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按历史学家的分析,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君,有的皇帝很想有作为,但是生不逢时,没有实权,一些有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无法推行。

清朝时少数民族入关,清朝非常重视教育的境况,使皇族的教育得以延伸,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晨4点多钟,养心殿后寝宫里已经有了动静,乾隆皇帝要起身了。等室内有灯光亮起,当班的太监宫女就都得打起精神,准备服侍。

养心殿这个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过于寡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皇帝之前,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从明代起就一直如此。明嘉靖帝以乾清宫后暖阁为寝宫,九间屋子里共设二十七张床,每晚随意挑床休息,没有定数,大概是一种安全的考虑。

奏折制度始于康熙皇帝。为了掌握第一手基层政情,他要求部分亲信官员在日常公文外,另将探知的各省大事附在直达皇帝的请安折中,秘密奏上。雍正继位后,深知密折传递信息快速高效,扩大了密折使用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清代学者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载:每天午夜十二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院一名办事员到东华门外。他们跟着外奏事处的值班官入紫禁城,到乾清门广场东侧景运门内的值班房。

把装奏折的匣子和各自衙门的印片,交给奏事官登记。奏事官根据折上内容的轻重缓急排了先后,送乾清门内的内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的御前大臣或太监转送皇帝。内奏事处收件的时间不超过凌晨两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省奏折除了通过在京衙门,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事处专差递送进宫,也有的经驿站系统速递到京,交兵部捷报处,再由兵部司员送到乾清门。奏折速递如注明“马上飞递”,按规定日行三百里,更急者可要求日行四百、五百甚至六百里。

这样的皇帝你认为是不是勤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