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全然不顾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也无视欧洲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结果,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时长为五年的反补贴税。这一举措在德国遭到广泛反对。德国汽车行业人士大多觉得,此举不但会给欧中交流以及经贸合作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拖累欧洲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欧洲迫切需要加快的绿色转型也有妨碍。对德国普通消费者而言,加征关税必然会使汽车价格上涨,进而限制他们的选择。欧盟经投票做出了相关决定,其目的昭然若揭。虽仅有10票赞成,12票弃权,但最终结果仍然对中国在欧洲的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的电动汽车凭借价格低廉、性能卓越、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却心生不满。据欧洲汽车协会官方消息,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极为低迷,截至8月份,已连续4个月下滑,原本就不高的21%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跌至14%。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外媒曾有评论表示,“法国向来是欧盟内部强烈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当时,中国针对此情况宣布了多项反制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法国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像白兰地、奶酪等都是法国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于是,法国心里很清楚,意大利只是个开始,自己肯定也躲不过。与其消极等待厄运降临,不如主动采取行动。之前,由于中国商务部宣布针对自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君度等欧盟白兰地品牌缴纳30.6%至39%不等的保证金。此次反倾销事件已经持续发酵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2024年1月5日的时候,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决定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开展反倾销调查。自立案之后,商务部始终严格遵循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世贸组织的规则来推进此项调查工作。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到了2024年8月29日,商务部做出了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的情况,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面临着实质损害威胁,并且倾销与这种实质损害威胁之间有着因果关系。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欧洲白兰地在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市场中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了支撑其销量的关键所在。彼时,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竟“先下手为强”,于社交平台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声明称中方的行动令人费解且毫无缘由。并且,他还表示法方对中方的抉择极为失望。法国的这种反应实在是有些可笑,明明是欧盟与法国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现在却不容许中国进行反制,这显然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法国这般紧张,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其白兰地销售来说举足轻重。法国干邑白兰地在欧洲白兰地出口中所占份额近乎95%,而在中国市场,其出口量更是达到了25%。10月29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报道,法国政府虽然自己先支持对华加征关税,但却觉得中方对欧盟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是“不可接受”的。当日,一位法国官员透露,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打算下周访问中国,在访问期间会讨论中方对白兰地征税以及针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行业开展新调查等相关事宜。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官员宣称,法国政府认为“这些调查的政治意图很明显,中国显然是想让法国付出代价”,所以普里马斯下周访华期间会“反对这种纯粹的政治立场”。法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堪称典型的恶人先告状。要知道,法国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上,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即便中方坚决反对,并且再三作出提醒,法国依旧毫不犹豫地对加征关税的决议投下赞成票。中方早就明确表示过,会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法国却秉持着只许中方默默承受、不许中方进行反击的逻辑,这着实令人难以理解。实际上,中方目前的反制力度还不算大,中方手中还有许多牌可打,例如,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已经开始恐慌,担心会成为中方下一个针对的目标。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明眼人皆能看出,中法此次贸易争端,其背后远非单纯的贸易事宜,而是牵涉到政治、经济等诸多层面的因素。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则是为保护本国产业,二则是受美国方面的影响。而中国采取反制举措,既是要维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也是对欧盟不合理行径的回应。客观而言,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的访华之行,会成为这场贸易争端的一个关键节点。双方沟通与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左右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中法在此次贸易争端中的博弈,也为欧盟更多国家敲响了警钟。10月31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抵达中国,开始了为期6天的访华之旅。在出发之前,菲佐表示,此次访问是他“2024年最为重要的一次访问”,并且指出“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全球参与者”。此次访华的团队成员涵盖了多位部长以及80名企业家,这一人员构成展现出斯洛伐克方面全方位提升与中国合作水平的急切愿望。恰逢欧盟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之际,菲佐的访华之行彰显了中欧关系积极的一面。重磅消息!马克龙担心成真?中方火速反击,法国开始慌了
极目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全然不顾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也无视欧洲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结果,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时长为五年的反补贴税。这一举措在德国遭到广泛反对。德国汽车行业人士大多觉得,此举不但会给欧中交流以及经贸合作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拖累欧洲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欧洲迫切需要加快的绿色转型也有妨碍。对德国普通消费者而言,加征关税必然会使汽车价格上涨,进而限制他们的选择。
欧盟经投票做出了相关决定,其目的昭然若揭。虽仅有10票赞成,12票弃权,但最终结果仍然对中国在欧洲的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的电动汽车凭借价格低廉、性能卓越、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却心生不满。据欧洲汽车协会官方消息,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极为低迷,截至8月份,已连续4个月下滑,原本就不高的21%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跌至14%。
外媒曾有评论表示,“法国向来是欧盟内部强烈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当时,中国针对此情况宣布了多项反制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法国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像白兰地、奶酪等都是法国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于是,法国心里很清楚,意大利只是个开始,自己肯定也躲不过。与其消极等待厄运降临,不如主动采取行动。之前,由于中国商务部宣布针对自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君度等欧盟白兰地品牌缴纳30.6%至39%不等的保证金。
此次反倾销事件已经持续发酵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2024年1月5日的时候,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决定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开展反倾销调查。自立案之后,商务部始终严格遵循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世贸组织的规则来推进此项调查工作。
到了2024年8月29日,商务部做出了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的情况,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面临着实质损害威胁,并且倾销与这种实质损害威胁之间有着因果关系。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欧洲白兰地在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市场中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了支撑其销量的关键所在。
彼时,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竟“先下手为强”,于社交平台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声明称中方的行动令人费解且毫无缘由。并且,他还表示法方对中方的抉择极为失望。法国的这种反应实在是有些可笑,明明是欧盟与法国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现在却不容许中国进行反制,这显然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法国这般紧张,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其白兰地销售来说举足轻重。法国干邑白兰地在欧洲白兰地出口中所占份额近乎95%,而在中国市场,其出口量更是达到了25%。
10月29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报道,法国政府虽然自己先支持对华加征关税,但却觉得中方对欧盟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是“不可接受”的。当日,一位法国官员透露,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打算下周访问中国,在访问期间会讨论中方对白兰地征税以及针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行业开展新调查等相关事宜。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官员宣称,法国政府认为“这些调查的政治意图很明显,中国显然是想让法国付出代价”,所以普里马斯下周访华期间会“反对这种纯粹的政治立场”。
法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堪称典型的恶人先告状。要知道,法国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上,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即便中方坚决反对,并且再三作出提醒,法国依旧毫不犹豫地对加征关税的决议投下赞成票。中方早就明确表示过,会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法国却秉持着只许中方默默承受、不许中方进行反击的逻辑,这着实令人难以理解。实际上,中方目前的反制力度还不算大,中方手中还有许多牌可打,例如,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已经开始恐慌,担心会成为中方下一个针对的目标。
明眼人皆能看出,中法此次贸易争端,其背后远非单纯的贸易事宜,而是牵涉到政治、经济等诸多层面的因素。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则是为保护本国产业,二则是受美国方面的影响。而中国采取反制举措,既是要维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也是对欧盟不合理行径的回应。客观而言,法国贸易部副部长的访华之行,会成为这场贸易争端的一个关键节点。双方沟通与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左右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中法在此次贸易争端中的博弈,也为欧盟更多国家敲响了警钟。
10月31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抵达中国,开始了为期6天的访华之旅。在出发之前,菲佐表示,此次访问是他“2024年最为重要的一次访问”,并且指出“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全球参与者”。此次访华的团队成员涵盖了多位部长以及80名企业家,这一人员构成展现出斯洛伐克方面全方位提升与中国合作水平的急切愿望。恰逢欧盟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之际,菲佐的访华之行彰显了中欧关系积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