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的总参谋部可谓最难干的大部,前几任总参谋长在职的时间都不长。从粟裕开始,后面四任总长都是非正常调任的,位高权重的同时风险并存。

而且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即两位出自华北军区的总长聂帅和杨成武,在职的时间都只是代理,但后继者一上任就是正职。

杨成武是因为毛主席在询问林总时,林总考虑到杨成武是自己的老部下,而之前的总长不是元帅就是大将,为了避嫌也考虑到资历,就向毛主席提议加个“代”字。

聂帅的情况跟杨成武不同,按他的地位,直接担任总长任何人都不会有意见,既然如此,为何他又代理了数年未转正,而接着负责总参的粟裕直接就是总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面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徐向前元帅。新中国成立后,徐帅担任了首任总长,但是他的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解放太原的后面阶段他都已经挂着吊瓶在指挥了,身体不允许他再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

所以主席让他安心养病,总参这边的工作就暂时交由聂帅来处理。也就是说,那几年里总参谋部的实际负责人虽然是聂帅,但最高领导名义上一直都是徐帅,除非要将徐帅撤职,聂荣臻的那个“代”字才能去掉。

而徐帅没犯什么错,毛主席又非常欣赏徐帅的才华,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出来主持总参工作,所以就一直让徐帅挂名。

有些人认为粟裕后来接替聂帅时,直接就是正职,背后的原因在军事能力,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单论军事方面聂帅不如粟裕耀眼,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华东打出过多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淮海战役又指挥歼灭蒋军的最后精锐主力,加快了解放全国的脚步。

而聂帅在华北前期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是朱老总前来整军后才止住颓势,后面大部分时间也在跟傅作义僵持对峙,直到东北野战军入关才秋风扫落叶。

但建国后的总参谋部并不是单纯只为军事,更在于统筹。毕竟进入建设发展阶段后,一切都要按照正规化发展,很多事情要有一个完善的流程,这里面就涉及到上上下下的关系梳理。

聂帅的资历摆在这,他想要推进什么事都很简单,这一点比起粟裕来更有优势。且聂帅只是不擅长军事,并非没有能力,否则怎么可能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聂帅仅仅带着少量人马在五台山扎根,后来就发展出了晋察冀根据地,用了几年时间发展出了那么大一块地盘,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力,这就是他的能力所在。

即便解放战争时期华北没有发展出第五大野战军,但华北军区也是五大军区之一,后来中央机关转移河北、进驻北平都是华北的部队负责保卫安全,新中国成立后,卫戍部队也多出自华北军区。

也就是说,北京附近一带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聂帅的老部下,这样总参有任何决议,下面都能更好地执行下去。

和平时期的总参跟战争时期的总参属性还是有区别的,即便聂帅军事方面不算太杰出,但他有出色的建设能力,可以让部门尽快走上正轨。因此后来粟裕接任及上来就是正职的情况,并不是“军事水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中央在很多职务上进行了调整,徐帅和聂帅都成为军委副主席,离开了总参谋部。聂帅担任代总长期间还兼任过华北军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航空工管委主任、军衔实施委员会主任等要职。

既要管军区,又要管城市地方建设,还要管航空科技,甚至得管授衔,这么多事务谁能吃得消?聂帅曾经累到吐血住院。所以为了他的身体着想,中央就让他主管军工科技,不再负责总参这边的事。

徐帅和聂帅都走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就空了出来,如果说粟裕之前没有在总参工作过,开始可能也要加个“代”字考察考察。

但早在1952年,粟裕就是第一副总长,对于部门内的人员配置、具体事务、工作流程都非常熟悉,也确实能够胜任,就不需要磨合期,直接能够上手。

总的来说,聂帅之所以是“代”,主要因为前面还有个徐帅。而粟裕直接是正职,一在于他对总参事务很熟悉,有这个能力,二在于原先的领导都被调走了,不需要再挂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再说个题外之事,聂帅和粟裕在总参工作期间有过一次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很关心军队建设,所以多次要求总参多做汇报,但是代总长聂帅考虑到主席操劳的事务太多,想为其减轻一下工作压力,便让下面的人减少了汇报次数。

虽然说聂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意思完全与毛主席相反了。一段时间后,主席发现了不对劲,随即把总参的领导干部都叫了过来批评,并要求他们都写检讨。

这时粟裕和聂帅的做法完全不同,副总长粟裕出于军人的想法,认为总参没有完成中央下达的命令的确是失职,因此他很快就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承认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不足,并对总参接下来的工作制定了一些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看完粟裕的检讨后非常满意,还转送给朱老总、刘少奇等人检阅。而这时聂帅的检讨也送上来了,不能说聂帅写得不好,但跟粟裕的比起来还是较为浮于表面。主席看后再次批评了聂帅,还把粟裕的检讨拿去给聂帅“学习”。

这就使得聂帅心里产生了误会,以为是粟裕故意在背后搞自己,“很阴”。这件事也导致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聂帅成了“批粟”的主力。

当然,两人主要也是因为工作方式上有些不同,并没有什么私人过节,后来一些误会也得到了解开。1980年元旦过后,粟裕为了平反之事特意去拜访了聂帅。

聂帅说:当年说的话有些过于上纲,你的事也是该尽快解决。但我还没有收到总政送过来的报告,等报告过来后,我会为你说话的。

绕了一圈,恩恩怨怨早已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