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漫长谈判,中欧最后还是没能在新能源汽车关税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打贸易战毕竟不符合中欧双边的利益,也与双方高达783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背道而驰。
于是,在第一阶段的磋商结束后,据环球时报11月5日报道,中欧又开启了第二阶段的磋商,双方的技术团队正进行着紧锣密鼓的交流。
从客观情况来看,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本质上不是为了阻止中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而是想借此获取来自中国的投资,希望中企能把工厂开在欧洲,以提供就业和税收。中方的反制则是为了让部分欧盟成员国知难而退,放弃拿关税问题施压。
不难发现,加征关税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中欧还是有共同语言的,这也是短时间内就能开启第二阶段磋商的基础。但磋商仍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中欧的共识和谈判底线在哪里?
观察者网的报道显示,欧盟候任贸易事务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日前在接受欧洲议会质询时亮明其对华立场,他将中国称为欧盟“最具挑战性的贸易伙伴”,并扬言将“全力打击”所谓中国“过剩产能”。至于今后要用的手段,塞夫科维奇也没有藏着掖着,强调要用欧盟传统的反补贴和反倾销工具针对中国。
这番来势汹汹的狠话,算是以塞夫科维奇为首的一大群欧洲政客的共同认识,支持者就包括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这其实也是中欧磋商没有达成成果的最主要原因。从其讲话内容不难发现,塞夫科维奇没有看到中欧双边贸易带来的庞大利益,反而固执地认为中欧贸易关系不够平衡,出现了结构性失衡。
如果真的不平衡,中欧2023年高达7830亿美元的贸易额从何而来?难不成与中国交易的欧洲企业都在亏本赚吆喝?从这一点出发,塞夫科维奇的言论可谓不攻自破。但事实是,近年来欧盟哪怕牺牲自己的客观利益,也要争取与中国展开所谓的“竞争”,此举着实令人费解。
只能说欧盟要么过高估计了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要么受到了来自白宫的强力施压,以至于它决定在今年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4%的背景下,与中国这个第二大贸易伙伴打贸易战。
毫不夸张地讲,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绝不是欧盟唯一的手段,如果未能达成其目的,欧盟完全有动机再找一个关键制造业加征关税。同样的,中方也会展开反制,这种你来我往的关税战早晚会因为规模跃升为贸易战。
但这不是说贸易战就不可避免了。一方面来讲,中方对来自欧盟的猪肉、白兰地、奶制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结结实实地戳中了某些欧洲国家的软肋,将令它们不得不谨慎思考继续下去的风险。
另一方面,即将分出结果的美国大选里,如果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他会主动对欧盟产品加征至少10%的关税,当然前提是他愿意履行竞选时的承诺。欧盟恐怕也很难同时与中美两个大国打贸易战。
所以,中欧的第二轮磋商道路是曲折的,毕竟双边共识还是比较薄弱,但前途总归是光明的,欧盟不一定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底气。尤其是近期欧洲多国经贸官员纷纷开启访华之行,以第七届进博会为契机,继续巩固和扩大中欧间经贸合作,这说明诸多欧洲国家也不想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丢掉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总而言之,对华放狠话的政客不在少数,但能硬气到底的可谓寥寥,第二轮磋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