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明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没有晚明大变局,就不可能有晚清大变局。这个观点有些大胆,但现在得到了李伯重先生的响应。 "88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樊树志再次谈到,"没有晚明,何来晚清",20多年前他就提出"晚明大变局"概念,并提出要把晚明中国社会放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大变局中来讨论,把中国内部变化和世界变局结合论述,这种学术视野和前沿意识在业内引发热议。

作为迎接2025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成立10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之一,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与中华书局举办的"樊树志教授《重写晚明史》(五卷本)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樊树志回顾从事学术研究的历程,从早期专攻明清社会经济史,到将研究重点转移至江南市镇,再到开启持续20年的晚明史研究,其学术生命力惊人旺盛。2004年首次提出"晚明也有大变局"学术论断,其间出版多种专著,‌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在继《晚明大变局》后陆续写出第二卷《新政与盛世》、第三卷《朝廷与党争》、第四卷《内忧与外患》、第五卷《王朝的末路》,以200余万字篇幅、全球史宏阔视野呈现了晚明及其前后百余年波澜激荡的历史。他说自己把学术研究时间延长了至少20年,并在采访中表示"做自己喜欢的事,工作就是最好的养生"。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评价,"樊先生退而不休,孜孜治学的精神,让人叹为观止,也代表了历史系学人薪火相传的学术精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鲁西奇谈到,"读到樊先生论李纨之死,分析月港贸易合法化的进程,都深深折服于樊先生睿智通达,能够回到历史的具体情境中,站在当时人的立场上,知事论人,又能跳出时代局限,以史家智慧,洞察历史本质,把握其主导方向。"

"樊老师的书有强大的内在历史逻辑和历史的纵深感。"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力行人为,《重写晚明史》也可说是江南市镇研究的延续和扩张。"樊先生广征博引,从传统史书和多国学者论述中,通过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比如,他认为海外贸易的领导者和绝大多数参加者是中国的走私商人,而不是倭寇。"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虞云国指出,阅读《重写晚明史》时有两个观点引起他进一步思考,一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欧洲几乎同步",二是用全球史眼光来看,"没有晚明大变局就不可能有晚清大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表示,以往人们谈论世界这几百年的变化时常常落入西方话语的陷阱,即默认西方带来的现代化是好的,这遮蔽了讨论历史的另一维度。何种文明能够更大限度地抵制侵略?换个维度看,中国可能做得更好。"不要单向度地接受西方的现代化,要走出新的道路来。这是本书带来的启发。"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范金民表示,《重写晚明史》采用的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高的《明史》写法,即往往引用当事人的奏议或说法,然后再做透彻的分析,夹叙夹议,寓人于史。全书文字练达,词旨昌明,令人印象深刻。

"樊先生的课非常注重对前沿动态的介绍,在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极大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忆起1980年代在樊树志"明清史专题研究"课堂上的情形,樊先生的论文没有空话、套话,都是实证性的研究,有一份资料说一分话。这些严谨治学的成果,对于复旦大学明清史研究的扎实学风,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好的历史著作能写出世道人心,《重写晚明史》吸引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的地方正在于"人心"。"写张居正,写他倒台后世人如何对待他,给僵硬的历史注入温情的目光。文笔‘要言不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小大由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以"两个二十年铸就三个高峰"概括樊教授和中华书局多年友谊——2015年《晚明大变局》甫一出版,就成了当年"畅销书",一年内销售八万余册。这是学术书很少有的现象。"这本书就像定海神针,让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找到破局方向,坚定走上学术大众化出版之路。"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表示,《重写晚明史》是樊先生退休后笔耕不辍完成的学术长跑,再现了晚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的生动历史文化画卷。"老先生每天雷打不动,上下午各坚持工作两三个小时,甚至生病住院还记挂着书稿,十数年来如一日的勤勉和毅力尤为让人感佩。他不仅为学术界而写,而且为读者而写。"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