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网消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前已暗示明年不再连任。在即将卸任之时,布林肯在美国外交学院发表演说,在演说过程中,他不断提及“中国”,而且还着重强调自己任内组建的“中国组”的重要性,宣称这个组织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处理”中美关系。从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的会议实录来看,布林肯此次演说主要是在“自卖自夸”,在任期所剩无几的时候回顾自己过去三年的所谓“劳苦功高”。并且,他还再次老生常谈,继续渲染“中国威胁”。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布林肯访问海地期间就已透露,不论此次大选的获胜者是谁,他都无意于明年继续担任国务卿一职。布林肯身为拜登政府的得力助手,与拜登关系向来紧密,自拜登成为美国参议员起,布林肯就一直担任拜登的顾问。表面上,哈里斯身为民主党成员,也曾得到布林肯的赞赏,然而实际上两人私交并不密切。倘若哈里斯上台执政,极有可能对现有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布林肯放弃国务卿连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拜登在任期间,其精神状态一直饱受外界诟病,这就导致很多事情他难以亲自完成,重担便落到下属身上。有人调侃,拜登最信任的两员大将是布林肯和沙利文,这种调侃有一定合理性。就拿布林肯来说,中东乱局当前,他为了改变局势九次访问中东,试图凭借自己的口才来解决问题。但很明显,仅靠布林肯的巧舌如簧是无法改变现状的,如今中东的形势反而愈发失控。
在过去的四年里,布林肯依据这样的逻辑来制定其对华战略。他炮制出一个又一个遏制中国的小团体,致使中国周边环境难以安宁。北约竟然跨越9000多公里来到中国周边炫耀武力,这背后也有布林肯的推动。这成为了布林肯留给其继任者的所谓“外交遗产”,这也表明他依然对中国“耿耿于怀”。然而,太平洋广袤无垠,完全能够容纳中美两国共存;地球十分巨大,足以让中美各自发展并且共同发展。布林肯执意奉行“一山不容二虎”的逻辑,一定要将中国视作竞争对手,这一点是中方始终都不认可的,也是造成中美双方诸多分歧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美国将亚太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的发展让其产生了不安情绪。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美国无所不用其极,在诸多手段中,于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便是其一,这一行为引发了地区紧张局势。南海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国际航道上,是连接亚太、中东、非洲和欧洲的海上生命线。作为南海周边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南海的海上通道与资源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美国深知这一情况,于是绞尽脑汁妄图使南海问题成为中国的包袱,不断炒作南海争端,同时渲染“中国威胁论”。
布林肯还自我吹嘘道,在过去三年间,拜登政府为应对各类挑战,于国内在竞争力方面进行了历史性的投资,并且致力于重新介入、重振以及重新构建美国在全球各地的联盟与伙伴关系。他宣称,为应对“中国挑战”,美国与大西洋、太平洋两岸的盟友及伙伴达成了在数年前难以想象的战略融合。
美国政府高层常常宣称中美要和睦共处、互利共赢。然而,实际上美国对华的打压遏制从未间断。在美国政坛,对华发难、保持强硬姿态竟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一旦有人站出来为中国说公道话、仗义执言,就必定会遭受围攻和打压。长此以往,像布林肯、萨尔茨曼等诸多高层人员都把对华发难当作自己的“工作要务”。但中美关系分则两败俱伤、合则互利共赢,美国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持续不断地对中国出手,最终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之前针对布林肯鼓吹“中美竞争”一事表明了态度。毛宁指出,大国竞争这种模式并不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这种方式也根本无法解决美国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世界所面临的各项挑战。美国方面从战略竞争的视角去审视国际形势,去界定中美关系,这其实是对冷战思维的一种固执坚持。美国将中国视作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还将中国视为“步步紧逼的挑战”,这是美国用自己的霸权历史、霸权思维来臆想其他国家,这是对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一种极为严重的错误判断。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出台了对华投资限制最终规则,该规则包含诸多对华带有歧视性的投资限制举措,这些举措涉及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领域。对此,中方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坚决反对,而且已经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中方将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美国将国家安全概念过度泛化,进而推出对华歧视性投资限制措施,在关键的产业领域对中国围追堵截,这属于典型的违背市场原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