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最终结果落幕,达摩院官网也对曾闹得沸沸扬扬的预选赛中第12名的姜萍及其指导老师违规的情况做出了说明。更重要的是,说明中提到“这也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当时我曾写过两篇文章,2024年6月22日,;6月25日,”。很早时就有网友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认为我是认定了姜萍成绩是真的,准备“打脸”,但我也很早就不断回复纠正这些网友的看法。核心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1. 我当时内心深处不仅认为姜萍的成绩不太可能是真的,而且认为“团队协作”是一个普遍现象,包括那些顶尖学校的顶尖的数学高手中间,都普遍如此。只不过真正的数学高手们团队协作不太容易露馅,而姜萍只是馅露得太大了而已。但是,在当时的时间点,如果直接在文章中去认定姜萍的成绩不是真的,这样又会显得是欺负弱者。即使在今天已经真相大白的情况下,我依然希望媒体不要对这个17岁的贫困家庭女孩子过于苛责,虽然不能否认她有错,但在此事中她在事实上受到的处罚已经远远超过了她本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她已经地法拜托成为舆论漩涡中心的事实,而最主要的责任人并不是她。她的指导老师也受到了单位一定的处分。最重要的是,人们不要仅仅只是关注他们的违规问题,而是要从最全面的事实情况来看待,他们两人并不是这个事件中真正的问题所在,也不是主要问题所在。我很赞同当时抖音上一位名叫“恶少商业思维”的播主在6月28日的视频,并且早就在留言回复中提供给了网友。该视频介绍了另一位很专业的网友,对参赛者分数相关性分析展现出来的,“团队协作”普遍性的明显嫌疑。不能绝对地说每一个参赛者都有团队协作的问题,但也差不多可以用“不是每一个参赛者都进行了团队协作或加入了学习小组”来表达。
2. 最重要的问题是检验的方法,我不仅在文章中提出了数学能力是非常容易获得检验的,而且赞赏了浙江大学邀请她去数学暑期班的做法。这样既回应了当时对浙江大学不及时破格录取姜萍的指责,又可以避免匆忙作出决定导致的风险。
3. 一文中给出了一个数学证明,其结果并不是说她成绩一定是真的,而是:要么是真的,要么不是真的,关键在于如果不是真的话,所有当时为她站台的部门和人员将会面临“丑闻结果”。这个数学证明过程是善意地提醒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此时此刻,如果匆忙地认定此事为真,并匆忙地为她站台可能面临的严重且尴尬的后果。
既然我自己一开始就很清楚指出了这个后果的巨大风险,并且最主要的证明过程就是要指出这一点,我自己怎么可能会在当时盲目地去为她站台呢?如果看不清这一点的人,有资格和能力来“打脸”吗?
我一再地强调这个考试的规则虽然规定了相互协作是违规的,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监督的任何方法。所以,一看这个考试规则,就该明白如果参赛者不进行相互协作的话,肯定是劣币驱逐良币,一定会在比赛中吃亏的。所以,很快团队协作一定就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达摩院的官方说明中也清楚承认赛制不完善、管理不严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达摩院是早就意识到这个潜在问题,我是尽量从善意的角度为他们进行了辩护。这个赛制本身就是采用“‘宁可错奖3千作弊者,也绝不遗漏一个天才’的策略”。而不是采用“宁可错埋3千天才,也绝不允许一个作弊者混入”的策略。只是谁也没想到出现姜萍这么偏离常规的结果。
当一个事件出现社会群体严重甚至极端对立的时候,要理性和清晰地表达事实情况就会是极端困难的。所以,用理解和肯定的方式来指出问题,用最严格的证明其为真的方式来指出可能会是假的后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和艺术。但绝大多数好事的自媒体人往往采用的是:把自己打扮得如同圣人一样对他人进行人格攻击、追究责任、打赌等极端方式迅速地简单站队,这只会加剧社会对立和撕裂,而又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现在又有一些媒体人把自己打扮得如同圣人一样,要求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你以为当事人只是姜萍同学和她的指导老师吗?“团队协作”(此处不说“违规”)的人只是他们两个吗?你如果自己参赛,是否能保证你自己在明知道那种比赛规则下不去进行这种协作?在高考等有特别严格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都依然不断有人作弊,完全没有任何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进行比赛,你怎么可能指望没有人作弊?
4. 人们当然可以质疑,但质疑的方法必须 是科学的。 现在我依然强烈地、甚至更强烈地强调这个观点。 不要一遇到事情就急于去站队,只关注支持谁反对谁,而是充分考虑专业的、科学的检验方法。 这才是作为专业人员、媒体和吃瓜群众应当从这个事件中真正需要得到的教训。 不要以为今天的结果就证明当时质疑的人是正确的,他们的质疑方式依然是完全错误和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尤其要坚决反对的是仅仅以人家是中专生就去作为证据进行怀疑。这个不是不能作为一个疑点,但“疑点”与“证据”是有显著区别的。
尤其对大多数进行质疑的专业学者们,根本就没去查最原始的信息出处就开始发言,我也不能认同。
5. 达摩院这个活动本身的目的,是希望能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我们国家目前正进入创新、甚至原创的发展新阶段。如果采取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瑕疵的态度,那就会过于严苛地阻止创新和天才的出现。要想让创新的人才和原创性的科技成就出现并生长,就需要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宽容。但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也应不断提升判断、检验和扶助能力,关注科学地判断和检验的专业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在科技上外行或不太在行,但对吹毛求疵特别在行的媒体人,放肆地过度放大部分枝节事端的行为,更加需要引起人们的警惕。今天还在继续苛责他们两人的媒体人,事实上是在模糊真正重要的问题。我是当时指出真正问题所在的极少数媒体人之一。很多人甚至直到今天达摩院已经公开承认其规则存在问题并道歉的情况下,还在把主要甚至唯一关注点只是放在姜萍同学和她指导老师身上,这唯一证明的就是这些人根本不具备讨论这个问题的基本资格和能力。正如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如果你不是一个数学天才,就不要来谈这个事情,结果只是不断地去证明自己真的不是数学天才。有这个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