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这是让全中国上下都悲痛的日子,我们伟大又敬佩的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当时中央人民广播台都发布了毛主席逝世这一重大消息,这对于我们中国所有人民无疑是场重大打击和损失。
毛主席逝世
在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开后,作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十分担心母亲的情况,便让自己的丈夫前往上海照顾母亲,那贺子珍在得知毛主席逝世之后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其实早在广播通报之前的半小时,贺子珍就已经知道了这一噩耗,党中央的人员也十分牵挂贺子珍同志,便马上派贺子珍的外甥女前往贺子珍的住处陪伴贺子珍。
后来她的外甥女是这样回忆姑姑的,姑姑知道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并没有掉眼泪,只是一遍遍地循环这则广播,她想不明白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到了晚上大家都睡觉了,姑姑却睡不着,在房间外面走来走去,还跑过来问我们主席是不是因为生病,为什么会突然去世。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贺子珍对待毛主席的感情是十分真切的,人死不能复生,贺子珍此时心中也十分悲痛,不能平息。
贺子珍
由于种种原因,贺子珍不能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她便将毛主席的照片放在家中,自己建设了小小灵堂,每天都对着毛主席的遗像鞠三个躬,贺子珍在接下来的几天情绪也是喜怒无常,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愿意出门见人。
贺子珍知道自己不能参加毛主席的葬礼后,便让自己的侄女和外甥女前往北京替她奔丧,当时贺子珍女婿的妹妹还回忆道,贺子珍当时不分黑夜的就往家里打电话,后来还跟自己的女儿李敏说你们父亲去世,儿女都不能在身边尽孝道,他好可怜……
这些都是不被外人所知道的,直到1979年的会议召开,贺子珍成为政协委员。
当天上海书记马上前往医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贺子珍,当时贺子珍内心十分激动,她对党和国家都充满着感激。
全国报纸都刊登了这一消息还附上了一张贺子珍与孙女孔冬梅看书的照片,直到现在人民群众才知道当年的女红军战士还在,只不过脸庞也被岁月留下了重重的痕迹。
贺子珍和孙女孔冬梅
在贺子珍正式成为政协委员后,她向党组织请求,希望自己能前往北京看看毛主席和天安门,这是贺子珍一直以来的心愿。
对于贺子珍的要求,上海政府没有办法定夺,于是向中央汇报了这一请求,那么贺子珍的要求到底有被允许吗?为什么贺子珍一直以来的心愿是去北京呢?
这还要从贺子珍在长征胜利之后去往苏联说起,当时的贺子珍本就在长征之中受尽苦难,再加上天气恶劣的原因,已有身孕的贺子珍不得不在生下孩子后将孩子抛弃,作为母亲,这无疑是对贺子珍的沉重打击,但作为红军战士她必须要以大局为重。
长征
在长征军队到达陕北后,贺子珍在这之前也是痛失了自己的孩子,当时心力交瘁,闷闷不乐,在之后更是产生了自卑心理,因为在达到陕北之后,人民群众已经对毛主席十分依靠和敬佩了,但也是这样,让贺子珍觉得自己与毛主席之间有了差距,每次看到毛主席被红军战士围起来讲故事时,她总觉得主席是那样的耀眼,而自己只是一介小小妇女没有什么知识底蕴,再加上长征的洗礼,更是容颜不再。
就这样,贺子珍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毛主席,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李敏前往苏联学习,毛主席当时还派人跟贺子珍联系,但是贺子珍却写下从此诀别的伤心之话。
直到1947年,贺子珍才从苏联回国,而之前被贺子珍带到苏联的女儿李敏也已经12岁了,回来之后的贺子珍就留在哈尔滨工作,到了1949年初,从哈尔滨前往沈阳工作。
不久之后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派人来接李敏和毛岸英前往北平,同主席一起生活,而贺子珍本来在后来可以一同前往北平,但是造化弄人,被党组织的工作人员要求不能再北平停留,就这样错过了和毛主席的见面机会。
直到1958年的夏天,贺子珍几经周折从上海前往南昌生活,也正是这趟南昌之行,让她和毛主席习时隔22年再次见面。
毛主席和贺子珍
1959年7月9日,贺子珍终于如愿以偿的和毛主席见上面了,或许是太激动的原因,贺子珍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流泪。
毛主席见状赶紧安慰贺子珍,过了许久,毛主席问了问贺子珍的近况和身体,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就像从前一样。
直到最后,毛主席才询问贺子珍为什么当初你一定要去苏联呢,语气中充满着遗憾,贺子珍哽咽住了,认为自己当时太不懂事才导致这样的结局,两人谈论了许久,分别时,毛主席表示明天还会再跟贺子珍谈谈,但没想到两人这一别就是永别。
第二天贺子珍被悄悄送下庐山,可能是因为这次见面的冲击也勾起了贺子珍的伤心往事,回去之后身体又开始出现不适,毛主席知道后,便让女儿李敏前往南昌照顾,在女儿的照顾下, 贺子珍的身体才慢慢好了起来,直到1963年才回到上海。
而到了1976年,毛主席的身子越来越差,李敏当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出入主席的住处,直到可以看望父亲后,李敏马上前往主席的住处,当时的主席已经有些精神恍惚,唤着李敏的小名字姣,嘴巴还说着你终于来啦,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看我,李敏只能强忍泪水,牵着主席的手。
就在李敏要离开时,主席吃力地做了一个圆圈的形状的手势,但是李敏当时并不了解父亲的意思,直到后来才得知,这个手势是指母亲,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就是“桂圆”。
毛主席和贺子珍
在弥留之际的毛主席,心中对贺子珍还是如此的牵挂,这又怎么不让人觉得感动呢?所以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虽然她不能参加毛主席的葬礼,但是她希望自己能去北京看一看,能看一看天安门和毛主席。
贺子珍的请求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中央的同意,在当时还专门派飞机前往上海,接贺子珍。
1979年9月3日,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被抬上了飞机,毫无疑问,贺子珍的心中是激动的,她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但鉴于贺子珍年事已高加上一路的博奔波劳累,她一下飞机就被安顿到了医院,直到9月8日,在毛主席逝世的三周年的前一天,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的陪同下,才前往天安门广场。
贺子珍又难过又伤心,她想到毛主席30年前就是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着新中国的成立,贺子珍在毛主席画像那凝望了许久,才进入到毛主席纪念馆。
毛主席纪念馆
一进门就能看到毛主席的坐像,贺子珍便 让李敏将早已准备好的花圈献上,花圈上还写着继承您遗志的字样,且不是以妻子的名义敬献,而是以战友的名义。
献完花圈后,贺子珍进入到遗体陈列室,时隔20年,贺子珍再一次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可再也没有办法与他交谈了,贺子珍失声痛哭起来,来之前医护人员就已经告诫了李敏不要让贺子珍瞻仰遗容的时间过长,以免悲伤情绪对身体不利。
眼见贺子珍的情绪愈发激动起来,医护人员赶忙将她送回休息室,但贺子珍看到了墙壁上印刻着毛主席所写的《七律·长征》,这更让贺子珍浮想联翩,她曾经陪毛主席渡长江踏雪地,陪伴在毛主席左右,酸甜苦辣一下子地显现了出来,这首诗不仅是描述毛主席对长征胜利的开心和激动,也是毛主席和贺子珍最难能可贵的美好记忆。
在休息好后,李敏又推着母亲在水晶宫绕了3圈,还拍下最后一张与毛主席的“合影”,
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最后“合照”
离开天安门广场的贺子珍,还频频回头,大概贺子珍想把这一切美好记忆都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吧。
她的外孙女孔冬梅之后还曾在多个场合提及外婆当年去毛主席纪念馆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外婆在纪念馆门外的回眸,外婆当时没有十分落寞,反而看上去很平静,有种岁月安好的感觉,孙女孔冬梅还表示外婆和毛主席的感情确实拥有不能相交,但我认为不管是贺子珍作为毛主席的妻子还是战友,即使是平行线不会有相交点,但也始终会保持平行状态,就像他们直接的距离,永远不会遥远。
贺子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因为病重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鉴于贺子珍的特殊身份,邓小平下令所有的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并且骨灰要放在一室。
4月25,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举行,气氛十分沉重,也有许多人压抑不住自己的悲伤,痛哭流涕,一代女红军战士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毛主席作为最高领导人对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是不无法估量的,但作为主席的前任妻子和革命战友,贺子珍对我国的贡献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
在那个战争硝烟弥漫的时代,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纯粹真挚爱情让我们落泪,他们的革命友谊更让我们心生敬佩,让我们致敬毛主席和贺子珍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