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再点右上角“…”设为★哦
我们公司除了做英语国家的留学服务外,新加坡公司注册、工作签证申请等业务也做。
客户以学生家长为主,他们在国外陪孩子读书闲不住,很自然的就会想着搞搞生意挣点钱花。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新加坡高级工作准证(EP)、家属准证(DP)获批案例#
这其中十个有八个想搞餐饮,其余两个还在蠢蠢欲动,说来也是神奇,不管之前他们是做啥行业,到了新加坡就想搞餐饮。
也不知道是因为这里的饭菜不合口,还是看这里同样的商场预制菜翻5倍卖动了心,反正就是想开公司搞餐饮。
作为一个有丰富投(Kui)资(Sun)经验的人,我一听到这个就头疼,为什么呢?
因为我人生中第一次创业,也是被忽悠去搞餐饮——跟风入股了一间日料店。
那时刚毕业没多久,班没上几天肯定没钱,本金还是跟我妈要的,当时给她画的饼可美了。
说你银行卡给我吧,这店要是开起来了,就能给你养老了,结果开着开着变成娘俩掏钱给它养老了。
好在它不是刚开张就倒闭的,而是撑了差不多快一年,在店铺一天天亏损、难以为继的过程中,作为股东我还有权限请人吃饭。
彼时我已经在研究股票,也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帮游资高手,就没事请他们吃饭,朋友介绍朋友,一来就一大波人。
我记得有段时间晚市还上小龙虾,他们一边哈啤酒剥龙虾一边聊代码,我坐边角那里边听边悄悄记下,晚上回去以后疯狂研究。
就这样日料店是倒下了,但牛市来了,我在餐厅上亏的钱,又通过股票回来了。
很多年后聊起这事,有个股票大佬开玩笑的说,以前出去吃饭都是男的买单,遇到伢大富变成了她买单,天天喊我们去吃饭。
到了她也不说话,就在旁边悄咪咪的看,搞的我们几个人好激动啊,说这么漂亮的姑娘还请吃饭,不会看上我们中的谁了吧,猜了一圈才知道,原来是看上了代码呀。
只怪那时年纪小、底子薄,要是能再撑一撑,没准就成了杭州版《繁花》里的李李,守株待兔也能逮住一只阿宝。
亏掉的生意总要反省的呀,我是个特别喜欢做总结的人,等股灾来了股票也没得搞了,我就开始专心反省作为餐饮韭菜犯的错,为什么会亏呢?
01
第一,我对餐饮这一行完全不熟,不熟就要交学费,被熟的人坑,这也让我从此铭记一条:坚决不投不熟悉且没兴趣去学的产业。
02
第二,我中了光环的圈套,迷信比我厉害的人以及他们所谓的团队,因为当时是一个行业大佬牵头促成的。
我就觉得说哎呀跟着比我厉害的人投就好了,然后找个团队来打理,我只负责出钱不管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首先,比你厉害也许只是你的个人错觉,对方撑死了也就算是行业资深人士而已,没准换个不熟悉的领域他也是个大号韭菜,对餐饮一样不熟悉。
其次,没有核心灵魂的所谓团队,都是忽悠人的,带头的人都不知道怎么靠餐饮挣钱,指望多绑几个人在一起就能挣了才怪。
他们自个也要偷懒也要吃卡拿要的呀,歌里不是唱了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观察,如何做一个好老板,一个团队的头头,于是乎我就发现,一个老板不管公司搞的有多大多牛叉,他一定是个搞业务搞销售的。
马老师又是北上又是南下是死跑业务的;小马哥扮演客服小妹在扣扣陪客户聊天也是;
东哥一天到晚睡在电脑店做客服回复也是做业务,狼厂任总说好听点做电信设备业务起家,说直白些就是拉根网线跑业务啊。
也就是说,这些大佬一开始的起步阶段,做的最有价值的事,不是搞研发、开工厂、组团队,也不是想什么惊世骇俗的上天入海鬼点子。
他们一天到晚琢磨的就是怎么把东西卖出去,卖出去了才有活路,员工才有工资发。
承揽业务这种事别人替代不了,老板只能自己做,你必须能够一个人独立的去完成拉单子的活。
你一个人做通了,知道哪些环节有利可图,哪些环节可以假以人手,才能拉第二第三个人入伙,这才能谈的上组建团队、扩大规模。
团队只是壮大你的肌肉,主心骨始终是自个。
当然咯,我从这次创业失败中学会的最重要的一条是:如果你在一个地方跌倒,不一定就要原地爬起来,你可以换个地方跑。
就像餐馆生意不好,饭菜卖不掉我可以请人吃嘛,在觥筹交错中搜索到想要的信息,从而挣回亏损。
同样的你A股亏的不一定就跟它死磕,可以换美股赚回来嘛;股票都不给力,可以楼市赚嘛,楼市也不赚钱,那就多生几个孩子,让下一代赢回来嘛。
——谁规定这辈子就非胡歌不可呢?彭于晏也是可以的嘛。
搞餐饮这事就算是翻篇了,后来我在私募公司做,接着出国、回国创业又再出国,形形色色的人见的多了就发现:
被成功人士的头衔、光环和包装迷惑几乎是所有普通人的通病,只要你被这些糖衣炮弹吸引上钩,那接下来就是被收割的命。
举个印象特别深的栗子,有个老板,姑且就叫他Y总吧,形象做派跟杨子差不多。
当年包工头起家的,后来赶上房地产风口挣了不少钱,发达了之后深感自己文化素养不够,今天报A大学总裁班,明天报B大学CEO班,后天又去C大商学院。
虽然一个也没念完,结业证都没有,但不耽误认识了一帮好同学。
同学们下了课又是唱K又是捏脚,又是圈层又是向上社交的,几番social之后攒了一帮所谓人脉,就开始要合作要搞投融资。
我经人介绍认识Y总时,他已经一堆社会和ZZ头衔在身,业务遍及各个行业,什么度假酒店、观光民宿、有机农业、园林绿化……啥啥都有,俨然一个商业帝国了。
帮我做介绍的是个人精,先吹Y总多么多么厉害,接着又捧场我,说我有多牛多牛,夸到后面都有点难为情,手里拿了个矿泉水瓶,半天不知道拧还是不该拧了。
我当时有个小怀疑,心想我整个日料店都没明白,他业务这么多忙的过来嘛。
听Y总的介绍,他在国内各大城市有好多分公司,清一色都在CBD核心地段的高档写字楼。
后来看照片,装修那叫一个豪华,当然招待也挺大方,临别时给了我好几箱礼品,据介绍人讲,他每次去见Y总,对方都是高端会所招待、五星酒店伺候,往返差旅费全包。
那时我已经在创业,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一个人扛起全公司生计,导致我在预算上非常抠。
有时候抠到自个都嫌弃,觉得我咋变成这样了,也因为被迫变抠,看到对方如此大手笔,既羡慕又好气。
就觉得你这么大一个公司,摊子铺的也不小,是个人都这么招待,财务上能吃得消吗?
但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不光花大钱招来好多业内优秀的人,而这些人又在无形中彰显了他的实力,还非常有耐心的搞了不少慈善和公益活动,仿佛他的钱永远花不完。
一提公益慈善我就有点怕,因为当年略有涉及发现水太深,从此不碰。
我觉得一个人富起来之后,回报相邻搞点捐赠慰问之类的捐助基金是正常举动,但是把它搞成一定的规模,还场场高调就很有目的性。
我才不相信有钱人献爱心呢,越是有钱有势的,越不希望人人平等、弱者逆袭,你都翻身了他还怎么找优越感呀,白奋斗了等于。
好了继续说回Y总,他找我是想让帮融点资金,但我借口不熟给婉拒了,之后不咋见但还有联系方式,其实这也是我的小心机,我就是好奇他咋挣钱的。
再之后就是口罩3年,我忙着自己的事情,顾不上国内,再听到Y总的消息已经是众人叹息。
因为他投的项目太多,占用了好多资金,续不上就借高息贷款和民间资金,利滚利更吓人。
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个不卡预算的人,总想着项目做成了回报率翻倍了,这些都不算钱了。
可人就是越想什么越不来什么,就这样他欠了上下游供应商很多钱,亲戚朋友很多钱。
再接着办公室租金、合作酒店、员工工资甚至家里的司机保姆费用全欠着,最后听说父母岳父母也被霍霍的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时候我才醒悟过来,原来他的出手阔绰、高薪挖人、豪华办公室等等都是有目的的。
因为他举手投足都不差钱,你才会觉得他有钱,才想投奔他,跟他合作,甚至借给他钱。
而他可能一开始也确实是资金周转不灵,慢慢的债务滚雪球似的翻,知道窟窿太大填不上了,就想着赖掉和继续骗了。
Y总绝不是个例,我相信很多人能从他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现在太多表面光鲜的老板了,听着公司规模好几个亿,背地里现金流非常吃紧。
这倒不一定就是骗子,挺多创一代都这样,公司营收不是靠产品,而是通过层层忽悠资本。
但能给融资的大佬又不是吃干饭的,我给你投了钱,或者发了债,你不给收益还想跑,哪有那么容易?看看俏江南兰姐和许皮带老师就知道了。
Y总的故事让我更清晰的知道:
1.资产和现金流是两回事;
2.包装人设和真正实力也是两回事。
我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所以到今天为止,做投资也好,创业也好,非常在意现金流,我觉得健康的现金流就是一个公司的血液,你血都坏了哪来的健康发展?
也因为这个,我做任何一个项目,都很在意回本周期,能轻资产就绝不重资,能专注一件事就绝不多方开路。
就像现在做留学,我知道事情很琐碎,服务起来很累,但没关系,有一单做起来了就不愁下一个,至于成本和开销,可控即可,你看我明明叫“大富”,但实际上已经过成“小抠”了嘛。
以上全部是我的肺腑之言,很值得搞钱族和创业党看看,本来我没打算发广告的,都写到这里了,忍不住想给我们的留学合伙人招募打call。
12月是我们年度结算月,700多位线下合伙人论功行赏,接下来的一两周我们会在群里直播分享,并发布2025年新的佣金结算体系。
我们不租豪华办公室,不搞花架子,把省下来的钱更高比例的分给合伙人,也会讲更多客户转化方面的实战经验,帮助大家更好的接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如果你学会了把东西卖出去,那就具备了搞钱的基本条件,如果你刚好对留学行业熟悉或者感兴趣,又觉得这个属于轻资产好开局,欢迎加入我们。
现在入群只要399元培训费,大几十场专题和实战培训,来,扫码私聊。
文末依旧是好物时间:
找到伢伢哦
*图片及资料源于网络,本文为伢伢复盘原创,
转载请联系伢伢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