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前后国际风云突变,中日战争也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就在这一时期欧洲战场上的法西斯德国也终于忍不住了,在闪电袭击波兰后将目光聚集到了更远的苏联身上,不久后向苏联发起了猛攻,苏军多次面临兵临城下的威胁,关键时刻只能向中央求援,希望中共能够派兵支援。斯大林先后发来6次求援信号,然而毛主席在收到电报后,几经考虑却都拒绝了斯大林的要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

01斯大林向中国求援的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在国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场大规模会战终于遏制住了大规模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毛主席《论持久战》思想的指导下,大规模军事作战变成了小股作战,日寇深入内陆采用小规模突袭和扫荡的方式意图逐步蚕食中国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沟桥老照片)

正是由于日本被中国拖入了长线战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复杂的地形下完全施展不开,于是将大部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的战场,同时为了响应同为法西斯势力的盟友德国,双方军队展开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计划,预备从东西两个方向,以军事力量渗透进苏联境内,意图吃下这个社会主义的庞然巨物。

事实上日军正式侵华前,在作战部署上做了两手的安排。日军发动战争的目标就是掠夺资源和地盘,在这个目的之下,一方面向南可以在东南亚地区占领殖民地,由于气候特点这里的粮食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三熟,此外还盛产可以投入工业和战争中的急需物资橡胶,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拿下东南亚,手里有了粮食和物资,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军队后续的扩张作战,但东南亚方向也并非没有阻碍,这里多是欧洲的地盘,很多地区早就被欧美占领成为殖民地,日军一旦决定南下,将面临和英法等国的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日本关东军)

另一个方向就是以东三省为依托,向苏联和远东方向进发,这里虽然没有粮食,但有着更为值钱的东西——石油,此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矿产深埋在西伯利亚的地下,如果能够掠取将足够支撑日本随后的任何方向作战,不过面临的问题同样很直接,苏联方面兵强马壮,武器装备都相当出色。

但也不是一点可取性都没有,西伯利亚地盘大人少,苏联的战线太长,主要人口和军队还是集中在西部地区,对东部的管控兵力并不算多,而且在西面苏联当前主要防范的对象是德国,或许有可能腾不出手来应对日本人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军

1941年德国无视苏德此前签订的互不侵犯协议,公然将铁蹄踏到了苏联家门口,为了分散苏联注意力,德国方面与日本达成一致,通俗的讲就是反正日本在中国目前进退两难,也不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双方采取东西夹击的策略对苏联发起冲击,很快日本方面接受了盟友的建议,开始调兵遣将公然在中苏边境地带增兵70余万。

这种情况下苏联方面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德国本就实力强劲,如今又有了日本的介入,一旦发起进攻苏联将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于是斯大林想起了自己的在东方老朋友,打起了中共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

02第一封电报:牵制日军,阻断其前往中苏边境的交通线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以闪电战的方式兵分三路突袭苏联,苏联面临如此紧急情况,斯大林亲自向毛主席发了第一封电报。希望中共方面能够采取行动,阻止日军在北部中苏边境中心地带集结,并希望中央能够破坏日军缔结的主要交通线,用以阻击日军北上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到斯大林的电报后十分重视,对其电报内容分析,认为不管是阻击日本人北进的脚步还是切断交通线,都需要派出大量兵力,已经算得上是以中共之力公开和日本人开战了,而当时国内的战争形势比较浑浊,年初发生的皖南事变令我党军队损失严重,同时在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方面又起了别的心思,在“清乡”问题上不断加码,实在是回身乏术。

但对于斯大林的请求,中国无力增兵但又不能全方位拒绝,于是毛主席给彭老总做出了指示,大概可以理解成要求我军对苏联方面的请求做出回应,但不能急于一时,牵制并不是直接作战而是一种长线拖拉的举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达到牵制目的的前提下,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

当然在面对斯大林提出的破坏交通线问题上,我军予以积极响应,尤其是在日军调集军队的集散点北平、集宁、包头沿线部署兵力,以较为灵活的游击作战的方式拖住日军的脚步。

这一阶段我军的主要作战兵力为晋察冀游击队的战士们,他们根据中央指示,尽可能地对前往边境处的日军设阻,也算是响应了斯大林方面电报的求援请求,但当时的我当也遇到了严重困难,即便思想上想要做更多,实力上却不允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军队

03第三封电报:我军内忧外患,无法增援苏联

随着苏德战争的持续推进,德国军队在士气和军事实力上已经进入了狂热的状态,德军在先进武器加持下打得苏军连连败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德军推进了近1000公里,在重型武器的对打环节,苏联的装备损失惨重,根本扛不住德军的攻势,边打边退的情况下,已经快被德军攻到莫斯科了。

德军疯狂叫嚣,想要在3个月内拿下苏联,德军南线军队已经先后控制住了苏联的几个重要的农业、军事基地,中线方向俄罗斯也在德军的攻势下损失了30万军队,北部方向也是如此,苏联情势十分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斯科保卫战)

同年11月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开始,德军三股兵力正在汇合,苏联情况危急,于是斯大林第二次向毛主席和党中央发来电报,希望中国方面予以派兵支援。

但当时我党军队大体属于化整为零的状态,战士们都投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积极组织所在地军民反击日寇的扫荡运动中,一时间无法聚集大量兵力。

这一作战方法是经过我军的反复验证,在这阶段性作战中比较有效。但遗憾的是正因为对日军造成了冲击也因日寇的注意和报复,于是为了扫清阻碍,日寇将在部署在中国6成以上的军队下放,开始了大规模清缴八路军、新四军的行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士

这一时期我党兵力依旧没能完全恢复,外有强敌日本,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盯梢,同时也要带领军民在根据地反击日军实在无法调集大量军队支援苏联。

1942年4月苏联方面截获了日军的重要情报,日本将要在远东地区对苏联展开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在东部的中蒙和中苏边界处,日军力量再次集结,这一次没有选择在中部的集宁-包头沿线,而是将目光聚集到了中苏边境位于现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海拉尔-满洲里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战士

于是斯大林在5月向我党中央发出了第三份电报,希望我党派出八路军兵力前往南满、外蒙一带,和当地的苏军打配合,制止南满方向日军的集结。

收到斯大林的电报后,毛主席和中央还是决定拒绝,主要原因是1942年4月前后,日军集中力量反攻我军和苏联方面的交通联络线,集中了大约3万多兵力扫荡冀东根据地,以长城为中心划出了一块“东西七百里”的无人区,阻挡我军向西、北、东三个方向的脚步,我军在武器和物资上严重困难,同时国民党方面又在不久后停掉了八路军粮饷弹药的发放,蒋介石甚至还私下电告胡宗南部,对延安发起冲击,公开破坏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种情况下,我军从根据地到兵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失,本就没有恢复的兵力更加显得捉襟见肘,怎么能有精力去响应苏联在外蒙的意图?于是毛主席第三次拒绝了斯大林方面发来的出兵请求。

中央的屡次拒绝反而惹怒了苏联,于是斯大林派出了共产国际的代表前来游说中央,进一步希望我当派出八路军部队前往南满地区与苏联打配合,阻击日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毛主席基于实际情况分析,表示一旦苏联和日本开战,中央必然不能坐视不理,但现在只是进行预备,而我军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无法在没有保障和计划的前提下出军外蒙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第四、第五次电报:拒绝苏联“画大饼”式求援

1942年7月前后,苏联战场的形势再次发生巨变,希特勒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没有占到便宜,德军方面损失严重,于是希特勒再次调整作战方向,放弃了对莫斯科的狂轰滥炸,转而对莫斯科水陆交通咽喉斯大林格勒发起冲击,意图对围困在中心地带的莫斯科“卡脖子”。

很快德军就对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进攻,双方在斯大林格勒的控制权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军凭借“疯狗式”的进攻,再次取得战争优势,获得了斯大林格勒城区约7成面积的控制权,苏军予以激烈反抗,但依旧无法逆转颓势,斯大林格勒沦为了刀山火海,几乎成为了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苏联方面得到情报,日军或许再次聚集南满一带,对远东地区发起进攻。不过这份情报以今天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准确性堪忧,事实上这一时期日军的主要兵力集结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一带,正在专注和英美抢地盘,连在中国内陆地区的兵力都无法保证,早就被拖入中国战场这块泥潭,怎么会在长线作战又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给自己再找一个敌人,苏联没时间应付日本,日本恐怕亦是如此。

于是斯大林给毛主席发去了第四封电报,希望八路军出军南满,共同防御南满日寇的进攻,同时承诺将给予我军大量武器装备,前提是需要派出兵力接手,顺便牵制在南满方向日军的集结。事实上这个承诺很明显的是画大饼的举动,当时的苏联情况危急,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几乎军民全上阵共同抵御法西斯的攻势,武器和军队本来就损失惨重,如何能够横跨整个苏联给我军武器上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也第一时间给予斯大林回复,武器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但目前情况尚未改善,出关的道路日寇严防死守,他们凭借着空军的优势据守要塞,一旦我们轻举妄动很可能成为敌人打击的“活靶子”,只能拒绝斯大林的出兵请求。

然而斯大林似乎并未对自己的计划死心,不久后再次发来电报,询问毛主席和中央可否派出小股兵力,在外蒙草原地区集合接受援助,与第四次电报一样,毛主席依旧选择了拒绝,即便是小规模军队前往防守相对薄弱的苏蒙边境一带,不也是火中取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第六封电报:时机成熟,或可一战

1942年年底,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依然没有结束,但德军长驱直入的奔袭作战,已经被苏军寻找到了反扑的薄弱点,并且德军颓势日趋明显,正是反击的最好时机,于是斯大林和朱可夫将军共同制定了一项名为“天王星”的作战计划,核心环节就是将位于远东地区的军队调回斯大林格勒给予德军最有利的痛击。

但同时也要面临东部地区,也就是中苏位于东北地区边境守卫薄弱的困难,日本关东军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一旦洞悉苏联将军队撤回主战场的情况,不排除日本在远东地区趁虚而入。

于是1943年年初,斯大林第6次向毛主席和中央发来电报,希望我军可以调集兵力在长城一带伺机而动,等到时机成熟,双方可达到在东北地区的作战联动,既能够夺回东北,也能够帮苏联牵制日军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瑞卿大将)

这一计划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同,中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的最后阶段,日本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即便进行了最后的疯狂依旧无法更改将要战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调遣兵力在罗瑞卿大将和杨成武上将的带领下前往长城向东北关口一带据守,一方面缓缓向东北渗透,另一方面又可以响应苏联的请求。

这一作战计划也是斯大林发来6次电报中最重要的一次策略制定,正是凭借着这次部署,我军部队才可以在东北地区有效地展开工作,同时发展自己的力量,像东北民主联军和后来的东野军一大部分来自于这次的预见性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宣告胜利,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苏军开始在战场发起猛烈回击,一路向西追着德军将其打回了德国境内,取得最终的胜利,结束了欧洲的战争。

1945年8月苏联派出大量兵力在我军的配合下,一举斩落日本关东军,日本战败投降,8年抗战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毛主席面对斯大林的出兵请求多次拒绝,正是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智慧,一切战术和战略部署都要在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条件下部署,战争不是讲义气,更不是心血来潮,一定要慎重。二战的结束标志着全球进入相对和平时期,而中国也在几年后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