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孟子·离娄下》】
福王初立
大顺占领京师,崇祯自缢,其皇子下落不明,南明再拥戴的问题又推出了多个候选人,其实这段过程没有多少天,因为马上就有结果了。
史可法在充分听取了路振飞和马士英两大军政要员的建议后,决定拥立桂王即皇帝位,并且马士英点头同意,此时的马士英为凤阳总督,节制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总兵,马士英的意见很重要。
马士英从浦口返回凤阳,突然收到个消息。
守备凤阳太监卢九德勾结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决定拥立福王朱由崧。
为什么一个太监有这么大的权利,没办法,因为是守备太监,明朝司礼监的派出机构,南京、天寿山、凤阳和承天府都有。
明清的官制很像,但又不完全像,这里面的干扰因素就是太监,南京最有权势的三个人,兵部尚书、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勋臣,这三人分别是史可法、韩赞周和赵之龙。同样凤阳作为明朝的龙兴之地,马士英作为总督也不是一家独大,还有一个守备太监也同样对军队有节制之权。
为什么卢九德要拥立福王朱由崧,他怎么能联合到高、黄、刘三位总兵呢?
因为卢九德万历末年是老福王朱常洵的贴身太监,朱由崧是万历三十年出生在京师的福王官邸,这就是卢九德必然拥立朱由崧的理由。
那为什么能联合到三位总兵呢?
《明季北略》记载:“九德号双泉,扬州人,性勤干,谙练兵机。其把牌中军黄得功、朱纪,皆骁勇绝伦。”
黄得功,实力是最强的,同时又是卢九德的手下,同时刘良佐和黄得功交情颇深,崇祯十五年,同凤阳总兵黄得功大败张献忠于潜山。高杰是大顺军叛逃过来的,又连续吃了败仗,没有话语权,自然就听从卢九德的。
“时王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刘泽清素狡,先附立潞议,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杰等。”
南明军方的代表共有四人、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与高杰,通过卢九德的串联成功,黄、刘、高同意拥立福王登基,刘泽清势力弱小,也参与拥立福王的阵营中。
就这样,马士英回到凤阳后,听闻此消息,立即以凤陽总督和三镇名义正式致书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宣布拥立福王朱由崧。
至此,四月末,福王继统已成定局。
“四月二十七日,百司公启迎王于仪真。
三十日,南京诸臣见王于舟次。”
“五月,卢九德与阁臣高弘图、枢臣史可法、督臣马士英、内监韩赞周、科臣李沾、台臣左光先等共拥福藩世子正位南京,改元弘光,遣臣分道安抚天下,从龙定策诸臣进位有差。”
节语:
1. 史可法没有料到马士英转变得这么快,以至于史可法对福王的评价都掌握在马士英手里,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马士英替代史可法为首辅的原因,低估了人性,同僚之间怎么交心呢?
2. 乱世之中,还是枪杆子好使,谁就拥有了绝对权利,这也让马士英从地方军政大员一跃成为了中枢大员,对马士英任凤阳总督有帮助的阮大铖也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出任首辅,阮大铖本想通过贿赂周谋得官位,但周怕得罪东林党人,没有任用阮,而是任用了阮大铖推荐的马士英;
3. 钱谦益的态度就更有意思了,从高弘图那里得知福王即皇帝位,“我虽削籍,尝经赦矣,候驾龙江关。”180度大转弯,操作当属老司机了,一点也没有当初拥立潞王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