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官石淳接到调令。

他即将前往国民党第十一战区二处,担任情报参谋。

此项职务意味着,将全华北的特务信息与情报攥在自己手中。

得知这个消息后,石淳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过,他不是因为升职而开心。

是因为在这个职位上,他更方便为共产党做事。

原来当时,石淳早已有了弃暗投明、加入我党的想法。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入党介绍人还是一国民党上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石淳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同敌人血战到底......

情报参谋,决心“叛党”

1946年6月,国民党开始大肆围攻中原解放区。

此时,蒋介石绝想不到第十一战区二处少校参谋石淳竟然是我党秘密党员。

要知道,二处属于军统特务机关。

凡战区内(河北、河南、平津、山东一带)的特务情报全由他掌握。

那段时间,石淳在这里获取至关重要的作战情报后,便将之传送至北平李克农军调部。

有了这些情报的解放军如虎添翼,连战连胜。

自然,蒋介石只能对着战报,扼腕叹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抗战起,石淳就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一心报国为民。

后来之所以会背暗投明,同样也是因为这爱国之心。

1918年,石淳出生于河北沙河县田村的农民家庭。

他13岁考入师范学校,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在学校时,石淳就积极参加打倒帝国主义宣传与抗日救亡活动。

毕业后,他在家乡小学任教,生活稳定且安逸。

但眼见日寇愈加肆虐祖国河山,杀我同胞,其再也坐不住了,决心投笔从戎。

经过几番打听,他得知,自己与国民党陆军第40师师长刘培绪是同乡。

当时,一心只想抵抗外敌的石淳,没有考虑太多政治问题,便跑去湖北老河口参军。

而后,他先在军事教育班学习了一段时间。

不久,其便升任少尉排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

他终于得偿所望,奔赴前线抗日杀敌。

不过这一战结束后,他们部队因蒋介石排除异己,遭到裁撤。

虽有不甘,但热血难凉的石淳并未放弃。

他转投军校,决定"曲线救国"。

1940年初,石淳从军校毕业,马上又回到了抗日战场。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抵达北平,担任了二处情报参谋。

但在当时,石淳一丝喜悦也没有。

他甚至再也无法继续在国民党待下去。

原因很简单。

这几年,他目睹了日寇的残忍暴虐,也亲眼见到国民党军队是如何贪污腐败,反动避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抗日结束后,举国上下都在欢庆鼓舞,憧憬着平静美好的未来。

但蒋介石却因一己私心,弃人民不顾,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动内战。

为这样的政党卖命,自己岂不是成了破坏和平的帮凶?

好在这时,失望透顶的石淳想到了共产党。

在两党合作抗日之际,他见过八路军。

那一个个英勇顽强的身影让其敬佩至今。

对此,他曾不由得感慨:“这才是中国的希望。”

就这样,打定主意后,石淳开始找寻加入共产党的机会。

可惜,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始终一无所获。

“找不到共产党,我也绝不会替蒋介石打内战!”

留下这句话的石淳,决心辞职,回老家教书。

可谁料,就是这个时候,入党的机会却自己找上门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在军官学校时,石淳有位叫朱建国的同学。

他当时已是国民党

上校作战参谋,

跟石淳在一个小组工作。

而他却有着另一层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同学兼同事,石淳跟他友谊很深。

也正因此,其没少向朱建国批判国民党的现状。

高官纸醉金迷,特务横行霸道;

蒋介石一心讨好美国“太上皇”,换取士兵弹药;

真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将来打起仗来,我宁愿回家当小学教员!

听到石淳愤愤不平的话语,朱建国觉得他是个可以发展入党的对象。

于是,其便和组织汇报了情况。

一天,朱建国向石淳坦露了身份。

闻言,石淳惊讶之余更是欣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还没等他开口,朱建国便说要介绍北平军调部的中共人员跟他认识。

石淳激动地说:“那太好了!一言为定,你就带我去见他们吧。”

就这样,经朱建国引见,石淳见到了地下党员徐冰。

当时,徐冰告诉石淳,他现在的工作掌握着敌人的核心机密。

组织想让他利用职务之便,提供情报。

话音刚落,石淳便一口答应。

不过出于谨慎,徐冰还是再三强调:“干这种工作,有点冒风险,但只要谨慎保密,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你好好考虑考虑。”

其实,石淳早已考虑好了。

他当即表示:“我渴望参加共产党已经很久了。既然愿意干,就不怕'风险’。我坚决接受您交代的任务。”

就这样,石淳由徐冰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他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在二处开始了隐蔽的战斗。

起初,石淳主要负责搜集国民党战区秘密人员的信息与活动资料。

从内战打响后,石淳便利用自己负责的电台,向组织传递战区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

正太、青沧、保北战役期间,他和朱建国对战役胜利起到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然而在胜利节节攀升之时,生死攸关的危险也悄然来临......

舍己为人,放弃逃走

1947年9月,国民党军统特务在北平破获了一起中共地下电台案。

彼时,特务们根据抄出的电台与文稿,顺藤摸瓜逮捕了诸多中共的情报线员。

其中不乏一些国民党将校级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势不容乐观,朱建国立马找到石淳商量对策。

最终两人一致商量决定,坚守岗位,按兵不动。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危险马上就要蔓延到自己身上了。

事实上,说起这次电台案,真是中共情报史上遭受的一次重大劫难。

它对应的情报系统,创立于西安事变后。

其从西安情报站起步,逐步扩展至全国,形成一张庞然大网。

在抗日阶段和解放战争初期,它的情报贡献居功至伟。

没想到却在反攻阶段折戟沉沙。

这件事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其不仅导致多地秘密电台被破坏,还使一百多名秘密人员遭到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10月,朱建国临危受命,接到去北平丰台指挥所任职的通知。

尽管他隐约感觉调令在这个节骨眼上来得十分蹊跷,但仍然选择坚守。

果然,他一到北平就被特务捕了。

石淳得知后,心想着恐怕下一个被抓的就该是自己了。

只不过当时特务还没能明确他的身份,所以没有马上逮捕他。

言外之意,石淳是有机会选择逃跑的。

但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石淳决定先抓紧时间,一个个通知地下党的战友们,让他们及时隐蔽和转移。

干完这件事,他惊惶不安的心才安定下来。

可积久成疾的肺病也终于撑不住发作,石淳住进了陆军医院。

很快,他就在医院等来了敌人的抓捕。

至此,国民党终于揪出了插在华北心脏上的五把尖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分别是,十一战区作战处处长谢士炎,代理作战科科长朱建国,军法处副处长丁行,情报参谋石淳,以及北平空军参谋赵良璋。

这五人是叶剑英和李克农在北平军调部期间发展的线员。

他们的存在,使得国民党在华北作战的部署被扒得干干净净。

得知这件事的蒋介石惊怒交加。

他第一时间飞抵北平,亲自处理案件。

要知道,他们皆是在抗日战争中立过功的英雄,军中影响力很大。

而且人前脚落网,中共新华社后脚就提出宣言,称要对国民党军队的秘密情报员予以奖励。

瞬时间,这五名北平军官被捕,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大家都说,连抗日英雄都“投共”了,蒋介石果然不得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闻这些话,蒋介石火冒三丈,令手下想尽办法一定要说服五人悔过投降。

当时,特务们先企图利诱。

他们承诺五人,只要供出同党,公开声明脱离共产党,就能官复原职。

对此,石淳等人嗤之以鼻。

紧接着,敌人便用上酷刑。

不过,他们还是一无所获。

只是肺病本就恼火的石淳,经受酷刑后更是孱弱不堪。

那段时间,他双腿都难以站立,只得躺在地上,不停咳嗽。

但尽管病重,石淳却仍在努力锻炼身体。

他不是怕死,而是想如果有机会出去,还能好好地为大众干一番事业。

狱友们后来回忆,都说他“是个视死如归的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虽不怕死,但总该放不下家人。

特务们又将五人家中妻小作为痛点,狠狠威逼。

只能说,他们低估了其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当时,丁行在狱中给刚诞生的儿子取名“令吾”。

意思是叫他记住父亲的囹圄生活。

石淳则因被关押,无法给父亲奔丧,便给兄弟写下一封家书。

“知父病不治去世,弟魂魄具飞,泪流了满面。一生之痛莫大于此......不是遭此时代,儿子会驾父亲出外一游,赏观外省风光。”

哀恸之情,溢于言表。

他多么想尽最后一份孝道,可革命大局在前,自身的小爱必须让步。

但小爱却融入了大爱之中,这怎么不算是一种至善大孝呢。

想必其父在天有灵,也会为之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计可施的国民党当局,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劝降计划。

1948年,蒋介石亲自下令,以泄露军机罪,将北平五人处以枪决。

五烈士从容赴死

1948年10月19日早上,南京中央监狱。

看守官兵敲响了关押石淳等人的牢房大门。

同行的还有典狱长。

这人与死神无异。

因为他除了执行大刑外,是从不来狱的。

监狱众人看到他,心里就阴沉下来。

只有北平五人仍能谈笑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看守挨个叫了他们的名字,并让各自把行李也一起带出来。

五个人或许早就料到这一天。

他们不约而同地换上了一件像样点儿的衣服,热烈地互相握手后,便昂首挺胸,大步往前走。

紧接着,看守先将人带到正所,五位同志并排而立。

典狱长宣读执行书后,留给众人一刻钟料理身后事。

当时,谢士炎喝了一杯酒,就到台阶下去晒太阳了。

朱建国给家里和狱友写了两封信。

丁行负手在那里悠闲徘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良璋和石淳,一直在低头沉思,似在回顾来路。

对他们而言,若说人生还有遗憾,那则是不能再为国效力了。

朱建国的信完成后,把笔一丢,叫来赵良璋和石淳:“来!喝一杯!”

三人爽快地一饮而尽,眼中坦坦荡荡,毫无惧意。

这时候,法警说时间到了,挨个给五人戴上手镣。

谢士炎向典狱长轻蔑地说了一句:“你们比我们不会活得长多少!”

然后,五位烈士头也不回地走向雨花台刑场,就像走在一条寻常小道一般。

“跪下来!”刽子手见他们仍面不改色从容而立,不满地大吼。

“我们从没有跪过,不要来这一手!”谢士炎开口说道。

其他同志亦摇头,横眉冷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刽子手说:“这是国家的法律,你们不能怪我们!”

“呵!什么法律!”朱建国不屑地嘲讽道。

“来!同志们!我们来呼口号!”谢士炎举起右臂,“中国共产党万岁!”

“新中国万岁!”

五个人坚定而雄壮的吼声,震撼着空寂的广场,甚至远远穿出了高墙之外。

这场景像一把尖刀,狠狠刺进在场人的心中。

当口号喊到第三遍,声音戛然而止,五烈士中枪倒下。

石淳这年刚刚30岁。

他们之中最大的丁行40岁,最年轻的赵良璋才26岁。

这件事过后,军法局走了好几个看守。

因为五烈士平常性情随和,跟大家关系都很好。

尤其石淳,他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从不悲观消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五烈士悲壮赴死那一幕的刺激下,有的人终于觉醒。

他们已明白真正该杀的,或许正是法庭上坐的人……

结语

1949年南京解放后,李克农立即派人寻找五位烈士的遗骨。

新中国成立,便将他们的英灵移葬到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雨花台是新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

北平五烈士是第一批进驻的烈士。

墓碑无言,但他们的故事却依然能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后人眼前。

那段潜伏暗战的岁月,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唯有真正的勇士才能谱写永垂不朽的传奇。

勇者无畏,至死无悔,致敬!

参考资料

郝在今.无名英雄在黎明前就义[J].炎黄春秋,2022(12):79-83.

《国家记忆》20220818北平五烈士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