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电报截获后,红军放弃湘西,转战贵州

1934年12月11日深夜,天寒地冻,北风萧萧,负责无线电侦查的中革军委二局负责人曾希圣还在紧张地工作中,突然,曾希圣眉头一紧,他刚刚破译了一封非常重要的密电,密电的内容如下:

“在通道县以北的绥宁地区构筑封锁线,防止红军‘北窜’。”

这封密电是湘军首领刘建旭部发出的,刘建旭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兵团总指挥。这封密电证实了蒋介石的截击红军的计划,将其5路“追剿”军改为两个兵团,企图将红军在诱往湘西的路上聚歼,并命令黔军王家烈部在锦屏、黎平一线阻击红军西进。

毛泽东看到曾希圣送来的情报后,赶紧找到周恩来、博古商议:

“如果继续坚持北出湘西与贺龙、萧克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我们就钻进了敌人布下的口袋阵里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中革军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多数人都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刚刚经历的湘江战役就是前车之鉴。当红军离湘江还有80多公里,中间还隔着一条潇水的时候,中革军委二局也破译了何键布置两个兵团向湘江上游集结的密电,毛泽东当时就提出不要过潇水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古和李德固执己见,坚持去湘西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钻进了敌人的口袋里,红军虽然浴血奋战,突破了四道封锁线线,却在湘江之战中付出了5天损失5万余人的巨大代价,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事实胜于雄辩,密电进一步证明了蒋介石的计划,博古、李德被迫同意毛泽东的主张,放弃去湘西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转向敌人兵力薄弱的黔北方向进军。

为何说敌人贵州兵力薄弱?首先,贵州军阀王家烈共有十六个兵团的兵力,一万五千余人,中央红军有三万余人,在数量上占有双倍于敌人的优势。

其次,王家烈的部队在当地老百姓中有一个戏称:“双枪兵”,当时贵州盛产烟土,不仅普通农民种植,军队的士兵也是人手一杆烟枪。以吸大烟为爱好的“双枪兵”和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相比,战斗力更是遥不可及。

王家烈自知绝对不是红军的对手,只好发电报向蒋介石求援,让湘军、桂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到贵州来共同对付红军:

“飞令到湘各军西移黔境,并请令桂省各部队越境剿匪。”

王家烈对自己的兵力也做了部署,二十五军副军长侯之担带领一部分部队防守乌江的北面,副军长犹国才率领另一部分部队防守乌江的南面,王家烈自己担任贵州东南路的指挥。

在这些队伍当中,就属防守乌江北面的侯之担部战斗力最差,虽然有八个团,但每个团的人数不足一千人,士兵手中的武器,都是出自遵义当地的赤水兵工厂,被红军戏称为“九响棒棒”的土枪,杀伤力极其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家烈为什么让战斗力最差的侯之担部防守乌江背面,毛泽东一看就发现了端倪,这是王家烈故意给红军留下一个突破口,他的意思就是想让红军从这个突破当口出去,尽快向北离开贵州。

“那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马上向西渡过乌江,向遵义地区挺进。”

于是,红四团政委杨成武收到了这样的命令:

“先抵黔北,夺取遵(义)桐(梓),发动群众……”

在和贵州当地的老乡聊天时,杨成武问道:“我们想打贵阳,你看好打吗?”

老乡回答:“王家的人都是大烟鬼,又不多,你们红军大队人马去打,那还打不开吗?我看,能打开,他们哪里守得住?”

其实,杨成武这么说,是为了借着老乡的嘴散播红军要打贵阳的消息,借此迷惑敌人,声东击西,红军真正的目标其实是遵义。

偷渡却失去联系的毛连长,在乌江对岸突然出现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遵义都是重要的交通咽喉。

乌江,古称黔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贵州省第一大河,从西南到东北,将贵州省分为南北两部分。乌江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是遵义南面的天然屏障。要想拿下遵义,必须先渡过乌江。

1934年12月19日,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部队司令刘伯承,带领部队朝乌江进发。与此同时,国民党剿总司令薛岳也收到了一封来自蒋介石的急电:

“火速开进贵州,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贵阳。”

1934年12月31日,经过十多天的急行军,红军先遣部队到达了乌江边,抢渡乌江的任务由红一军团第一师和第二师担任。

当时的情势非常危急,虽然侯之担部战斗力不强,但是乌江水流湍急,江面浓雾弥漫,即便是晴天也看不清对岸,乌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高不见顶,是名副其实的天险;薛岳的八个师中央军到达贵阳后,正和王家烈的部队一起,快马加鞭地朝乌江赶来。红军必须迅速渡过乌江,绝不能让一个月前血浴湘江的惨剧,在乌江重演。

刘伯承马上做出军事部署,红二师作为中路,从猴场经江界渡口渡江,红二师三军团和红一师九军团从左右两侧渡口渡江。红二师里,战斗力最强的红四团担任抢渡乌江的先锋。

红四团团长是耿飚,政委是杨成武,红四团的前身是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战斗经验丰富,战功显赫,一直是全军的前卫团,涉过于都河、突破湘江、强渡乌江、夺取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天险,在长征过程中,红四团多次担任全军的先头部队,创造了一次又次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12月31日晚上,红军在乌江边上迎接新年的到来,开了一场乌江战斗动员会,战士们斗志昂扬,高喊着口号:“乌江天险,又怎能挡住红军飞渡”、“打到遵义去过新年”。

天破晓后,耿飚和杨成武来到江边,决定用机枪扫射对岸,先进行一次火力侦察,一阵机枪声响过,敌人的火力紧接着就向这边射了过来,敌人果然在对岸配备了连哨。

通过向老乡打探,在渡口上游的五百米处,还有一条极为隐蔽的傍山小路,与渡口大道相通,可以走人,敌人的火力防守较弱。由于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兵力较多,红四团决定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五百米处的小路。

红四团一边大张旗鼓,在渡口南岸搬运架桥材料,吸引敌人的火力,一边派一个营的战士在乌江边砍竹子,做竹筏,一边挑选八名水性好的战士,准备泅水过江。

战士们个个争先恐后,抢当过江先锋,其中就有三连连长毛振华,毛振华从小在湖南湘江边长大,参加过南昌起义,曾担任贺龙的警卫员。当时的毛振华二十四五岁,长得瘦瘦高高的,说话声音很响亮,打起仗来勇猛如虎,给杨成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杨成武说:“毛振华,我知道你打仗很行,但水性好不好,我就不是很清楚了。”看政委质疑自己的水性,毛振华不甘示弱,把衣服一脱,说:“水性好不好,当场扎两个猛子就知道了!”引得旁边的战士们哈哈大笑。

1935年1月2日上午九点,佯攻开始后,在渡口上游五百米的竹林里,挑选出来的八位战士开始了渡江任务,当时正在下雪,江水寒冷刺骨,毛振华和战士们却毫不退缩:

“为了突破乌江,完成战斗任务,冰水我们也要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位战士打着赤膊,头上顶着手榴弹,跳入了寒冷的江水中,拉着一根缆绳,向对岸游去。游到江心的时候,敌人发现了战士们的踪迹,射向江里的不仅有密集的子弹,还有迫击炮弹,炸得乌江像是开了花一样,战士们却临危不惧,继续奋力向前游去。

离对岸还有三分之一的时候,敌人的炮弹炸断了战士们拉着的缆绳,乌江风高浪急、漩涡众多,战士们只好折返,一名战士因为在江水中冻了两个小时,体力不支,被湍急的江水冲走了,第一个为强渡乌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第一次试渡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白天敌人密集的射击,杨成武决定晚上偷渡。战士们赶制出了三个双层竹筏,毛振华带着五个战士,跳上了第一个竹筏,他们带着武器弹药、一挺机枪,还有手电筒和火柴,约定到了对岸后,以电筒光和火柴光为联络信号。

接着,第二个竹筏、第三个竹筏也下了水,黑沉沉的夜色当中,只能听到哗哗的水流声,战士们有没有到达对岸,无从知晓,杨成武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半个小时过后,第二只竹筏上的战士们回来了,他们被江水冲下了五里远,竹筏被湍急的水流冲得东倒西歪,差一点就翻掉了。不久后,第三只竹筏上的战士们也回来了,他们被水冲下了二里远,黑夜里摸不清方向只好返回。

毛振华他们的第一只竹筏,却一直没有回来,也没有在对岸发出约定的信号,杨成武焦急等待了一晚上,不敢再贸然发出新的竹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阻击红军过江,王家烈洋洋自得,在发给蒋介石的电报里炫耀自己的战果:“2日上午,匪一股由王文场向江界河新老渡口抢渡,被我林秀生旅所部沿北岸扼击,匪未能得逞。”

侯之担更是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乌江素有天险之称,共匪远征,其乃疲惫之师,谅必难飞渡。”

身在的南京蒋介石接到电报以后,心情大好,也许多年剿灭红军的梦想就要在乌江边实现了,立即给薛岳发电报:“各部迅速向乌江边靠拢,利用乌江天险歼灭共军。”

1月2日下午,刘伯承收到中革军委的急电:“薛岳纵队已经尾随而来,和我后卫部队交上了火。中革军委命令前锋部队改偷渡为强渡,迅速打开局面。”

红四团决定,出动六十个竹筏,立即强渡,团长耿飚下达了最后的总动员令:“成败在此一举,无论多大牺牲,也要强渡过江,以我们的牺牲来换取后面大部队的安全,我们死而无憾。”

第三次强渡乌江开始了,六十个竹筏在江面浓雾的掩护下,快速地向着对岸划去。当竹筏离对岸五十米时,响起了一阵机枪声,但奇怪的是,敌人的火力没有朝着江里的竹筏打,而是朝着山崖上打。

杨成武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拿起望远镜朝对岸看去,在对岸石崖底下,有几个人正在朝着敌人开火,把敌人的火力吸引了过去。杨成武心里又惊又喜:“难道是我们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崖底下的人和竹筏上的战士们两面夹击下,敌人不知所措,枪都不知道到底该往哪里放,竹筏上的战士们一鼓作气,很快冲到了对岸。果然,崖底下的人就是昨天晚上坐着第一只竹筏偷渡过江的毛振华和其他五名战士。

他们上岸后,一直等不到后续部队的到来,耳边传来铁器的声音,敌人就在上边建筑工事,打手电、划火柴都会暴露自己,冷静沉着的毛振华,决定带着大家就地隐蔽,观察情况,伺机而动。

当天晚上,乌江边下起了鹅毛大雪,战士们穿着单薄的军装,冻得瑟瑟发抖,他们可以清楚地听到敌人说话的声音,连咳嗽都不敢咳嗽一声,屏气凝神,静待时机。

第二天黎明,当第一批强渡的竹筏接近岸边时,毛振华带着五名战士从崖底钻了出来,如神兵天降,给了敌人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在毛振华他们的火力掩护下,一营的战士们很快成功渡过了乌江。当三营的战士准备过江时,敌人的预备队赶了过来,一营被迫退到了江边,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炮兵连连长赵章成赶了过来,带了一门八二迫击炮,还有最后五发炮弹。

杨成武对赵章成说:“一定要坚决地完成这次任务,把敌人打回去。”

但杨成武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炮弹这么少,只剩下最后五发了,万一虚发,可就不好办了。”

战士们把第一发炮弹传递到赵章成的手里,没有瞄准镜,赵章成闭上眼睛吊了吊线,炮弹在敌群正中间爆炸,顿时尸横遍野,敌人四散溃逃。红四团乘胜追击,全部渡过了乌江。

红军渡过乌江,王家烈的“江防司令”林秀生为了逃命,连司令部的机要文件都不要了,蒋介石气急败坏,大骂王家烈无能,侯之担也因为临阵脱逃的罪名被撤职关押。有了乌江天险的屏障,尾随而来的薛岳也只能望江兴叹。

强渡乌江后,红军又智取遵义,并成功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走上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