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
“做优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壮大,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面对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命题,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伟煜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认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体现出当前经济领域的五大工作重点,为深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采访中,他聚焦科技强省建设、“百千万工程”、促消费等重要议题,谈建行如何向“新”发力,当好服务广东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优化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到省部级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班,释放出一系列重大信号。您关注到其中哪些新提法,这些提法对金融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将推动金融业发生哪些新变化?
张伟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有关金融的要求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脉相承。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核心目标就是要求金融必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此,金融业要聚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发展平衡以及实现金融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等主题,通过金融强国建设之路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走好自身的强行之路,服务好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制
南方日报:今年建设银行授予广东省分行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请问建行如何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张伟煜:我行在首创“技术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为科创企业“多维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完善“股贷债保”综合服务体系,全新推出《“FIT粤”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2024年)》;牵头成立“产学研金服”科技金融联盟,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
下一步,我行将从产品创新、评价体系、生态搭建等方面做深做实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一是持续丰富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供给,用好总行差别化产品创新授权,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完善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迭代升级科技型企业多维评价体系,丰富科技企业信息数据来源,挖掘税务、水电费等生产经营要素信息,优化财务、资金、股权投资等维度指标,持续完善“硬实力+软实力”多维评价体系;三是深入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以“产学研金服”科技金融联盟为依托,聚合产业龙头、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多方资源,从资本对接、上市辅导及政策宣讲等方面全方位赋能科技型企业成长。
南方日报:您认为银行服务科创企业还有哪些可提升空间?
张伟煜:目前银行服务科创企业主要有几个难点。一是额度与期限错配,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尤其在发展中早期阶段,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资金,而银行为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提供的产品多为额度较低、期限较短的经营周转性贷款;二是风险容忍度错配,多数科技企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与传统的银行信贷更注重企业的历史业绩以及抵质押物等风险控制原则难以适配;三是企业信息与评价错配,科技型企业的信用甄别是替代传统担保物、降低科技信贷风险和成本、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手段,但目前科技型企业的纳税、知识产权、科技实力等相关信息分布在不同部门,银行难以全面、准确、实时、批量获取相关信息,导致无法有效聚集起来从而实现对科技企业的精准画像。
围绕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解决思路:一是加强投贷联动业务推进,目前该业务还处在探索阶段,银行在自身产品创新的基础上,与外部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是解决科技型企业需求与银行信贷供给不匹配问题的必经之路;此外,股权类金融服务更符合科创企业的风险特征,我行也积极整合建行集团内有股权投资牌照的子公司,积极加大对广东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但目前限于相关政策要求,“投早投小”还存在一定门槛。
二是增强数据共通机制,进一步打通各部门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强金融支持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类融资产品,促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建立专项基金提供风险缓释,在扩大风险补偿资金池适用范围的同时,有关部门可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还款提供搭桥资金,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四是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目前我行已联合10余家机构,共同成立大湾区首个“产学研金服”科技金融联盟,旨在多方位打造科技型企业高质量服务生态圈,接下来将搭建科技金融资源撮合平台,结合科技型企业的非金融需求,如政策咨询、法律顾问、税务筹划、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上市培育定期等,加大资源供给,帮助科技型企业找资本、找资源,将服务向科技创新源头延伸,促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做科技型企业成长伙伴。
举全行之力助推“百千万工程”
南方日报:“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头号工程”。今年以来,建行提出了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服务方案。请问成效如何?
张伟煜:“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我行举全行之力助推广东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纵深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我行聚焦“三农”领域信贷融资需求,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聚焦海洋牧场、预制菜等重点业务领域,先后制定“海洋牧场项目营销指引”“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全方位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支持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方面,重点针对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集群开展深入研究;在支持工业园发展和产业转移方面,建立“园长制”工作机制,针对全省15个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01个省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以及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闭环服务;在落实绿色金融方面,截至9月末分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4500亿元,比年初新增超660亿元,实现系统内余额、新增额“双第一”。
三是普惠广大群体,为“百千万工程”打造坚实基层力量。进一步延伸金融触角,分行以线下服务点和线上App相结合形式,通过“裕农通”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强化政府协同,联合省社保局、省税务局打造“裕农通+智慧社保+智慧税务”新模式,上线社保信息查询、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理等42项城乡居保、57项社保医保等税务政务服务。
四是加快机制创新,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提高服务效率。分行充分运用数字化经营优势,不断强化乡村金融产品创新,为各类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小微涉农主体及农户提供更及时、更精准、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以数字金融助力消费提振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内唯一能够承办“以旧换新”消费券的银行机构,建行广东省分行如何以数字金融助力消费?
张伟煜:今年以来,我行以建行生活APP为桥梁,在惠州、中山、汕头、阳江、湛江、茂名、清远等地市全面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承接政府补贴资金超4.2亿元。
围绕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支持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我行积极推动系列举措。
一是紧跟促消费政策导向,激发城市消费活力。近年来,分行围绕餐饮美食、时尚购物、娱乐休闲、商旅出行、生活服务等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带动线上线下消费同步提振扩能。
二是聚焦特定领域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和生态打造。聚焦汽车、住房、家电、教育、养老、旅游等全链条消费需求,提供全链路消费生态金融服务,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三是加大优惠资源投入,拓宽渠道助力消费引流。建立多样化的客户权益回馈,以补贴资源直接拉动各类消费需求。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依托数字金融创新模式,聚焦服务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做好数字金融普惠大众、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