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神舟十九号飞船成功与太空站进行对接,已经在太空中执行了六个多月的任务的神舟十八号也安全返回地球,圆满完成了本次的太空任务。
但在神舟十八号回收直播的画面中,许多观众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三位航天员几乎是被抬出的返回舱,不仅无法自行站立行走,而且面部有些浮肿,显得异常虚弱。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是什么让航天员的身体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
神舟十八号宇航员李广苏
太空“后遗症”
其实航天员出现这种症状并不是生了什么病,而是从太空返回地球后的正常现象,我们都知道太空环境的重力与地球不同,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中,引力不再作用于宇航员的身体,这也会导致人体内的体液分布发生巨大变化。
当我们在地球上时,全身的血液和体液都会集中在下半身,但是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体液会相对均匀的分布在身体各处,因此便会导致导致头部、脸部等部位出现水肿现象。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4-02-06《超长“太空停留”会如何影响人体?》
当返回舱回到地球后,其中宇航员的脸自然就看起来比发射前更为浮肿,甚至显得有些“变形”,但这种生理上的改变只是他们在太空中经历的众多不适之一。
太空中失重环境对肌肉和骨骼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地球上的引力促使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不断使用肌肉,进而能够保持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神舟十八号宇航员李聪
但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宇航员的肌肉和骨骼不再承担地球重力所带来的压力,这也使得肌肉活动大大减少,其骨密度也在逐渐下降,即使宇航员在太空也会针对性的锻炼这部分肌肉,但是却依旧无法阻止这一现象。
并且这种因重力变化而导致的问题,需要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进行长时间的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有所缓解。
宇航员太空工作
因此当他们刚刚返程回,宇航员的体能还未能恢复到维持正常运动的水平,甚至短时间内站立、行走甚至是简单的活动都会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因此需要地面工作人员的帮助,将他们抬到休息区逐步恢复。
即便是在地球上长时间生活的我们,在长时间静坐后突然站起来也可能会头晕,更何况是刚刚从太空失重环境中回到地球的宇航员们,他们如果贸然进行活动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信息来源:北京科技报2024-09-09《飞船回来了,人还在天上!“常驻”宇航员要面临哪些挑战?》
不仅如此,在太空中生活的六个月中,宇航员们不仅要适应生理上的种种变化,还要面对太空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寂静的太空环境和狭小空间中的生活,会使得他们在进行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孤独和压力。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生活环境
因此我国为了确保宇航员的心理健康,地面指挥中心会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必要时还会安排心理疏导。
不过这样却不能完全疏导宇航员心中的情绪,在任务结束宇航员回到地球后仍需接受专门的心理康复,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地球生活,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神舟十八号宇航员叶光富
航天员恢复期
在航天员落地后,着陆现场的医疗人员便会迎上去,尽量减少宇航员舱外的暴露时间,用航天专用的桌椅和保暖设备将宇航员成成包裹,最大程度上满足重力适应的调配需求。
除此之外,宇航员落返回地球之后还需要接受多个阶段的恢复过程,最开始是较为简单的生理性康复,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地球的重力,和消除飞行中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而这个阶段大概就需要3—4周。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2024-11-04《神舟十八号乘组凌晨重返地球:着陆现场亮如白昼,航天员需用半年时间恢复》
在经历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后,宇航员们将会进入一个心理康复期,在这个阶段中,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来帮助宇航员进行疏导并消除在太空飞行期间积累的心理压力,而这对于宇航员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他们日后能否正常生活和训练。
在经过第一、二阶段的恢复后,宇航员便可以开展各类训练,同时也会对这些宇航员进行日常观察,确保这些宇航员的身心均已经恢复到了健康状态,而这三阶段的恢复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
可以说人类对于太空探索走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太空中的宇航员时刻都要面对着太空对于他们身心的考验,而我们所关注到了面部浮肿可能是他们遭遇到的最微不足道的考验之一。
想必随着未来载人航天任务的增加,我国的宇航员们将面临更长时间的太空驻留任务,也意味着他们将会面对更大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挑战。
不过好在我国科学家们已经正在研究如何改善宇航员的健康保障措施,来尽量减少太空对宇航员身心的损害,并且他们还在探索如何通过改进飞船的构造来缓解宇航员在心理上的压力。
太空中工作
小结
回望我国载人的航天事业,从最初的神舟五号到如今的神舟十八号,我国一代代的宇航员用他们的坚韧和奉献,铸就了我国如今航天事业的辉煌。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英雄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在航天技术领域中不断取得突破,推动着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