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各地围绕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任务压茬推进、步履不停。即日起,健康报推出“行走健康中国”系列报道,展现记者所行之地的改革进展与成效。敬请关注。

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西部。浩浩荡荡的赣江自南向北穿城而过,绵延起伏的雩山、罗霄山脉耸峙于东西要冲。这座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庐陵文化发源地。近日,健康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走进吉安,透过百姓视角,记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

把好人口健康第一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缺陷防治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措施。2018年,吉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唐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耳聋等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作出“群众体检、政府埋单”的决策部署,每年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免费基因检测健康筛查民生工程。

每月,约有3000份基因检测标本被送至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室。在免费筛查中,新生儿毛毛(化名)被确诊为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毛毛在3月龄时被诊断为重度先天性耳聋,7月龄时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目前,毛毛语言能力基本达到正常同龄儿童水平。

“3岁以内是婴儿听觉中枢发育的关键期,越早干预治疗,患儿听力康复效果越佳,能够延缓甚至避免耳聋的发生。”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会香说,该院作为全市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牵头单位,在全市共设47个出生缺陷防控采样点,实现了各县(市、区)全覆盖。目前,全市累计为281名遗传性耳聋高危儿童建立了保健档案,通过早期干预及治疗,极大减少了重度耳聋基因携带儿童致聋致哑的发生。

不久前,毛女士到吉安市峡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检时,接受了免费基因检测项目筛查。几天后,吉安市妇幼保健院给毛女士发去唐氏综合征高风险报告,通知其尽快到院进行免费遗传咨询。到院后,毛女士的产前诊断进一步证实了筛查结果。经充分告知胎儿风险后,毛女士接受了引产,同时领取了3000元的终止妊娠补助和2500元的产前诊断补助。

“如果坚持把孩子生下来,那将是我们一辈子的痛……这笔钱很暖心,让我感受到除了家人之外,还有其他人呵护着我们这个群体。”引产后,毛女士哽咽着说。

毛女士的产检经历,是吉安市围绕采样、检测、咨询、诊断、干预等环节打造全流程免费出生缺陷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吉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忠开介绍,自民生工程实施至今,全市基因检测覆盖率由3%提升至90%以上。

政策普惠于民,也减轻了社会负担。“该民生工程已累计为群众节省检测费用4亿余元。经卫生经济学评估,项目实施6年来,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一项,就可节约社会经济成本近8亿元。”刘忠开表示。

6年间,该民生工程不断扩面增项,在原有的无创产前、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耳聋3项基因检测的基础上,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被扩展优化为孕前41种单基因病检测,同时开展了新生儿串联质谱48种遗传代谢病基因检测。

“未来,大人群、低成本、高效率的基因筛查是精准防控、减少出生缺陷的关键。医院将以技术创新赋能基因筛查,进一步完善全市出生缺陷防控体系,把好人口健康第一关。”黄会香说。

结果互认便民又惠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老张因尿道外伤到吉安市青原区总医院住院治疗。接受清创缝合术后,老张被下转到青原区总医院东固分院。接诊医生吴有祥打开青原区医共体信息服务平台,看到老张近日在上级医院做过的彩超、CT检查等结果,并对结果互认。老张仅支付了拔除导尿管及拆除伤口缝线的费用,节省重复检查检验等费用共计1491元。

省钱的“甜头”,患有腺癌的老王也尝到了。一个月前,他在青原区总医院接受“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后,下转至青原区总医院富田分院接受后续治疗。接诊医生罗俊对其在医共体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检查检验结果进行了互认。这为老王省下了472元。

当地村民老文说:“从村里到市里有近200里路。过去转院成本高,既耗时间又搭不少钱。现在不一样了,不仅转院转得快,而且不重复掏钱做检查,没理由不在家门口治。”

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满意度的提升,得益于信息化建设对紧密型医共体的深度赋能。青原区总医院党委书记肖和平介绍,该院作为包括区妇幼保健院、8家乡镇卫生院、2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2家村卫生室在内的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今年投资1446万元打造了医共体信息服务平台,实现135个检验项目、28个检查项目区域内互通共享。截至目前,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服务患者501人次,节省就医费用13.6万元。

“平台借助‘互联网+医疗服务’,打造了线上与线下相联动的就医模式;双向转诊服务平台的应用,使‘小病在基层、疑难重大病在区级、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基本建立。”肖和平说。

在吉安市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中,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着墨颇多。刘忠开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医共体“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和人事、薪酬、医保等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到2024年底,力争全市90%的县(市、区)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

医养服务托举幸福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不能发声、肢体僵硬,到能低声回应、双腿伸缩……因脑出血后遗症入住青原区总医院医养服务中心的村民老阮,3个多月来康复效果逐渐显现。

今年7月,老阮从市级医疗机构ICU转入该医养服务中心后,被评估为重度失能老人。由于吞咽功能完全丧失,她只能依靠鼻饲维持日常喝水、吃饭和用药。

更换胃管前在耳边轻声告知,缓慢调整老人体位,在胃管前端涂抹石蜡油以减轻刺激,播放轻音乐分散注意力,排净胃管空气后喂食……该中心护士每日给老阮喂6次餐,每次将时蔬、牛肉、虾、鸡蛋等打碎后,用消毒后的适温注射器注入胃管;每天早上用电动冲压泵为老人刷牙,每晚为老人洗脚,早、晚各擦一次身。

突然有一天,老阮的变化令该医养服务中心主任刘爱花喜出望外:“我看到老阮的双腿不自主地伸缩了一下,又一下……好像不完全是下意识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老阮病情的起色,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照料,也离不开青原区总医院对医养业务的定点帮扶。刘爱花介绍,总医院实施的定期健康检查、慢性病管理、疑难会诊、专业带教等帮扶举措,切实提升了医养服务中心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融合共享‌。

医养服务中心的后院,是一个新修缮的花园。“这里离总医院就两步路。”下午时分,78岁的村民老邱正在院里活动筋骨,他指着总医院的门诊楼感慨道,“住在它跟前,心里踏实。”

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青原区总医院为入住该中心的老年人开通实时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供急危重症救治服务。

村民刘奶奶患有房颤、慢阻肺病。一个月前,她在入住中心期间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随后被紧急转往总医院内科进行住院治疗。医生接诊后,立即对老人进行氧气吸入、雾化、抗感染等治疗。一周后,刘奶奶的症状明显好转,回到了中心。

“我一把年纪了,身体也不好。子女都在外地,家里只有我自己。要是没有这个条件,我该怎么去医院呢。”病情稳定后,刘奶奶显得心满意足。

探索医院延伸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是深入推进健康吉安行动的写照。刘忠开介绍,近年来,全市围绕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和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文:健康报记者 杨世嘉 特约记者 朱雅丽

编 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1O5ACJX】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