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打仗,对地形地势的利用非常关键,占据有利地形,就可以达到易守难攻的效果。《淮南子▪兵略训》中写道:“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李白在描写蜀道的峥嵘崔嵬时,说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又高又险的山势作为屏障,只需要一个人把守着关口,就算是一万个人也攻打不进来。

但是,在军事史上,总是存在着一些凭借勇敢和智慧创造奇迹的案例,红军长征路上的腊子口战役,就打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定律,创造了突破绝壁天险的奇迹。

接到3天攻克腊子口的任务,红四团急行军200多里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腊子口,是一个地势险峻,有着极强战略价值的重要隘口。腊子口,是藏语的谐音,意思就是“险绝的山道峡口”。腊子口属于岷山山脉,是从四川西北进入甘肃南部的必经之路,腊子口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峡谷隘口,长约300米,整个隘口最宽处约30米,最窄处仅8米。

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一般巍然屹立,白龙江的支流的腊子河穿过隘口,由北向南急速奔流而去。河水深约3米,不能蹚水过河。腊子河架着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连接着东西两座山,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在长征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突破敌人的重重防线。1935年9月,红军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横亘在前方的天险腊子口,成为红军北上抗日需要攻破的最后一道关口。

腊子口战役,是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要实现北上抗日的方针,彻底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必须解决腊子口天险这个拦路虎。在当时的环境下,除了继续往北,其他三个方向的道路都行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边,红军刚刚从条件恶劣的草地走过来,肯定不能走回头路;向西进入青海和向东进入四川东北的路上,敌人都已经设下了重兵把守。前有甘肃军阀,后有从四川追来的刘文辉部,周边有卓尼杨土司的队伍,蒋介石还令胡宗南的主力回甘肃堵截。

几万红军队伍再次面临着被合围的危险,只有攻破腊子口,才能打开广阔天地,彻底粉碎蒋介石妄图将红军困死在雪山草地的图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935年9月15日傍晚,一名通讯员带着一封密信赶到了白龙江边的莫牙寺,将攻打天险腊子口的命令送到了红四团政委杨成武的手里:

“军团首长命令即速继续北进,着第二师第四团为先头团,向甘肃之南的岷州前进,3日内夺取天险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途中阻拦之敌人!”

基于当时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军团部下达了3日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要在3天之内拿下腊子口,任务相当艰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距离上看,莫牙寺距离腊子口还有200多里的距离,就算在熟悉路况、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徒步行军也需要2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何况这还是一条红军从没有走过的路,一路上都是高山峻岭、峡谷栈道。

不过这点困难在骁勇善战的红四团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在四个月之前的飞夺泸定桥战役中,红四团就创造了29个小时急行军320多里的奇迹。5月27日早晨,红四团接到军团命令从安顺场出发,28日早晨接到军团第二道紧急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红四团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路急行,击溃敌人的拦截部队,在29日早晨6点占领了泸定桥西面的桥头堡,接着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攀援铁索,一鼓作气拿下了泸定桥。

在夺取腊子口的任务中,每攻必克的红四团再次承担起了先头团的光荣任务,战士们都非常兴奋。制定了作战计划之后,红四团决定争分夺秒,连夜出发。9月15日深夜的十一点钟,整个村庄都在黑夜包围中显得格外宁静,红军却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山区的黑夜光线非常暗,完全看不见周围的事物,山路更是坑坑洼洼,一脚踏下去,七高八低,战士们跌跤的声音此起彼伏,依旧斗志昂扬地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岭。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顺着白龙江一路往上,白龙江上游的支流就是腊子河。

部队走了一百二十多里后,看大家已经非常疲劳,杨成武命令队伍原地休息。短暂的休整后,战士们踩着泥巴路继续向腊子口前进,在通过茂密的原始森林时,连勉强可以走人的狭窄山路也没有了,当地请来的向导也辨不清方向,战士们靠着指北针和地图,硬是在深山老林中趟出了一条路。

在距离腊子口几十里的地方,遇到了鲁大昌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部队,红四团的战士们发动突然袭击,敌人没想到红军会来得这么快,毫无准备,被打的丢盔弃甲,四散而逃。16日下午四点,红四团担任先头营的已经抵达腊子口,和敌人交上了火。

正面攻击加侧面迂回,出奇制胜攻下腊子口天险

中央红军走出草地后,蒋介石惊慌失措,急令国民党陆军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部驻守岷县及腊子口,鲁大昌老家是甘肃临夏县人,一心想要固守自己的老巢。

1935年9月,鲁大昌收到了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发来的一封电报:

“据空军侦察报告,红军先头部队已由松潘以北毛尔盖进入草地,有经甘南藏区向洮( 临潭县)岷( 岷县)北上企图。除夏河、洮岷地区部队严密警戒外,由贵师速调集兵力进驻腊子口附近构筑工事固守,并相机截击。另派唐淮源第十二师前来岷县支援。”

鲁大昌率三个团的重兵,扼守着腊子口到后面高山之间的峡谷。要过腊子口,就必须通过河上的小桥,敌人在桥东头顶端一丈多高的悬崖上,修了好几个碉堡,里面派了一个机枪排防守,架着四挺重机枪,对着红军进攻必须经过的三四十米宽、百十米长的开阔地。

碉堡下面、口子后面的三角形谷地、山坡上,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重火力居高临下控制着小桥隘口,桥头地带被严密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和王开湘在观察了地形后,商量了一下,都认为纯粹靠正面冲锋很难取胜,敌人凭借腊子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优势,靠悬崖上碉堡的火力遏制住了红军的兵力,只有找到一条迂回出击的道路,才能完成突破天险腊子口的任务。

在仔细观察了敌人的火力部署后,杨成武发现敌人有一个致命弱点,可能是对腊子口天险太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上方绝不可能受到袭击,他们的碉堡居然没有顶盖。

同时,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在正面,两侧都是陡峭的高山,敌人认为这是天然的屏障,连猴子都爬不上去,完全没有设防。远远望过去,悬崖上方的山顶是圆的,应该可以走人,但也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杨成武灵光一现,如果能派一支队伍悄悄地从旁边的悬崖峭壁上爬到山顶上去,居高临下地用手榴弹轰炸敌人的碉堡,配合正面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就能够出奇制胜,突破腊子口天险。

但是,碉堡旁边的石壁高达七八十米,仰望上去,几乎是呈垂直九十度,这样陡峭的石壁,恐怕也只有鸟能飞上去了,根本不是人力可达的。杨成武跟战士们开会讨论,集思广益,看有没有能攀上悬崖的办法。

“只要能上去一个人,就能上去一个连,一个营。”

就在大家都没有良策、冥思苦想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身材瘦削的苗族小战士站了出来,自信满满地对杨成武说:

“政委,这个悬崖,我可以爬得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苗族战士是在贵州入伍的,大家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云贵川”,杨成武问他有什么好办法,云贵川回答:

“我从小跟着家里人采药,爬峭壁悬崖是家常便饭,这个悬崖看起来很难爬上去,其实只需要用一根长竹竿,在竿头上绑上结实的钩子,用钩子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上去。”

云贵川的话让大家看到了突破腊子口天险的希望,战士们用马把云贵川送到河对岸,进行攀崖的尝试。向外突出的山挡住了敌人的视线,云贵川手里拿着竹竿,腰上绑着战士们用绑腿接成的长绳,用竹竿勾住树根,拉了几下确定很牢固以后,握住竹竿,脚踩石缝,像猿猴一样轻盈地爬了上去。战士们都悬着一颗心,望着云贵川越来越渺小的身影,没过多久,他真的不负众望,成功攀登上了山顶。

攀上悬崖的计划可行,杨成武就和王开湘当即定下了正面强攻加侧面迂回出击的计划。王开湘带领一连、二连组成迂回部队,杨成武指挥六连进行正面强攻。杨成武估计迂回部队要凌晨三点才能到达预定地点,和王开湘约定好,迂回部队到达目的地后,发出信号弹,一起发动总攻。

迂回部队的战士们背上背着冲锋枪,腰上挂着手榴弹,将全团的绑腿拧成了几根长绳,当作攀岩的工具。用几匹骡子驮人过河速度太慢,战士们就砍倒河边的大树,做成临时的独木桥,很快几百人都过了河。

天已经抹黑,正好掩护战士们攀登悬崖的行动。云贵川爬上山顶后,将长绳放下来,战士们顺着绳子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迂回部队攀登的同时,杨成武指挥六连的突击队开始了正面攻击的任务。正面采取连续袭击的策略,一方面争取夺取独木桥,另一方面就算桥夺不下来,也要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用猛烈的进攻麻痹敌人,为迂回部队争取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敌人太过狡猾,仗着有利的地形,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等战士们临近桥边时,就不停地丢手榴弹发动攻击,六连的战士们几次冲锋都被打退。敌人嚣张地喊道:

“你们就是打到明年,也别想通过我们鲁司令的防区腊子口。”

战斗僵持了大半夜,还有四个小时天就亮了,鲁大昌带着五六个团驻守在岷县县城,兵力是红军的好几倍,从岷县赶到腊子口只需要几个小时,如果全部都赶来增援,形势就严峻了。

让人焦急的是,迂回部队迟迟不发来信号,不知道王开湘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了。杨成武决定,改变整个六连从正面进攻的战斗方式,抽出十几个人组成3支突击队,采取轮番出击的车轮战术,以此来疲劳和消耗敌人,寻找夺桥的机会。

时间已经到了约定好的三点,王团长那边还是没有发来信号,天一亮,战斗部署就要暴露了,通信员望着山顶焦急地等待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顶上突然发出了信号弹。太好了,迂回部队终于达到了预定的作战地点。山上山下的战士们吹起嘹亮的冲锋号,一起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悬崖上的战士们居高临下,拿着手榴弹,对着敌人没有顶盖的炮楼丢过去,敌人纷纷从炮楼里四散而逃,正面攻击的战士们对着逃跑的敌人不停射击,很快,就夺下了独木桥,拿下了隘口上的两个炮楼。战士们沿着峡谷继续进攻,经过一小多小时的连续战斗,彻底摧毁了腊子口的防御体系,拿下了天险腊子口。

事后才知道,迂回部队之所以没有在约定时间发出信号,是因为战士们是抹黑登上悬崖,不能照明,因为一有火光,就会暴露作战计划。山顶上伸手不见五指,根本辨不清东南西北,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战士们毫无畏惧,抱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抹黑寻找出击的道路。走在最前面的一连连长长毛振华,掉进了一个深坑里面,摔伤了,仍坚持不懈地前行,经过大半夜时间的艰难摸索,迂回部队的战士们终于到达了预定的作战地点。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腊子口天险,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的最后一道天险,蒋介石企图凭借河流高山的天险消灭红军的最后一次尝试宣告失败。

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写道:“今天任何一个能亲眼看到腊子口的人都会认为,这个据点是坚不可摧的。”腊子口战役,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奇迹,灵活智慧的战斗策略,加上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让红军攻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腊子口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