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因为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一个叫平谷堆,一个叫尖谷堆。登上这两个高约三十多米,相隔约三里路的土堆,数十公里的平原战况一览无余,而这里曾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双堆集战役前夕
1948年9月,许世友率部攻下济南,活捉王耀武,俘虏济南地区国军6万余人,解放军成功取得济南战役的胜利,也宣告了国民党军队重点防御方针的失败。济南战役结束后,菏泽、临沂等地区的国军弃城而逃,整个山东境内,只有青岛等少数地区仍有国民党军团驻守。解放军南下作战,已经没有顾虑了。
在丢了济南之后,国民党军队朝徐州靠拢,并以徐州为中心,依靠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两条线,将海州、商丘、临城、蚌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阵地。为此,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在解放军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前,另一支战斗力更强的兵团,即第十二兵团正在朝宿县杀来,它是由蒋军里为数不多的“孤忠”之一——黄维临时接手的,为什么说是临时接手呢?
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本身就是国军中的精锐部队,下辖四个军,分别是第10、第14、第18、第85军,其中第18军是以胡琏的整编11师为骨干组建的,是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战斗力强悍。
但是白崇禧不喜欢胡琏,因此,最后这支兵团由陈诚推荐的亲信黄维带领,胡琏不甘心当他的副手,于是以父亲去世为由,撂了挑子,回到了陕西,之后黄维被围困在双堆集时,胡琏才主动提出帮助黄维,从南京飞往了双堆集。所以当第十二兵团加入淮海战场时,这位久疏战阵的司令官带领的,是一支人心不齐的队伍,这也为他们将来的最终覆灭埋下了隐患。
但即使如此,黄维依然比大多数国军将领靠谱。他带领着这支重装团日夜兼程,在我军无数支地方游击队和中野纵队的沿途袭扰下,渡过了南汝河、洪河、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等大大小小的淮河支流,终于在11月18日到达了安徽蒙城。
此时距离黄百韬的覆灭只有4天了,然而身处战争中的双方,都不知道最后的答案。中野一纵在司令官杨勇的指挥下,依托涡河、北淝河的天然屏障,顽强阻击,让黄维兵团四天内只前进了30公里。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堆集战役
1948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此时黄维已经到达了南坪集渡口。次日,总前委决定,将消灭孤军冒进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定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同时,华野主力部队负责阻击徐州、蚌埠一带赶来支援黄维的邱清泉兵团以及李延年兵团。11月24日上午,黄维兵团强渡浍河。
由于在国军的思维定势里,解放军与他们的武器差距只有靠天险才能弥合,因此,黄维恰好落入了中野刘伯承设置好的包围圈中。中野野战军在南坪集十余里处布置一个囊形阵地,等国军精锐的18军先进入伏击圈,再以四、九纵吸住该敌,最后巧妙地利用浍河切断其与南岸四个军的联系,将黄维兵团围困在以双堆集为中心、方圆7.5公里的地区。
中野投入了7个纵队,华野投入了2个纵队,力求将黄维兵团歼灭于双堆集地区。该次战斗中,我军针对黄维兵团的特点,采用大量土工作业近迫攻坚的战法,缩小包围圈,黄维兵团立时弹尽粮绝,只能依靠有限的空投补给艰难作战,随时都有被圈歼的风险。
然而,想要吃掉黄维兵团,依然非常困难。虽然被包围,但是黄维命令部队在双堆集附近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其及时收兵固守待援的策略,也让战局一度陷入僵局。直到12月初,刘邓大军全线首攻时,作战也并不顺利。再者,反观中原野战军,在挺进大别山的时候,丢掉了全部重武器,拿着手中的轻武器去碰国军的碉堡,中野的损失非常严重。
如果不能在预定时间内吃掉黄维兵团,那么负责阻援的华野主力,就将承担更大的损失。此时,粟裕随机应变,为了加速歼灭黄维兵团,他立即调遣参谋长陈士榘率领一个纵队和炮兵分队驰援刘伯承,支援中野。同时,在等待华野的炮兵和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中野要贯彻“坚决持久围歼敌人”的方针,采取侦察、割裂、集中兵力火力、步炮协同和近迫作业等多个手段,与敌人斗战术、斗技术。
当时刘邓大军因千里跃进大别山长途奔袭作战,丢掉了很多军区补给,所以陷入人困马乏和弹尽粮绝的险境。正因为局部敌我装备如此悬殊,所以淮海战役才被毛主席称为“夹生板”。刘伯承在动员部队时,也嘱咐大家要拿出啃骨头的精神。而中野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狭路相逢勇者胜。
粟裕在后来的战役总结时,也批评了那些认为中野打黄维打得不好的同志。
他说:“中野最先担负了外线出击这项最艰苦的任务,我们打国军时可以用炮火推平村庄,可他们却只能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去跟敌人拼。而敌18军也不弱于当年孟良崮上的整编74师,中野以那样的装备消灭最强的敌人,我们应该虚心向人家学习。”
当时,双堆集的战斗进入白热化,中野前线主力部队伤亡惨重,由于战斗人员和干部消耗过大,副连长被提升做了营长,机关单位的勤杂兵也被迅速补充道一线的作战部队。为了对付敌人的坚固工事,原是一名东北军士兵的聂佩璋还发明了一种被俗称为“没良心炮”的武器,可以将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距离150到200米的目标,威力可以摧毁一个地堡,并震塌附近工事。
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反围剿时让我们吃足苦头的战术,如今却成了克敌制胜的好办法。中野把交通壕一直挖到了黄维兵团的眼皮子底下,敌人虽然拼命组织反攻,企图以攻为守夺回村庄,但国军缺乏夜战的能力,即使白天占领了阵地,晚上又被解放军反攻夺走,很快黄维兵团的12万人马已有3万被歼灭或者起义。
然而,中野前线的士兵,由于长时间作战,体力已经透支,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可陈士榘带领支援部队赶到双堆集的时候,却没有立刻投入作战,而是选择在原地按兵不动。这让刘伯承非常恼火,他马上给坐镇后方统战的粟裕大将发去一封急电问道:“陈士榘想干嘛?想要置身事外坐看兄弟部队伤亡殆尽才作战吗?”
却不料陈士榘回答得不卑不亢:“刘帅的部队十分疲惫,让他们先撤出一部分,将主攻的位置让出来,我再带部队杀进去,一鼓作气敲掉黄维这个硬骨头。”
陈士榘的按兵不动
当时的双堆集战场上,华野与中野的部队已经打乱了,指挥系统无法协调统一,所以陈士榘才想让中野让出主攻的位置。而陈士榘之所以在原地待命,就是害怕王近山这员虎将不愿意,毕竟部队已经在战场上热火朝天地厮杀半天了,临到决胜终局撤出来,之难免会有情绪,这对战事推进是非常不利的。
刘伯承也想通了这一节,但是为了全局着想,当即下令:“把部队主力让给陈士榘部,其他纵队,包括王近山在内,全部交由陈士榘临阵指挥统筹。违者,军法处置。”幸好,中野的将领都很明事理,刘伯承在通知中野各部队后,王近山主动将主攻位置让出,同时将自己的部队一并交给陈士榘指挥。
12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和陈士榘、粟裕大军对被围困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发起了总攻,在华野的重武器装备派上战场之后,迅速改变了战场局势,4天时间歼灭12万敌军,其中不仅司令长官黄维在战中由于所乘坐的坦克出了故障,来不及逃脱而被俘,还俘虏了副司令吴绍周。除了副司令胡琏,在战败后乘坐一辆旧坦克慌忙逃脱之外,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基本上大获全胜。
而黄维兵团被歼灭,也导致了徐州战场上的杜聿明陷入绝境。这是两大野战军通令合作的必然结果,而刘伯承临阵换帅,让陈士榘在最后关头担任进攻主力,也成了全军的一桩美谈。
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所部被击溃,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而蒋介石在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12天后,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告引退,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了土崩瓦解之中。
陈士榘杰出的战将品质和军事指挥才能,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充分地展示出来。为了指挥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他开着吉普车在战场上驰骋飞奔的形象深入人心。作为围歼黄维兵团的战场总指挥,陈士榘指挥得当,夺取了全歼敌军12万人的辉煌战绩。
他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吉普车,一个是军用地图。这两样东西相当于一个是他的腿,一个是他的眼镜,从来不离身。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次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追赶上他率部掩护先行撤离的大部队,陈士榘曾经是驾驶吉普车狂奔一晚上,到天亮的时候,赶到了华东野战军的司令部。
所以后来上至华野首长,下到普通士兵,只要一看见吉普车的身影,大家都知道参谋长来了。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中野战军正式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士榘被任命为三野第八兵团的司令员,他和兵团的其他领导一起,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完成了兵团的组建任务,迅速率领部队,投入到渡江战役的作战准备中去。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全国解放后,戎马半生的陈士榘又接到新的任务。1958年4月,他按照党中央指示和中央军委命令,率10万特种工程兵,来到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建设导弹发射基地和核试验基地。