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遭到列强的践踏,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早就对中国垂涎三尺,无论甲午中日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还是后面的日俄战争,日本都妄想拿下中国,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起了侵华战争,至此,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开始。
抗日战争前中日军力差距悬殊,全面抗战后,虽然前期不敌日军,但依靠着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和广袤的土地,中国军队最终在武汉会战后,与日军形成战略相持态势,中国军人在此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抗战期间中国牺牲的将军当属张自忠。
张自忠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与其他将领不同的是,张自忠毕业于当时北方赫赫有名的北洋法政学堂,鉴于当时的中国形势,张自忠深知学法不能救中国,于是投笔从戎,并于1917年参军,先后任职营长、团长、师长等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自忠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对此击退日军。七七事变后,张自忠的29军由于受到宋哲元的命令,与日军避而不战,以拖延时间,不为社会人士所理解,并一度被认为是亲日派,称其为“张逆自忠”。
满腔报国的张自忠当然不甘被人如此误解、委屈,所以在1938年的淮河阻击战中拼死率部阻挡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大捷,1939年指挥中国军队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并于12月参加冬季攻势,而此战也成为国军发动的唯一一次战略进攻战。
1940年,彼时的全国抗战笼罩在一团悲观的情绪中,当时张自忠被任命为33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员。4月枣宜会战打响,5月8日,日军兵分三路完成了对枣阳的合围,企图将中国军队歼灭于枣阳,此时的中国军队主力已冲出包围圈,并反包围日军,并于10日发起反攻,在日军向东南部撤回时,张自忠率部截击日军,于张家集展开激战,此时的张自忠身边不足3000人,日军随后增援,张自忠部被包围在杏儿山。
在杏儿山战斗中,张自忠身先士卒,率部死守阵地,最终寡不敌众,在与日军的搏杀中,张自忠右胸被打穿,血流如注,身负重伤,战至下午,手下仅剩200余人,张自忠不愿被俘而自杀殉国,弥留之际,留下最后的话“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安”,日军也被张自忠的军人气魄所折服,为其举行军祭。将他安葬。第五战区统帅部知道张自忠殉国后,派军不惜一切代价终于在两天后将张自忠遗骸抢回,蒋介石也率文武百官,为其举行国葬。
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追授张自忠为陆军上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