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是八年抗战时期在华北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以第一第二阶段的进攻和第三阶段的“反扫荡”为主。
关家垴战斗作为反扫荡期间最著名的进攻战,拉开了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序幕。同时它也是一场极具争议的战斗。
多年后彭德怀自述道:“我总想寻机歼灭敌军一路,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部队太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使一二九师伤亡多了一些。”这被认为是他人生三大失败的战斗之一。
百团大战的前两个阶段中,日军损失严重,心有不甘,蓄意报复,这也是日军一向以来的作战规律,有损失则必要报仇,往往上一战还未结束多久,就迅速反扑、疯狂地进行扫荡,百姓受难,民不聊生。
八路军为捍卫国家领土和人民权益对日寇的侵略进行反击,由此产生了那一场惨烈的关家垴战斗,只可惜结果不尽如人意,我军两万兵力死伤惨重,而彭德怀也被批判道蛮干瞎指挥、罔顾战士生命。
但是战斗结束后邓小平、刘伯承等人仔细察看了日军的部署装置,吸取了教训,在往后的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丰富了我军的军事经验。
倭寇扫荡,势必反击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1940年10月上旬,日军的报复性扫荡开始,太行区首当其冲,中佐冈崎谦受派出部分兵力扫荡沁河上游地区,其余主力部队向武乡以东地区进犯。
在“扫荡”过程中,日军抢掠烧杀,惨无人道,牲畜和粮食或被抢或焚毁,水井遭下毒,老百姓日常用的锅碗瓢盆被砸碎。日军企图通过这种丧心病狂的举动,挫伤抗日军民的元气,以挽回面子,稳定军心。
日军的残暴彻底激怒了抗战军民,当变成废墟的村庄出现在眼前时,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愤懑难当,痛苦不堪,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决不能允许日军如此暴虐下去,一定要打一两个大的歼灭战,把敌人打退。
10月20日,冈崎率领日军三十六师团的544人从武乡东村沿着沁县—西营—王家峪的路线悄无声息地向东进发,21日进入蟠龙镇宿营,22日沿着桐裕河谷误打误撞地来到了黄崖洞兵工厂的附近。
黄崖洞兵工厂是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是当时八路军总部。冈崎支队在27日到达此地后炸毁了但要仓库和被服仓库共五栋,掠取了两千枚手榴弹和十万发子弹,其他物资也一并夺走或是损毁破坏。
接到日军进犯黄崖洞兵工厂的报告后,彭德怀立即赶回八路军总部,和左权等人研究制定作战计划,命令一二九师前往黄崖洞打退日军的进攻。
10月29日,彭德怀亲自坐镇指挥,决心定要歼灭冈崎支队。
冈崎支队的行进也不可能一路顺利,抗日军民不断地袭扰着他们,10月28日被迫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官家垴附近,又对洪水镇地区进行扫荡。扫荡结束之后,冈崎本打算撤退,但是他没有想到周围已都是八路军,只好就地构筑临时工事,等待救援。
29日晚上彭德怀作出战略部署,决定于30日凌晨4点发动总攻。陈赓指挥三八六旅,决死第一纵队和总部特务团为左翼,从关家垴到东北东南侧攻击。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三八五旅新一零旅为右翼,从关家垴西北侧与前一路并肩攻击,彭德怀直接指挥总部炮兵团一部,各部立即进行准备工作。
但是此时左权忽然接到冈崎大队已占领关家垴和柳树垴的报告。原来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冈崎派中队向柳树垴摸去,夜晚看不清,二营又无准备,以为是自己人,一着不慎丢了柳树垴,被迫放弃阵地跑下山头。
经过慎重的考虑,左权决定让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将原定凌晨四点的攻击改为凌晨三点。
夜袭关家垴
10月30日天还未亮,各营已达到预定位置,准备同时进攻关家垴和柳树垴。
随着战士扔出的手榴弹落地,寂静的黑夜被爆炸声所打破。凌晨四时,决死第一纵队率先发起了夺回柳树垴的战斗,但是由于日军火力猛烈,柳树垴方面始终攻不破,导致八路军原定四时的总攻没有发起,八路军只好决定转攻关家垴。
八路军英勇无畏,即使处于较为劣势的下方地段也不见丝毫怯懦,不断地向上方的日军进攻。终于,特务团打掉对方的一个机枪阵地,占领了关家垴上的一排窑洞,至此都是顺利的。
可当特务团准备继续进攻时,形势却不利起来。日军占领的窑洞口构筑成了机枪阵地,他们躲在里面,窑洞前挖的防弹壕阻挡了特务团的手榴弹,除非精准的投射否则无法伤害到对方,反而对方的机关枪因为有窑洞的庇护更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八路军进行扫射,伤亡越来越多。眼看牺牲了那么多士兵战况进展却越来越慢,团长欧致富叫停进攻,各营不得不撤退。
铁血司令
10月30日,日军援军的飞机抵达战场,疯狂地对关家垴进行轰炸。 关家垴地势狭小,八路军投入的兵力众多,分布密集,日军每一次空袭都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攻击地形不利,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攻击部队损失很大,原本200人的营只剩下20人。
前方指挥作战的刘伯承爱惜士兵,给彭德怀打了电话,建议部队暂时撤离,说“我们伤亡太大了,这样打下去我们赔不起呀!”
但是平日里就以能打苦仗打硬仗的彭德怀此时已经打红了眼,并不听刘伯承的建议,甚至放狠话说:“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掉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就如同他一贯的作风,勇猛顽强,攻坚克险,应了他一直坚持的“腰杆不硬,江山不幸”。
认为这仗该打的还有邓小平,不同于激愤的彭德怀,他平静地说:“打仗嘛,说到底是打政治仗,有些仗看起来有便宜,可讨但政治上不利,有便宜也不能打。有些仗明知道很难打,伤亡大,要吃亏,但政治上需要打,那也非打不可。我看关家脑战斗就属于此类的仗。”
刘伯承听后并未言语,却也不再劝说彭德怀,只当是默认了。在他的指挥下,第七六九团还找到了进攻关家脑的有效办法,八路军也因此攻占了关家垴和柳树垴的部分阵地。
三八六旅派出一个团前去担任狙击任务,10月31日八路军重新组织兵力,对关家垴和柳树垴的日军发起进攻,力争在日军援军到来之前歼灭冈崎大队,结束战斗。
然而由于日军增派兵力,训练不足的八路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显得十分吃力,战斗进展并不理想。
彭德怀心急如焚,再也坐不住了,情急之下,他一口气跑到离关家垴500米的阵地前,右脚抵在前面的土壁上,夹在土堆的缝隙中,双手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日军阵地。身子几乎完全暴露在敌军前面。
这一瞬间被记者徐肖冰记录下,从此成为八路军抗战的标志性作品,为人们所广泛熟知。
当特务团警卫连连长唐万成和参谋长彭德怀回去,他却说:“这里看得清楚,便于指挥。”
11月1日下午四时左右,日军1500多人的支援队伍直逼关家垴。彭德怀不得不面对现实,发出了撤退的指示,残敌也在援军的接应下仓皇出逃,关家垴战斗自此沉寂下来。
据后来统计,关家垴战斗八路军战死589人,伤1570多人,共计2160余人。
总结经验教训
“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就永远不会是失败者。”
这样的战斗并不罕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八路军的许多问题也被暴露了出来。
比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八路军大多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受过有效的训练。日军平均每人一百二十发子弹,而八路军六七人共用一把枪,平均每人只有六发子弹,装备实力悬殊,即使是看起来正规的国民党,因为军火受制于日本,战斗力也依然处于劣势。
更何况日军占领具有战略优势的关家垴。“垴”在方言中指小山丘,关家垴属易攻难守之地,顶部是约六百平米的土地,四周则呈梯状却并不平缓,其间沟壑纵横,北面是悬崖峭壁,东西侧坡度较陡,只有南部坡度和缓适合进攻。
日军抢占了南部中线上方的两排窑洞得到先机,又连夜挖了许多的猫耳洞(小型防空洞,在壕沟、土坡的侧壁挖得又小又窄的洞,因其形状似猫耳故被粟裕取名为猫耳洞,是供少量士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这对八路军显然是不利的。
小结:
这场战斗已成史实落在书籍中,再去争论是否该打,是否打赢意义或许并不大。我们能看到,彭德怀担着风险、牺牲了无数人民子弟兵的鲜血不仅是要去打仗、去保家卫国,更是让中华民族记住一种啃硬骨头、血战硬战的顽强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仗打不赢,家国也保不住。
惨烈的战争无法避免,但求所有幸福的人铭记英雄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