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博提醒我,胡锡进回来了。互联网舆论板块回到了从前。翻了翻,他的返场秀是在10月最后一天的18:52分,距离新闻联播还有八分钟。

知道这个消息,心情还是高兴的。回想老胡在互联网上发挥的余热,总体功大于过。原因在于老胡是有底线的,而很多跟他似乎在一起站队的不少人却是一直在突破底线的。有底线就比没底线强。尽管老胡也是我的批评对象,但是有底线的老胡,仿佛就是一个久经训练的互联网弹簧,能够平衡左和右的力量。尽管手段过时了些,拙劣了些,常露骑墙之态。但是他是有底线的。

老胡的底线就是不反智,不开倒车。这点尤为难得。与胡锡进相比,司马南等人堪称恶之花。也因此“抛掉视频上街去”的司马南屡屡挫败,在河南被人质疑何时去美国,在哈尔滨,被女孩指出久闻您臭名远播。

不难预料,如果是同样的处境下,胡锡进就不会受到同样的诘难。就因为胡没有太多的“硬伤”。如果非要找一个,那就是之前的胡锡进在行文风格上,比较容易激动,喜欢用感叹号。

满血复活以后,我注意到胡锡进的行文风格温和多了,甚至在开篇的最后谈到了安排自己晚年的事情,让人动容。老胡也似在做述职报告般写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如同一封封信,款款温柔。看来老胡是真的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本人对感叹号的使用是极为克制的,感觉感叹号的发明者是为了帮助表达不利索的人,可以拿一个符号来提高声量。感叹体也已成为占豪等互联网大V们的标志性标点符号。我匆匆略过,每次都感觉像过了一场闹市。看上去热闹,却一无所获。神经紧张地不行。后来我每次看到感叹体的文章,都会自行绕过,绝不打开。因为它暗示着内容质量的贫瘠。

只有回归平实的表述,表达者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内容上,而不是非要在标题上一鸣惊人。

之前的老胡也是感叹体的惯用者,每当他感觉到需要在气势上压人一头,在安全区里彰显个人勇气的时候,就常常兴高采烈地用上了感叹号。这可能是他的一个表达习惯。如果不感叹,别人怎么知道他较真了,激动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称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的胡锡进的文风本身也说明了不少东西。文风的背后是精神气质,剑拔弩张、声嘶力竭的文风,折射着此人最近一段时间比较亢奋。如文风都开始温和了,则意味着他在沉默的时间里,的确也思考了许多。我承认我在调侃老胡。

不管怎样,老胡回来,总归是一件好事。

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于胡锡进,也应该这样。尽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他能够发声,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我注意到,老胡的最近几条微博都开始关注他自身了,虽然还是有很多宏大叙事的行文惯性,但终究是一件好事。只希望他的重新上线给互联网带来的不是更多的硝烟,而是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