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壮举完成以后,中原和华中两个野战军直逼国民党心脏,这让国民党方面大惊失色。
于是抽调重点兵力在徐州一线布防,想要正面战场上再和解放军较量一次。
据统计,当时整个淮海战场上,国民党一共投入了80多万精锐兵力。
可结果他们却输得很惨,不但战略意图完全失败,连自己的王牌兵团总司令也被解放军俘虏。
只不过这个被俘的司令运气不错,不但顺利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后来还成为了我党的政协代表,经常在主席台上发言。
一次活动中,他正在台上讲话,忽然台下有个身穿军装的人一脸不爽的愤然离席。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两人之间又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佃农出身的铁血将军
现如今湖北的红安特别出名,是中国赫赫有名的第一将军县,新中国历史上,光是从红安走出来的将军就有223位。
可在清末民国的那个年代,红安地少人多,无数的老百姓都挣扎在生死线上。
刘昌毅就是这些贫苦人民中最普通的一员。
刘父刘母都是当地最老实本分的佃农,依靠着种地获得的一点微薄收入,勉力养活着大大小小九个孩子。
这让从小就没有吃过饱饭的刘昌毅懂事的非常早,刚能拿得起锄头,他就已经开始跟着干活了。
可在地里面刨食吃太难了,所以父母咬牙安排刘昌毅去学习裁缝手艺。
之所以这个好事情能够落在刘昌毅的头上,还是因为他曾经读过3个月的私塾,多少认识一些字。
刚跟师傅学习的时候,刘昌毅特别的认真,想着要多挣些钱好改善家里的窘境。
可结果干了好几个月他不但没有挣到一分钱,很多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这让刘昌毅的心中非常的憋屈,开始冒出了其他的念头。
十五岁那年,刘昌毅听人说附近有一支红军队伍要扩军,于是他二话不说约了家乡的几个好友,一起参加了革命队伍。
别看当时的刘昌毅年纪不大,可胆子确实不小,不但敢硬怼招兵的干事,而且还敢找老兵要烟抽。
当然刘昌毅没有忘记自己当兵的初衷,每一次部队训练的时候,他总是练得最刻苦,也是最认真的。
这让刘昌毅很快的就冒出了头,成为了新兵里面第一个当上排长的人。
到了17岁的时候,刘昌毅已经成为了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不但加入了共产党,而且还参加了所有的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刘昌毅进入了大名鼎鼎的三八六旅担任侦察科科长。
因为每一次都能够出色的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所以刘昌毅很快的就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太行第三军分区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刘昌毅更是一个人带领自己的队伍前往了豫西地区,在日寇的眼皮子底下开辟出了一大块抗日根据地。
只可惜后来延安的党中央为了不引起内战,让刘昌毅主动从中原地区撤了出来,将这一片成熟的根据地拱手相让。
可这种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个人得失的行为,不但没有换来国民党政府和谈的诚意,反而让他们更加的咄咄逼人。
于是国共双方爆发了内战。
当时已经在中原成功突围的刘昌毅所部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多次被国民党军队调集重兵围剿。
可每一次刘昌毅所部都能够巧妙的脱身,并顺手狠狠给敌人来一下阴的。
这把国民党围剿部队气得够呛,后来干脆悬赏五万大洋想要拿下刘昌毅的人头。
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的,一直到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时候,他依旧还是敌人最为头疼的对象。
活捉地方总司令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方面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以后,国共双方的攻守局势彻底发生了逆转。
这可不是蒋介石以及国民党高层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们召开了高层将领会议,讨论如何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先机。
当时国民党几大“剿匪”总司令都参加了会议。
有“小诸葛”之称的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还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守江必守淮”。
虽然说的很好,但白崇禧的心中也非常的明白,这场仗不好打。
所以后来蒋介石想要任命他为战役总指挥的时候,他找各种借口推辞掉了。
无奈蒋介石只好让徐州的“剿匪”总司令刘峙担任战役总指挥一职。
可以说,从刘峙上任的那一刻,这一场战争国民党就已经失败了。
这实在是因为刘峙这个人除了排除异己,溜须拍马以外,别的本事基本上没有。
他能够被蒋介石所倚重,靠的就是不断的送钱以及滑溜的嘴上功夫。
果不其然,在刘峙的胡乱调动之下,本来就漏洞百出的国民党防线更加的混乱了。
尤其是黄百韬兵团被全歼以后,国民党方面更加的顾此失彼。
此时的刘峙完全方寸大乱,除了不断把部队召回来死守徐州以外,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
如此昏招迭出让中原野战军大喜过望,瞅准时机重兵围剿黄维所带领的第12兵团。
国民党第12兵团可不简单,全军装备的几乎都是美式军械,号称是国民党内部最能打的一个兵团。
但就是这个最能打的兵团,却在双堆集被我军层层包围。
在激战半个多月之后,整个12兵团遭遇切割全歼,黄埔一期出身的兵团司令员黄维也在逃跑的时候被刘昌毅的部下抓住。
好笑的是黄维被抓以后还挺不服气,说解放军不按照套路出牌,要是正面对抗的话,他是绝对可以战而胜之的。
这样幼稚的话语让刘昌毅直接无语了,这样的人竟然还能够成为兵团司令员,国民党也真的是大势已去了。
再相逢的不满与和解
其实黄维这个人还是有点真本事的,不然也不可能被蒋介石委以重任。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黄维打过不少的硬仗,没有丢中国军人的脸。
他可以算是国民党内部比较少有的恪守底线的职业军人。
只可惜此人从上学的时候就有些固执,打仗也比较死板,因此不少同僚都称呼他为“书呆子”。
在被俘以后,黄维接受了战俘管理所的改造。
一开始黄维也是很不配合的,想着要早死效忠党国。
在这种自暴自弃的境况下,他患上了极为严重的结核病。
我军的医疗人员并没有因为他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就对他不闻不问,而是积极的为他治疗。
这样无私的举动让黄维的心里面慢慢的受到了感动,开始主动配合了起来。
尤其是新中国最困难的那三年里面,战士们经常吃草根野菜,但他的伙食基本上顿顿不离肉。
将心比心之下,黄维彻底被感动了,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75年年底的时候,他获得了特赦,被党中央安排到了政协里面去工作。
这期间黄维还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着老家的人民在新中国彻底翻身富裕了起来,黄维高兴的同时心里面五味杂陈。
因为工作当中任劳任怨,而且还反应了不少国民党内部机密的事情,所以黄维也慢慢受到了褒奖。
1983年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更是被选为了政协常务委员。
当时已经是开国中将、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将军也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
只不过他当时坐在台下,而曾经是自己阶下囚的黄维却坐在台上。
这让刘昌毅的心里面不是个滋味,于是愤然起身就想要离开。
黄维也是看到了刘昌毅的身影,见“老朋友”脸色不对,他自然明白是因为什么。
于是快步走过来拉住了刘昌毅的手,声音诚恳的说起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最后黄维笑着说道:“我还真的要多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帮助,我怎么可能站到人民的一边,努力的为人民服务呢。”
黄维的真心话让刘昌毅的心中的不满瞬间就烟消云散了,两个人拉着手会心的大笑了起来。
这件事情也让两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黄维去世以后,刘昌毅还专门让人去送了花圈。
结语:
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军将领大多都是直性子,有什么就说什么,党性是非常强的。
但同时他们的心胸也是非常开阔的,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刘昌毅如此,其他的革命先烈们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他们如此不计个人得失的全身心付出,才让新中国可以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快速的发展起来。
当然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像黄维这样浪子回头的人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很多时候选择错了不要紧,只要能够及时的改正过来,什么时候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