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萦绕在每位援藏干部人才心头的问题。
对山东省济南市第九批援藏干部领队、时任白朗县委常务副书记李盛利而言,答案或一样,或不同——
“进藏为什么?”是清晰明确的,援藏既是组织交办的政治任务,也是为了给藏族同胞多办好事。
“在藏干什么?”是需要探寻的,经多次调研,济南援藏确定了援藏工作“由‘输血’转向‘造血’、由依靠有限力量转向汇聚全社会力量、由过去‘撒芝麻盐’式援助转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由单向对口支援转向加强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思路。
“离藏留什么?”是经时间检验的,1121个日夜,李盛利带领济南市援藏干部管理组擦亮“白朗蔬菜”品牌,探索乡村振兴“白朗样板”,点对点精准对接各项工作,不断深化两地交流合作,用实绩向援藏事业交出了圆满答卷。
2020年,济南市援藏干部管理组在国家第九批援藏中期评估评比中,排名县区组全国第二名;2022年7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援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李盛利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第九批援藏表现优秀个人”;被日喀则市委、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并授予“第九(七)批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称号。
图为2019年9月11日,李胜利(右)与白朗县敬老院老人共度中秋佳节。受访者供图
擦亮产业“王牌”“西藏蔬菜看白朗”享誉高原
日喀则白朗县,平均海拔超4000米。
白朗蔬菜是山东援藏重点产业。近三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援藏人携手当地干部群众,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倾注大量心血,逐步叫响“西藏蔬菜看白朗”的招牌。
“咱的蔬菜大棚怎么样了?”每每面对援藏前辈的关切,李盛利都能底气十足,从容应答。
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翻开“成绩单”,一目了然——
在历届济南援藏管理组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李盛利带领援藏团队接续奋斗,邀请山东农科院团队,量身定制《白朗县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投入1.1亿元建设智能联栋温室、建成果蔬种植核心区、实施精品果蔬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等产业项目,实现生产、加工、配送等全链条覆盖。成功打造西藏首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首个出口蔬菜备案基地,助力珠峰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成功申报为4A级景区。
三年间,白朗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5万亩,产量超过6万吨,产值超过1.8亿元。全县7000多农户中,有1500多户、1万余人参与蔬菜产业,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产业发展了,群众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盖新房、买新车、换家电、去旅游已不再是村居中的“新鲜事”。
口袋变鼓了,人们观念有了明显转变,饭后钻大棚,主动学种植,闲时去卖菜,在劳动中收获幸福成为“平常事”。
壮大白朗蔬菜“天域绿”的同时,李盛利还整合资源打造“五彩天域·有机白朗”品牌,推动优势叠加、抱团发展,协调在济南举办白朗县重点产业品牌战略发布会,白朗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白朗样板” 探索走出高原乡村振兴新路子
闲暇之余,李盛利喜欢去各村居转转,看着农牧民或在广场载歌载舞、或在公园休憩畅聊、或在大棚采摘果蔬的画面,心中总会升腾起满满幸福感。
白朗是西藏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区,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把山东的先进经验带到受援地、让好做法惠及更多群众,成为济南援藏管理组重点工作之一。
李盛利认真研究全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多年乡镇工作思考,创新提出“制定一个方案、出台一套标准、建立一项机制、打造一批样板”的“四个一”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白朗样板”。
先后牵头起草《白朗县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制定符合高原发展实际的“五个振兴”示范标准,遴选8个示范村列入援藏“十四五”规划,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样板村项目。
先后协调争取投入援藏资金2.37亿元,圆满完成涉及美丽乡村、城乡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多个重点领域34项107个子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和资金拨付率全部实现100%……
一个个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村“破土而出”,直观展示着乡村振兴“白朗样板”建设成效。
架好“桥梁纽带” 深化鲁藏交流合作提升造血能力
如何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是援藏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李盛利与团队致力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帮助当地群众更新发展理念、学习生产技术,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并创下济南援藏工作多个“首次”——
首次提出“党建援藏”理念,建成覆盖全县基层党组织、连通全县党员的信息化平台123个,与山东省“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白朗县各乡镇村山高路远、党组织分布分散带来的管理难题。
首次派员赴济开展长期精准培训,实现了由走马观花向实地蹲点、学用分离向即学即用、短期交流向长期合作的转变。先后开展各类培训27期669人次,学员返藏之后,均成为带动白朗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
首次实现白朗县在校师生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儿童先心病、斜视弱视和白内障筛查的“四个全覆盖”。帮助白朗县卫生服务中心填补建院60多年来没有皮肤科专业空白。
此外,李盛利带领团队积极推动“鲁商入藏”“藏品入鲁”,促成白朗与济南9家企业签约,落地资金超1.7亿元;组织20余家白朗企业参加山东省文博会和国际种博会;在济南建立仓储和藏品体验展销中心;在山东省、济南市总工会APP上线白朗县消费扶贫产品专栏,推动白朗特色产品快速进超市、进餐桌、进家庭,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
执笔无悔答卷 以真情实干砥砺奋进之路
舍小家、顾大家,是责任,是情怀。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自古忠孝难两全。
工作之余,李盛利也总想念年过古稀的母亲、操劳家事的妻子、正上高中的女儿。
每当回想起临行前,母亲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啊,你是党的人,凡事都要以国家为重”,李盛利便会把对家人的牵挂化作爱心,把对家乡的思念化作动力,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人、干好每一件事。
有个叫扎西加南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生活困难。李盛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从高三心理辅导,到大学生活费用,再到毕业后职业规划,李盛利事无巨细,一步一步帮助这个大男孩重拾自信,逐梦未来。
“李叔叔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扎西南加逢人就说,“我也要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21年清明节,忙完工作已是半夜,李盛利找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朝着济南的方向,重重地跪下去——三年援藏,体重从160斤降到128斤,他没觉得苦;与高原反应斗争,常年借助药物克服身体不适,他没觉得苦;但母亲住院、妻子陪床、女儿住校、没人给父亲扫墓的时候,他真切感觉到了相隔八千里的苦。
那晚,这位山东汉子,释放着情绪,哭得像个孩子……
真情换真心,实干赢民心。李盛利还清楚地记得,在白朗最后一天的场景。“乡亲们从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80公里之外的乡村、坐车两三个小时,自发赶到援藏公寓,只为献上哈达,给我们送行。”李盛利说着,红了眼眶:“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我们付出再多都值得!”
援藏归来,时光荏苒。李盛利常常梦见白朗的人和事,那片土地已经成为他一生的牵挂,更成为他继续向前的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他将带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继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全力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