗中和轲比能结成联盟,屯兵石城,双方军马遥相呼应。

魏军早有防备,魏明帝派遣牵招征讨,诸葛亮无奈向南撤军,轲比能也退回了大漠深处。

牵招建议并州刺史毕轨死守新兴、雁门,屯兵陉北储存粮食,等到秋冬时节联合各路兵马征讨轲比能。

这一计策还没实施的时候,牵招病逝,其子牵嘉承袭了爵位。

《三国志》作者陈寿感叹道:“牵招威风远振,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秉义壮烈,威绩显著……招终于郡守,未尽其用也!”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