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赞比亚是一个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些陌生的国家,但是对于很多中国老板来说,赞比亚可就不是什么“生僻词”了。2010年以来,赞比亚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国社区,从建筑,医疗到纺织,商旅,赞比亚的各行各业都有着中国人的身影。
(赞比亚的中国老板)
而之所以这么多中国人来赞比亚投资,则是因为赞比亚是一个“坐在铜矿上的国家”。但是直到2017年,赞比亚贫困率高达63.8%,文盲率高达25%,失业率为11.5%,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1.3‰,成年艾滋病感染率为17%,国民营养不良率高达46%,人均寿命仅有61.8岁。
这份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那么赞比亚明明有着资源上的先天优势,为什么却始终发展不起来呢?
(赞比亚)
一、前殖民者对赞比亚的掌控
赞比亚,这个国家在殖民时期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北罗得西亚”,有北罗得西亚自然就有南罗得西亚,南罗得西亚其实就是津巴布韦。二者曾经在1953年共同组建了“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但是因为内部纷争于1963年解散。
解散后的次年,南北罗得西亚双双独立,北罗得西亚成为了赞比亚,南罗得西亚则是由当地白人伊恩.史密斯主导独立。这个“罗得西亚国”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前宗主国英国的允许。
这也使得南北罗得西亚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由黑人主导独立的赞比亚成为了英联邦国家并且依然将英国女王奉为元首。但是名义上的“白人国家”罗得西亚,却拒绝承认英女王的权威,拒绝宗主国英国继续对其施加影响力。
(伊恩·史密斯)
非洲白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白人他们要更加的野蛮极端,而且罗得西亚其实也是得到了南非白人政权的支持的。南非政权也确确实实干涉过安哥拉内战和莫桑比克战争,那么罗得西亚同样也存在入侵周边国家的可能性。
罗得西亚的周边国家,尤其是赞比亚非常希望,英国能够出面干涉罗得西亚的这种“片面独立”。赞比亚的开国总统卡翁达就持有这种观点,他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言,如果英国愿意出面干涉罗得西亚的“片面独立”,那么赞比亚将会对英国提供国内的军事基地。
由此可见,赞比亚在军事上是有求于西方的,那么赞比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就必然要对西方有所让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提出建设“坦赞铁路”,这一构想受到了坦桑尼亚的强烈欢迎,但是在赞比亚却受到了冷遇。
(卡翁达)
卡翁达认为,赞比亚国内的民族众多,有整整73个,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固定的居住地。铁路的路线也是固定的,如果铁路建成可能会对赞比亚各地各民族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差异。当然,这仅是卡翁达摆在明面上的借口。
卡翁达真正担心的是赞比亚白人和西方的态度,赞比亚白人对中国普遍存在偏见,卡翁达也担心如果接受共产主义国家的援助,可能会受到政治上的影响。如果西方尤其是英国认为赞比亚是一个“亲共产主义国家”,那么原本反感罗得西亚的英国很有可能与其达成和解共同孤立赞比亚。
所以在坦赞铁路构想被提出的初期,赞比亚其实是拒绝的,面对中国数次访华邀约,卡翁达一直都以“天气太冷”拒绝。这只是一个例子,赞比亚因为在军事上受制于人,所以错过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赞比亚的铜矿业一直在1970年都被英美公司控制。
(卡翁达)
美国控制了赞比亚铜矿资源的52%,英国的信贷公司则控制了48%,基本上就是完全控制了。而赞比亚铜矿产品出口地的前五分别是,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可以说西方控制了赞比亚铜矿业的生产端,运输端和销售端,全产业链都在人家手里,那利润自然也是人家的。
所以说直到1970年之前,赞比亚的铜矿业虽然能够创造巨大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和收益与赞比亚这个国家和国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经济滑坡
但是相较于传统的殖民时代,赞比亚终究还是有了一个黑人的政府,卡翁达虽然有着自己的局限性,但是这位赞比亚国父的初衷的确也是为国为民。在七十年代初,卡翁达成功将铜矿产业收归国有。
(赞比亚)
因为卡翁达人道主义,反殖民主义与不结盟主义的主张,赞比亚一度成为了南部非洲的解放运动中心。南非国父曼德拉被捕之后,卡翁达为其奔走疾呼,最终成功保住了曼德拉的性命。在这样一位有理想似乎也有一定能力的国父带领下,赞比亚似乎必然将会走向富强。
但是现实世界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亚马逊的一只小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会在万里之外的德州掀起一场风暴。而赞比亚,就是一个“蝴蝶效应的受害者”。铜矿产业是赞比亚最大的经济支柱,可以说如果没有铜矿,赞比亚的经济就会崩溃。
那么如果有一天,赞比亚“真的失去铜矿”会怎么样?
(石油危机)
1973年,当萨达特发动“赎罪日战争”的时候,当费萨尔国王决意带领所有欧佩克国家集体石油减产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葬送了万里之外一个非洲内陆国家的未来。石油危机来了,赞比亚完了。
石油危机并非直接影响到赞比亚,而是先影响到了赞比亚铜矿的出口地,也就是西方和日本。很多人都知道石油危机拦腰打断了西方的高速经济增长期,而当西方经济停滞的时候,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样会下降,作为原材料输出国的赞比亚同样会受到影响。
因为西方产量下降就会导致对铜的需求量大跌,那么国际市场上铜矿的价格也会随之大跌。1974年,赞比亚经济开始滑坡,其实也是卡在了石油危机的时间节点上。那么面临如此危急的局面,卡翁达又该作何?
(赞比亚铜矿)
卡翁达的选择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但是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民主”,而赞比亚的一党专政“不够民主”。不过经过多轮谈判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撤回了这个要求。
转而要求赞比亚政府“节制开支”,停止食品补贴。可是这一招直接摧毁了赞比亚本就十分脆弱的平衡。赞比亚的农业非常的脆弱落后,因为铜矿产业的发达,殖民政府和后来的新政府长期忽略对农业的投资,这也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非常高,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降价。
1986年卡翁达政府改变了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飞涨,国内立刻开始暴乱。因为农产品市场的崩溃,赞比亚的经济不仅没有因为贷款而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卡翁达访华)
1990年,卡翁达被迫更改一党制,恢复多党制,次年卡翁达在大选中败选。新上台的奇卢巴政府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始大规模经济自由化。我们可以预见到,赞比亚的铜矿产业注定重新落回西方资本的口袋之中,风风雨雨数十载,赞比亚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三、铜矿之国,投资之地
2007年2月,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企业大举进入赞比亚。但是2007年只是中赞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节点,并非经济合作的开始。
(奇卢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经济领域中最大的变数就是正在飞速崛起的中国,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加之中国又在2001年成功入世,这也使得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比重也开始逐步提高。
奇卢巴政府恢复了经济自由化,这并不只是意味着西方企业将会重返赞比亚,同样也意味着中国企业也能进入赞比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全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同样非常高。
赞比亚作为铜矿之国,自然也毫不意外的成为了我们的合作对象和投资对象。而拉动赞比亚经济的绝不仅仅只是中国的投资,真正能够触及底层的其实是中国人的消费,大量的中国人因为工作原因长期生活在赞比亚,他们在当地都属于“有钱人”。
(赞比亚)
为中国人服务,也成为了赞比亚底层群众的一条出路,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到来,帮助赞比亚从无到有建立起了第三产业。
(赞比亚的中国身影)
但是对于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来说,这些也是不够的。赞比亚想要实现富强,或者仅仅只是脱贫,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这个过程一定会被极大的缩短。
参考资料:
刘奕楠.赞比亚:“铜矿之国”[N].湖南日报,2023-06-10(003).
沈喜彭.赞比亚初期不愿接受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06):724-728.
峻岭.“赞比亚之父”──卡翁达[J].国际观察,1998,(0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