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如何记录2022年2月24日?
这一天,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69岁,距离他的70岁生日,还有225天。
距离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承诺,已经过去786天。
中国人讲,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即将70岁的普京,决定打破规矩,彻底把桌子掀翻。
历史会如何记录这一天?
坦白讲,我不知道,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在今天看到的现实,和后来人在书里看到的真相,可能截然相反。
该如何评价普京的这一举措?
坦白讲,我也不知道。理智告诉我,俄罗斯和美国刚正面,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好事,理智也告诉我,全球陷入动荡,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坏事。情感告诉我,普京真是硬汉,这么做真有魄力,情感也告诉我,普京有点不地道,把中国往坑里推。
我只知道,历史会写下这样一笔:
在扛起俄罗斯8091天后,在经历了欺骗与背叛之后,那个叫普京的男人,决定改写历史。
01
俄罗斯被欺骗了。
这是普京在就乌克兰危机向俄罗斯民众发表电视讲话中提到的一句话,也是对曾经普京执政第一个阶段最好的总结。
德国外交部保留了当时的德国外长迪特里希·根舍和苏联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在1992年2月10日的对话记录。上边写着,迪特里希·根舍说过,我们清楚,一个统一德国的北约国身份会带来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北约不会向东扩张。
相同意思的记录,美国人也有。事实上,就在1992年2月9日,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表示,北约不会将它的势力范围,向东扩张哪怕一英寸。说这话时,贝克身在克里姆林宫的叶卡捷琳娜大厅——那是俄罗斯举行最隆重欢迎仪式的地方。
但很可惜,这些承诺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当然,马后炮来看,即便是写下,美国也会撕毁协议。美国人心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对俄罗斯的承诺。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中,布热津斯基都已经规划好了北约东扩的时间表:
欧盟将会先和波罗的海三国进行谈判,罗马尼亚等国加入北约大概会在2005年完成,2005年到2010年之间的某个时候,乌克兰应该会准备好和北约进行认真的谈判。
但没有人能预知未来。1999年,当叶利钦哽咽着请求俄罗斯人民原谅他犯下的错误时,就在同一房间的一块幕布后,普京正在接受化妆师的化妆,接下来,他要以代总统的身份,向俄罗斯人民发表新年讲话。
普京就这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时,俄罗斯内部流传的一份对普京的分析报告上写着,过去10年间,普京一直在执行他人的命令,他没有任何政治决策的经验,天性顺从,最重要的是,他孤军奋战。
叶利钦留给普京的,只有一个承诺——克林顿向叶利钦承诺,北约不会东扩。
在就任总统前1个月,普京还专门在《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文章,向美国人解释俄罗斯为什么要打车臣战争。
他的措辞及其恳切,他在文章中写到,俄罗斯非常重视和美国的关系,美国的感受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所以,请允许我解释一下我们的行为。
普京不仅想和美国搞好关系,也想和北约搞好关系。
1993年3月,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这让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陷入冰点。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宣布,我们不会和北约有任何接触,即便是北约秘书长。
但10个月后,他亲自拨通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的电话——这是普京的授意。伊万诺夫在电话里,就差说出“请求”二字了。
他的原话是,如果你正在考虑访问莫斯科,你或许发现你很受欢迎。果不其然,在莫斯科下了飞机的罗伯逊发现,自己确实很受欢迎,就连代总统普京,都在试着讲英文。
普京告诉他,自己在练习英文,以便认识更多的外国领导人。随后,普京表示,希望俄罗斯成为欧洲的一部分,这才是俄罗斯未来的归属。
这样的想法被罗伯逊传递给了不少欧洲领导人,很快,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都成了普京的好朋友。
但关系最好的,还要属小布什。2000年的美国大选是美国历史上结果最为接近的大选,在局势还尚未明朗之际,普京就打电话给布莱尔,询问自己需不需要现在就给小布什打电话表示祝贺。
投桃报李的小布什,在2001年6月16日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后称,普京是一个极为坦诚和值得信赖的人,我看到了他的灵魂。
两人见面时,普京还讲了一个十字架的故事。他告诉小布什,父母的别墅在一场大火中坍塌,他从废墟中找到的唯一物品,就是这个十字架。似乎是命运使然。
一个共产党人居然愿意讲一个十字架的故事,这也让小布什感慨万分。更何况,在一个月后,普京还把这个十字架带到了热那亚,给小布什看了看。
这只是普京信任美国的一个细节。9·11发生后,普京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小布什的外国领导人。而当美国军队进入警戒状态后,普京降低了俄罗斯部队的警戒状态,并宣布取消俄罗斯当时的一切演习。
当时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听到这一消息都感慨,冷战真的结束了。
在表达了对美国的支持后,普京又马不停蹄的出访了德国。他和德国总理施罗德,讨论了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施罗德在日后回忆起这一片段时称,当时我觉得完全有可能,这对俄罗斯和北约来说,是双赢。
一周后,普京与罗伯逊会见。开场白的第一句话,就让这位北约秘书长大吃一惊,普京问他,你什么时候邀请俄罗斯加入北约。
俄罗斯和美国、北约的关系,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
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的那天,正好是普京的生日,他在电视上观看了首次空中打击的画面。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举起一杯伏特加说着,“弗拉基米尔,这是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那一年,普京刚满49岁,还不知天命是何物。
02
1999年12月30日,普京将自己的施政宣言《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发表在互联网上,他在文中写到,爱国主义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即便这个词常常用于嘲讽和辱骂。
基于这一理念,普京开始处理国内事务。这时,欧洲领导人才发现,这个看起来还有些腼腆的资历尚浅的政客,还有着另一面。
这不是他们理想中俄罗斯领导人该有的样子,至少也应该像叶利钦那样,尽管会爆发,但更多的时候,像个醉鬼。
2002年底的时候,美国人越来越觉得,普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人。尽管小布什和普京的私交仍然不错,但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国务卿博尔顿、美国驻北约大使伯恩斯,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对付普京了。
11月21日,北约在布拉格举行的首脑会议上正式通过接纳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7个国家为北约新成员的决定。
场上,拉脱维亚的女总统弗赖贝加因做了一次声情并茂的即兴演讲,她是这么说的:“拉脱维亚不想置身于某种政治上捉摸不定的灰色地带,我们想享受北约多年以来一直捍卫的种种自由和权利的灿烂阳光”。(这真的不是杨舒平?)
峰会结束后,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向美国人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总在强调安全,在你们眼里,威胁是谁呢?你们一直都在关心自己的安全,有没有关心过俄罗斯的安全呢?
伯恩斯的回答,相当经典,他告诉俄罗斯人,在当代世界,在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在1991年后的世界,俄罗斯人无权决定其他国家人民的未来,你们无权把自己的帝国强加给你们称为邻国的人民的头上。(你确定你拿的不是兔子的剧本?)
美国和俄罗斯的想法,天然对立。那时的普京,还没看明白,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
2003年11月22日,出席完联邦安全会议的俄罗斯领导人们在散会后,前往一家格鲁吉亚餐馆吃饭。饭中,普京接到一个电话,一大群人手拿一朵玫瑰花,闯入了格鲁吉亚的议会——颜色革命的第一场,玫瑰革命,开始了。
紧接着是乌克兰。俄罗斯周边的国家,正在被美国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颠覆。颜色革命的恶果有很多,最先表露出来的,就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冲突。
2006年9月,格鲁吉亚以进行间谍活动的罪名逮捕了4名俄罗斯军官,尽管他们在几天后被释放,但他们戴着手铐被押送的图像,已经被广为传播。
俄罗斯立即切断了和格鲁吉亚的一切联系,召回了大使。但双方都清楚,这些反制,治标不治本。但让美国和北约比较宽心的是,普京要下台了。
2008年2月8日,普京做了他总统任期内的最后一次讲话,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评价,在关于外交的那部分,普京变相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我们关闭了在古巴和越南的基地,得到了什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建立了新的美军基地,波兰成了新的第三个导弹防御区。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该转向了。
2008年11月,当奥巴马当选时,世界各地的媒体都以一种“美国价值观回归”的狂热,报道了这件事情。但俄罗斯对此保持沉默,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此毫无表示,更不用说是祝贺。
当然,对于普京总理来说,他更多该操心的不是俄美关系,而是金融危机。没有人知道普京当时和梅德韦杰夫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但从当时的现实来看,普京应该是遭到了一些“背叛”。
梅德韦杰夫阻止了多项普京想要通过的法案,并放开了对媒体、游行与示威的限制。2009年开始,梅德韦杰夫开始频繁地讲人权和民主。现在回看普京的一系列举动,他应该是意识到了什么。
2009年8月,普京赤裸着胸膛在西伯利亚冰冷的河水中游泳。此后每个月,都会有“硬汉普京”的照片流出,不是给北极熊套圈,就是骑着哈雷兜风。
梅德韦杰夫比普京小13岁,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普京,美国人更喜欢梅德韦杰夫——普京宣布再次竞选总统时,华盛顿公开表明,奥巴马更喜欢梅德韦杰夫。
2011年12月的议会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抗议。美国人一点也没装,承认了自己在选举之前,向俄罗斯民间团体提供了超过9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也对他们进行了如何煽动游行的培训。
美国人,不希望再看到普京。
那一年,普京59岁,即将耳顺的年龄。但他决定,别那么中庸,变得更有棱角一些。
03
2012年3月4日,普京获得了64%的总选票,当选总统。他的得票,远超排名第二位的17%。“我答应过你们,我们会赢的,现在我们赢了”。60岁的普京在台上老泪纵横。
现在,人们要重新认识普京了。最先改变的,是普京的“朋友圈”。
俄罗斯城市索契,历史上三次申办奥运会,失败了两次。第三次时,普京亲自赶往危地马拉,在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用英文介绍了这座城市,拿下了冬奥会的主办权。
但这届冬奥会,开的并不顺利,召开前,默克尔宣布不会去,随后,奥朗德表示不会去,最后,奥巴马宣布自己不会去。
最后去的是谁,大家心里清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的格局开始改变了。
让人感觉更明显的,是普京行事风格的转变。在斯诺登逃到俄罗斯后,奥巴马曾在一周内多次致电普京,要求引渡斯诺登,都被普京以“俄美之间没有引渡条例”拒绝。
相比于同奥巴马的摩擦,这个时间段内,最让普京触动的,是恩师阿纳托利·拉赫林的离世。从那天开始,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陪普京继续走下去。唯一能称得上志同道合的,就是和他一起过生日的那位领导人。
2014年,普京在俄罗斯人民面前表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骗,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做决定,留给我们的都是已成定局的现实。而后,有着近200万选民的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
没有开一枪,没有流一滴血,这件事,让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70%。
默克尔在给普京的指责普京没有事先知会德国,俄罗斯的行动。但普京告诉默克尔,在乌克兰政变之后,俄罗斯采取的行动是完全适当的。据德国人自己说,默克尔当时惊呆了。
默克尔在会见普京的第二天向美国人表示,我无法想象要给乌克兰提供多少武器,才能让普京相信,他会打败仗。
然后,默克尔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再看今天德国“援助”乌克兰的野战医院,和人一样,国家也是有性格的。
当时的德国外交部长把这样的俄罗斯,称为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历史在那时就开始转向。
那时,欧盟主席巴罗佐在欧盟峰会上告诉各国首脑,普京曾在电话中威胁他,说如果自己愿意,俄罗斯可以在两周内拿下基辅。
俄罗斯常驻欧盟代表当即就表示,这句引用是断章取义。如果巴罗佐不更正自己的说辞,那克里姆林宫会在48小时内公布全部对话。
24小时后,巴罗佐的新闻发言人承认,这个报道,确实是断章取义。但这还没算完,两周后,《南德意志报》又发文称,普京说了,俄罗斯军队根本不需要两周,只需要两天。
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个消息,俄罗斯官方没有出来反驳。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真的开始认真思考“2天”这件事。
8年后,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69岁,在距离他70岁生日还有225天的时候,这个男人,决定完成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