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筠:超扁平作品展
藝術家
林子筠
策展人
梁潔雯
主辦單位
官樂怡基金會
澳門美術協會
澳門青年美術協會
展覽日期
2024.10. 30 -11. 09
開放時間
10:00-19:00(一至五)
15:00-19:00(六)
展覽地點
澳門官樂怡基金會畫廊
前 言
林子筠,澳門藝術家兼策展人。早期受到澳門著名畫家黎鷹老師的水彩啟蒙,借鑑旅澳俄國畫家史密羅夫(George Vitalievich Smirnoff)的透明水彩技法,慚慚形成自己獨特的作品風格。她早於學屆繪畫比賽漸露頭角,中學期間便先後獲得五屆全澳學生繪畫比賽(簡稱為學屆比賽)中學組一等奬兼獎學金的殊榮,及後考上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從此踏上藝術之路。
林氏分別於二○○五年及二○一七年創作色彩明快的城市水彩作品——澳門節慶系列及土生葡菜系列,受本地視覺文化薰陶,以水彩語言結合生活感知,帶出豐富多彩的中西節日慶典和獨特飲食文化氛圍。個展有 “遊 · 畫——林子筠作品展”(二○○九年) 及“食 · 畫——林子筠個展”(二○一七年)。林氏水彩以疊色、渲染、流淌及縫合等技法結合生活感知,以鮮亮的色彩搭配,高純度原色塊結合水劑在畫紙上恣意流淌,水痕自由地重叠、渲染產生碰撞,她對形的塑造以扼要概括進行提煉,從不拘泥於多餘的細節。觀林氏作品心情愉悅,鮮明奪目強調透明水彩的特性,同時顯露她對環境的細緻觀察和水性媒介轉化圖像的絕技。林氏水彩作品一直備受關注,曾獲澳門文化局邀請代表澳門到國內外參加大型展覽,如“沐光而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景水彩畫展”(葡萄牙 · 里斯本)、“移動之間”(新加坡)、“繁花盛京——澳門新銳藝術家聯展”(澳門 · 上葡京)。除了藝術家身份外,她還是一位策展人,代表性策展項目有“GENESIS喜 · 始——當代藝術裝置之旅”(澳門 · 銀河藝萃)。
近年,林氏關注城市和文化發展,以“超扁平”嶄新藝術面貌表現內心的期許。“超扁平”(Superflat)的概念最早沿於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先生,他提出:“營造與人眼相似的立體視角,建造一個扁平的世界,但在扁平中卻又有某種程度上的縱深。”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對現今大眾文化內涵扁平並欠缺深度的反思。今次林子筠的“超扁平” 建築物系列將澳門具有歷史文化而被世人忽略的建築物,理性地將重要的結構和比例提煉成方塊符號,以鮮亮的色調和多元的肌理將建築重塑,藉此對城市建築的追憶和情感壓縮為“超扁平”系列,回應現今澳門城市建築文化景觀的變遷。
本次在官樂怡基金會畫廊展示的十幅真跡創作。這系列的城市視覺文化圖式如愛都酒店、紅街市、十六號碼頭、南灣舊法院等,她希望藉着這些城市地標性建築物昔日的歷史意義喚起大眾的關注,故作品都以建築物落成的年份為名。正如她所言:“當記憶圖像從虛幻到真實進行實體創作時,顏料的色點聚散,景象如洋葱般一層一層的扒開再結合,有序疊式的滲透、瀰漫,最後化成單幅重複疊印到畫布上。”這種多重疊噴的創造方式源於當年水彩畫的造型邏輯,將水彩的層層疊染轉化為手工製版的重疊噴繪,以界、染、噴、灑、滴、拼、刷、割、燙等技法糅合肌理的點綴,把歷史留下的歲月質感以層層覆蓋的拼砌及噴繪形化出來,大膽開拓了全新專屬的藝術風格。今次展覽除了是林子筠近年的自我感悟,也是一次藝術轉型的總結。
逆光的時候,我們只看見剪影——僅剩下——形。林子筠的“超扁平”系列意味着藝術路上回歸事物的本原。只要保持藝術追求的心態,是為下一個轉角開拓更寬廣的視閾。
策展人 梁潔雯
作品欣賞
《1929》布面丙烯 100 x 100cm 林子筠 2024
《1936》布面丙烯 80 x120cm 林子筠 2023
《1941》布面丙烯 100 x100cm 林子筠 2024
《1941》布面丙烯 100 x 100cm 林子筠 2024
《1951》布面丙烯 180 x90cm 林子筠 2024
《1952》布面丙烯 120x80cm 林子筠 2024
《1962》布面丙桸 120x80cm 林子筠 2024
《印記》尺寸可變 林子筠 2024
藝術評論
我的創作以城市文脈為基礎。早期水彩作品以隱性形態的風俗節慶切入,通過家傳戶曉的形象承載城市形成的人文風貌。近年,回應後疫情時代的反思,關注顯性形態的真實轉變,這些伸手可及的可見要素,正慢慢隨者時代巨輪進入另一個迴轉,我希望透過這些作品,表逹個人精神世界對城市幾何和建築文脈的代入和虛擬二維構建,引發觀者重新認識及思考情感和景觀存在的真正意義。
——藝術家林子筠自述
『超扁平』 (Superflat)的概念最早緣於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先生,意指對現今大眾文化內涵扁平並欠缺深度的反思。今次林子筠的“超扁平”建築物系列正正就將澳門具有歷史文化而被世人忽略的建築物,理性地將重要的結構和比例提煉成方塊符號,以鮮亮的色調和多元的肌理將建築重塑,藉此對城市建築的追憶和情感壓縮為“超扁平”系列喚起大眾的關注,回應現今澳門城市建築文化景觀的變遷。
——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梁潔雯
子筠近年題材是澳門一些特色設計建築物,畫面以對稱置中的構圖,將建築物的正面放在畫面的正中,「扁平化」的處理手法令建築物呈現出像建築設計圖則的效果。由真實的建築轉化為虛幻記憶,這系列作品是藝術家對城市生活、時代記憶的曾經印記,畫面的顏色與處理,或會令人聯想起普普藝術(Pop Art)與塗鴉藝術(Graffiti),或者是藝術家對城市建築被過度表面化消費的一種反思?
——著名建築師呂澤強博士
林子筠緊緊抓住某一樓館的屋簷、門窗、柱式、外表肌理特徵做深入表達,如《1941》中歐式百葉窗,自然流淌水漬及細膩變幻色性,又如《1929》中牆飾、門窗、房簷,物體造型與圖像構成之巧妙,空間之無際,再如《印記》是無數重複產生的萬物循環往復的感受,這些都使「超扁平」走出了語詞本身的意義,原本看似平面的藝術完全走向了生動活潑的立體世界,走向了人生至關重要的精神世界,這就是一種不平凡的『超扁平』世界。
——浙江理工大學美術系教授莫小也
展覽開幕
由官樂怡基金會與澳門美術協會、澳門青年美術協會聯合主辦的「林子筠:超扁平作品展」於本月三十日星期三下午六時三十分官樂怡基金會畫廊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出席主禮嘉賓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白冰副部長、澳門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戴祖義主席、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代廳長黃琼娥女士、澳門美術家協會黎鷹主席、澳門歐洲商會理事會Mr Pedro Cunha官澤中主席、澳門美術協會陸曦會長、澳門科技大學吳衛鳴特聘教授、浙江理工大學莫小也教授、澳門官樂怡基金會創始人Dr Rui Cunha官樂怡博士、藝術家林子筠及策展人梁潔雯。
林子筠,澳門藝術家兼策展人,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早年受到澳門著名畫家黎鷹老師的水彩啟蒙,受本地文化熏陶結合生活感知,後來以明快鮮亮的水彩風格創作澳門節慶及土生葡菜系列。個展有 「遊‧畫 -- 林子筠作品展」(2009) 及「食‧畫- -林子筠個展」(2017) 。林氏水彩作品備受關注,曾獲澳門文化局及企業邀請代表澳門到國內外參加大型展覽,如「沐光而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景水彩畫展」(葡萄牙‧里斯本2023)及「移動之間」(新加坡)。除了藝術家身份外,她還是一位策展人,代表性策展項目有「GENESIS喜‧始 - 當代藝術裝置之旅」(澳門‧銀河藝萃2024)。
作為林子筠的恩師、澳門著名水彩界一代宗師的黎鷹老師感慨地發言說:「林子筠剛跟我學畫時,發現她很有想法,亦很專注堅持,這個格讓她在不同領域的學習也有所長進。子筠對周遭有很強的觀察力,所以她從小就跟我一起出外寫生。記得她在學生時期中學六年內就奪得五屆的全澳學屆比賽的大獎,成績亮麗,後來看到她不斷挑戰自己,努力建立自己風格,今日我好開心見到這系列全新藝術語境的作品。祝願她建立標誌性風格,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藝術家林子筠稱「我的創作以城市文脈為基礎。早期水彩作品以隱性形態的風俗節慶切入,通過家傳戶曉的形象承載城市形成的人文風貌。近年,回應後疫情時代的反思,關注顯性形態的真實轉變,這些伸手可及的可見要素,正慢慢隨者時代巨輪進入另一個迴轉,我希望透過這些作品,表逹個人精神世界對城市幾何和建築文脈的代入和虛擬二維構建,引發觀者重新認識及思考情感和景觀存在的真正意義。
(左起:策展人梁潔雯、浙江理工大學莫小也教授、澳門美術協會陸曦會長、澳門美術家協會黎鷹主席、澳門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戴祖義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白冰副部長、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代廳長黃琼娥女士、澳門歐洲商會理事會Mr Pedro Cunha官澤中主席、澳門科技大學吳衛鳴特聘教授、澳門官樂怡基金會創始人Dr Rui Cunha官樂怡博士、藝術家林子筠)
(左起:澳門官樂怡基金會創始人Dr Rui Cunha官樂怡博士、藝術家林子筠、策展人梁潔雯、澳門歐洲商會理事會Mr Pedro Cunha官澤中主席)
這是林子筠第三次個人展覽,除了在官樂怡基金會畫廊展示十幅真跡創作外,還有文創項目的《超扁平建築胸針》和供現場觀眾互動體驗的“超扁平1962”的版式圖章名信片供現場觀眾體驗製作。
今次展覽除了是林子筠近年的自我感悟,也是一次藝術轉型的總結。現場高朋滿席,吸引了美術界重要嘉賓及觀眾逾百人,藝術氣氛濃厚。展期至11月9日,免費入場,歡迎大眾觀看。
開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