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军队损失了不少技术型兵种,特别是无人机操手,完全成了肉盾冲锋的新一线主力。
按理说,无人机操作手这种高技术人才是稀缺资源,应该好好保护的,结果俄罗斯前线指挥官竟然把他们当成了廉价消耗品。
这些本来应该躲在指挥中心操作无人机的技术人员,被强行推到前线去参加贴脸战斗,不少人因此丧命。
比如,俄军第51军的两名无人机操作手,德米特里·莱萨科夫斯基和谢尔盖·格里塞,在顿涅茨克州执行步兵冲锋任务时死亡。
为啥俄军要拿这些技术兵种冒险?其实,问题出在指挥官水平不行。俄军不少指挥官在面对战斗压力时,偏爱人肉冲锋的战术,哪怕明知这种战术浪费人命,但还是无所顾忌,导致大量士兵伤亡。
于是,后勤不足,士兵短缺,战场上“炮灰”用得越来越多。
更惊讶的是,俄军连队的人员结构也有问题,有些连队有90人,但真正的步兵只有20个,其他的都是无人机操手、通讯员或者是后勤支援人员。
连长也很无奈,经常被上级指责没有足够的兵力,但手上可用的人手又不多。于是,只能选择把后勤支援人员也送上前线。最后,只能等着新的兵力补充,反正有更高层的指挥官背锅。
这个情况当然让俄罗斯的军事博主们炸了锅,许多俄罗斯军事博主都坐不住了,公开批评俄军高层,觉得这是个“大错特错”的做法。甚至有军官因为虐待无人机操作手被批评,最后入狱。
但就算这样,俄军高层也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近俄军又成立了一个“无人机技术中心”,以为这样就能保护无人机操作手。但很多人还是担心,这样专门的无人机部队可能会导致与前线作战部队的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影响战斗效率。
在战场上,乌克兰的无人机部队早早就把俄罗斯的无人机压制得死死的。俄军士兵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乌军的无人机攻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俄军开始用一些“人体模型”来吸引无人机攻击,让自己的士兵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但这种效果并不佳。
总的来说,俄罗斯这支军队的技术兵种损失堪比一场“技术事故”,无人机操作员在前线打头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看来,未来的战争,真得是看谁能撑到最后,谁能打得更“聪明”——不然就只能用“肉体”去打“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